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龙古桥美名扬

2016-12-19蒋建柏

西江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石龙古桥浮雕

蒋建柏

石龙古桥美名扬

蒋建柏

坐落在贺州钟山县城南约15公里的石龙镇,全镇人口两万多,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水小镇。镇上有一座横跨珊瑚河南北两岸的石拱桥,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特别是桥栏两边的一幅幅雕刻精美、古朴的浮雕,呈现出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它在贺州是颇为有名的一座古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钟山县志》记载:石龙古桥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当时由于资金有限,技术力量不够,所设桥孔桥面过于窄小,经受不起珊瑚河水的冲刷,于咸丰七年(1857年)后被毁,但也使用了133年。该桥于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重建时改进了原有的设计技术,采取双孔石拱桥的设计方案,全长40米,宽5.2米,高12米,主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桥面石梯相连,中间台阶15级,两端台阶分别为11级和15级,共计41级,是典型的子母石拱桥。两孔全部采用82行方形及楔形青灰石条排比券拱,未用一滴灰浆连结,至今历经136年的风雨洗刷和洪水的冲击依旧安然无恙。

据《钟山县志》记载: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连日暴雨,凤翔、石龙山岭崩塌,珊瑚河水暴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和五月,珊瑚河两次发大洪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珊瑚河水暴涨。在上述洪涝灾害中,石龙桥均受到冲击并被淹没。建国后,在1954年、1981年、1987年、1994年,石龙桥也多次遭遇猛烈的洪涝灾害,但都没有丝毫松动和变形。

石龙桥的建造,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村民建桥时,得到神仙的帮助。由于以前没有炸药,开采石料时,都要靠人工凿取,进度相当慢,难度也很大。但想到建好桥之后能让两岸村民出行方便,每个参与的村民都冒着日晒雨淋,坚持开山运石。天上的神仙知道后大受感动,就在马挂山请雷公把石料劈下来,然后托梦让建桥工人到马挂山,用木板从田垌中一块块地把石料拉回来,加工雕刻好后用于架桥。人们传说,建石龙古桥时是“一百人吃饭,一百零一人做工”,为什么呢?原来为了感谢神仙的帮助,工人们每次吃饭时都加多一个碗一双筷,请神仙一起享用。

石龙桥设计巧妙,建造精细,百余年来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原先在桥头两端各置石狮一对(可惜已经丢失),石狮怒目圆瞪,威武雄健。桥上面两边砌有石栏,在石栏中设有望柱,石栏上设有华盖。桥中间的华盖上雕刻着“双龙戏珠”,中间望柱外侧分别刻有“龙蟠东水”、“石锁珠江”八个遒劲雄健的横联大字。石龙桥石栏内侧饰满各种各样精美生动的浮雕图案,桥上的浮雕图案共计74幅,全长80米,堪称浮雕艺术长廊。

桥上的浮雕主要以神话传说和戏文掌故为题材,如“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八仙贺寿”“麒麟献瑞”“鹤鸣呈祥”“沣矶访贤”“三顾茅庐”“巧借东风”“西湖借伞”“劈山救母”“十八相送”等。每一幅浮雕都讲述着经典的人文故事,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浮雕设计巧妙,构思独特,刻画细腻,造型美观,特别是位于桥中心平台两边的主体浮雕“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两幅浮雕,其刀法娴熟,龙凤图案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把龙爪的锋利、凤体的矫健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桥建筑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造诣。

石龙桥不仅在外型上美观大方,而且设计合理。设计者根据珊瑚河水在此处不是直流,而是转弯折角流向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和采用子母双孔桥的构思,利用子母双孔分流河水,在河的中间急流之处设计大孔直流,在转弯折角处设计小孔分流。一方面可节约材料,因大孔所需材料全部是大石条,要求高,而小孔的用料可以少一些;另一方面可节省人工,减少施工费用和难度。同时,该桥还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在桥墩逆水面巧妙地设计出分水尖角,用以减轻河水对桥墩的直接冲击和杂物的阻拦,使大桥既美观又安全。

一百多年来,该桥巧妙的设计和精细的石雕工艺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赏。该桥的工艺精美有诗为证:“江中还半月,波上卧长虹。壮志怀题柱,成功胜造舟。”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石龙古桥浮雕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浮雕圆圈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鹧鸪天·游石龙水库
力量哪里去了
家门口的“平安守护者”
出错的浮雕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联墨双馨
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