数学界诺贝尔奖
——菲尔茨奖
2016-12-19吕学兵
吕学兵
数学界诺贝尔奖
——菲尔茨奖
吕学兵
菲尔茨奖于1932年在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设立,被认为是国际数学界的诺贝尔奖,1936年首次颁奖.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可获得一枚纯金制成的奖章和奖金.奖章上刻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并用拉丁文镌刻“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菲尔茨奖以加拿大数学家约翰·菲尔茨的名字命名,授予取得杰出成就的40岁以下的数学家.约翰·菲尔茨1924年主持第七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时,提出利用大会结余的经费设立一项基金,用于鼓励青年数学家. 1932年他去世前又捐赠了一部分财产,加上第七届大会的结余作为基金,准备设立一项“不署国名、团体名和个人名的”奖金. 1932年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正式决定设立菲尔茨奖,获奖者经由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执委会选定的8人评委会评选,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奖.菲尔茨奖奖金只有1.5万美元,与诺贝尔奖差距较大.但菲尔茨奖得主赢得的学术声誉,绝对不逊色于诺贝尔奖得主.1982年,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荣获菲尔茨奖,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华人.
J.C.菲尔兹(Fields)于1863年5月14日生于加拿大渥太华.他11岁丧父,18岁丧母,家境不算太好.J.C.菲尔兹17岁进入多伦多大学攻读数学,24岁时在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26岁任美国阿勒格尼大学教授. 1892年他到巴黎、柏林学习和工作,1902年回国后执教于多伦多大学.J.C.菲尔兹于1907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他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苏联科学院等许多科学团体的成员.
内万林纳奖是有关信息科学方面的数学奖.内万林纳奖与菲尔茨奖一样,每4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每次有一位获奖者,获奖者可获一枚奖章和一笔奖金.该奖项于1981年4月由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设立.1982年4月,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接受了赫尔辛基大学的捐赠,故该奖被命名为内万林纳奖,以纪念罗尔夫·内万林纳(当时的赫尔辛基大学校长、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