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上戏墨追笔意 卧听天籁醉云烟
——刘维阳指画山水近作谈

2016-12-19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笔意云烟毛笔

刘 剑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指上戏墨追笔意 卧听天籁醉云烟
——刘维阳指画山水近作谈

刘 剑

在所有门类艺术中一直保留了触觉性的是雕塑,指画却舍弃了笔的丰富变化和笔意的长期积累而求助于指头,这可算是绘画中的另类。为了解决手的不足人类才发明了工具,毛笔本来是作为手的延伸物而产生的,但指画却又舍弃毛笔重新回到手本身,指画为自身所带来的难度正是其魅力所在。

谈指画者皆谈清代指画大家高其佩(1660-1734),但我想追问的是:何以指画在清代出现?也就是要问:指画为何要舍弃毛笔的几百年积淀而重返源初?往回走是清代艺术的总体走向,清代绘画对三代以来的钟鼎文和碑刻特别迷恋,这使清代艺术有一种古味,这种古味除了金石铭文的古味外,还有材质的古味。

若以黔中指画谱系来看,前有晚清画家陈钰(1814-1896),今有现代画家刘知白(1915-2003),才有当世画家刘维阳。刘维阳的父亲刘知白曾画了很多指画(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曾出版其指画专集,可窥全貌),皆得荒率老辣之笔意,疏淡清远之意境。尽管受传于家学,但刘维阳近来井喷式的指画作品仍然让人惊诧!

指画往回走是要回哪里呢?就是借道于笔意直追源初之境,即手指以笔意为依托寻找手和物(纸)打交道时的源初手感,最终要呈现的是生命的本真境界。指画的合法性在于它要直追绘画所用的毛笔以书法为根子所积累起来的意趣,如点划短促,参差错落,圆劲有力如玉箸篆文,短线组接如竹节增生,节奏如诗词顿挫抑扬等,长期积累起来的这些笔法趣味都是窄小的指头要去追求的。笔法和指法殊途同归,都是在山水中呈现生命。整个山水画玩儿的就是境界,不是物象。谁的境界高,谁的画即使有技法缺点,也是可以原谅的,这是文人画强调的。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道法自然”这个层次的“自然”,也就是董源米芾一线的所谓的“平淡天真”。人的一生宠辱不惊皆能淡然如初,实属不易。故作的画家太多了,故作的山水画太多了!刘维阳性格之随意真诚,心性之活泼如初,都呈现到他的指画山水中去了。

人与物的源初邂逅让人发现了生命自身,人顺其自然的上手活动诞生了源初的技艺活动,源初艺术就是生命的源初境域之绽出。高手用毛笔画画若能有触觉的敏感性,他也能通过不同的笔毛、不同的水墨和不同的纸张闪电式地接触的那一瞬间获得通过笔管传递到手上来间接地感知到的手触感,从而控制好画面的节奏问题。但指画直接用手和纸碰撞,寻找最初的手触感,这是毛笔不及之处。画家常会恨自己笔不逮意,故而会有舍弃工具直接用手的冲动,这种触觉感只有画家本人才能道出其妙趣。手在纸上的印纹也能增加别样的趣味,就是人和物碰撞的印记,指纹指墨就是一次碰撞的印记。指画因指甲和指肉本身的坚硬感带来的墨色趣味再加上手指的指纹趣味等,都构成指画迥异于笔画的语言趣味和谱系。刘维阳的过人之处在于其指画呈现的依然是他用笔所画的清远境界,没看到他有刻意为之的斧痕。

刘维阳(1963—),字恒之,号乐山,刘知白第十一子,自承家法,好摄影,喜画山水。

和父亲刘知白先生的指画相比,知白先生历经乱世人祸,指画山水时而奇险,时而冷逸,时而荒寒,时而清润;刘维阳的指画在语言上虽有逸笔趣味,但延续的是自己的清峻境界,有一种坐享云烟的幸福感。孤舟独钓,坐看云烟;空亭闲置,春山无言;雪凝花落,秋去雁来等都是维阳指画的意境,生命本应如山间云烟万物,春来自发萌动,秋后随意飘落,人的生命不以万物之灵而尊其大,不以沧海之粟而鄙其小,一切自然皆好。若一个人的心声即天籁,何物不似云烟?坐看云起,看的是人生。云烟并非空幻悲情之物,也非实物可握可捉,来之则有,去之则无,仅此而已。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笔意云烟毛笔
艺术档案
——书法家郑和新墨海游龙笔意键
欧来荣——“拟宋人笔意”作品四例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烤烟新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对比分析
分析孙过庭《书谱》
画画小工具 毛笔
南朝·王僧虔《笔意赞》
司马云烟
旧毛笔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