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疑难点剖析
2016-12-19安徽省马鞍山含山县职教中心
安徽省马鞍山含山县职教中心 刘 静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疑难点剖析
安徽省马鞍山含山县职教中心 刘 静
本单元在全国卷中是一个必考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一些知识点会产生误解和困惑,同时也不能够准确地把握高考的考点、方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代社会的阶段划分
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到第一课是中国古代社会早期阶段,即第一阶段。而后三课属于第二阶段。前者为先秦时期,属于封建时代,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而自秦起,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不断发展,直至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加强。而封建时代与中央集权时代的政治制度差异集中表现在分封制与郡县制、行省制的区别。诚然,我们要从本质上认识到两者的差异,即封建时代下虽为等级森严,但尚未形成绝对的至上权力和最高权威。而中央集权制下,形成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系。
【例1】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答案】 D
【解析】 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分封制盛行于西周,而后在战国直至秦朝时期才出现了郡县制度。行省制出现于元朝。
【例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基本建立起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项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循分封制度,其实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D项表述错误。
二、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1.两者概念的不同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央集权即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君主专制的加强则表现为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即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2.君主集权的手段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汉朝设立内朝,以牵制外朝。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表现为二府三司制。明清则体现为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虽然各朝代集权的措施不同,但无非表现为两种方式,一为重用身边的亲信、侍从,使其位卑权重,以牵制相权;二为一职多官,使其相互牵制。
【例题】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答案】 (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3.中枢权力的演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君主专制的加强及相权的削弱直至宰相制度的废除,故制作以下示意图。其中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内阁制、军机处是高考的常考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选官用官制度也是本单元的一大重点内容。高考中多次涉及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及科举制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其与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及近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结合在一起考查。如先秦的世卿世禄制与雅典的贵族专权,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此外,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近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及不同点,出题者可以以此为切入口命制试题。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制作以下表格。
选官制度 盛行时代 时代背景 选官标准 选官形式世卿世禄制 先秦时期 宗法制 血缘、世袭 世袭军功爵位制 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 军功 任命察举制 两汉时期 汉武帝重视儒学 孝、廉 自下而上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族地主的崛起 门第高低 自下而上科举制 隋唐至明清时期 士族地主的衰落 才学 自上而下
四、内阁和军机处的地位
它们都是皇帝的附属,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不可能统辖六部,也不会威胁皇帝的统治。他们权力的得与失,完全取决于皇帝,真所谓“成也皇帝,败也皇帝”。内阁权力的增强,并不会削弱皇权,反而是皇权加强的反映。
【例题】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力来源于皇帝,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
五、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分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很多制度体现了分权,尤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最为典型。但是其分权、制约最终是为了集权于皇帝。而西方的三权分立,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通过分权,最终实现了权力的平衡,避免了专制、独裁。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的分权制衡在本质上恰恰相反。
【例题】 阅读下图,判断下列有关该图反映的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创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 D.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 C
【解析】 三省六部制形成于隋唐时期,南北朝时期只是出现了雏形,A项错误。分权与制衡符合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国家,B项错误。D项错误,因为它有利于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无关。C项正确,因为三省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皇帝的决策,从而制约了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