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手机APP对2型糖尿病患者远程随访的实践
2016-12-18项松英吴文俊
项松英,吴文俊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妇科;b.内分泌科,浙江 温州 325015)
应用手机APP对2型糖尿病患者远程随访的实践
项松英a,吴文俊b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妇科;b.内分泌科,浙江 温州 325015)
目的 调查手机APP远程随访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5岁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患者门诊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稳定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手机APP进行医患沟通联系随访,对照组则安排面对面常规模式门诊访视,比较2组患者在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3个月随访后,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管理、按医嘱服药、血糖监测4项自我管理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手机APP进行随访管理,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血糖控制情况。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手机APP;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终生性疾病,随着近年来糖尿病不断蔓延的趋势,因高血糖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生存质量乃至生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血糖长期保持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1]。然而,尽管医务人员应用各种健康教育模式以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但效果不甚理想,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2-4]。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快捷高效地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院外管理,以改善血糖控制水平给医患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移动网络的移动医疗技术给医患间的交流沟通带来了新的模式,通过该技术模式可以实现医患双方即时有效沟通,不受时空约束,因此我科将智能手机APP运用到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院外追踪管理,通过实时互动沟通交流,及时传递病情信息,进行健康宣教,督促生活方式改变,改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取得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2015年1—4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仅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年龄20~45岁,无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血压控制良好(有高血压者服药情况下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糖化血红蛋白 7.0%~10.0%,空腹血糖≤10mmol/L,体质量指数20~35。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6个月内曾出现过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不稳定,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所有受试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按患者随机产生的门诊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家庭收入、血糖指标、糖尿病自我管理各项得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稳定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杏树林—病历夹手机APP进行医患沟通与随访。杏树林—病历夹是杏树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免费应用软件中的一款,主要功能是为医患之间提供免费交流平台,支持医务人员快速便捷记录病历资料,并支持多媒体图文语音视频记录,患者的病历、影像、检查结果、个人分析全部放在一起,随时随地便捷查询,并可与同行之间进行分享讨论,是随访管理患者的手机APP工具。患者在门诊就诊后,通过该微信扫描主诊医生该APP二维码名片,即可加入医疗团队随访管理项目,在患者手机应用中出现一对一微信聊天窗口,界面简单易用,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同医务人员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收到医护人员制定的随访调查表并在手机上填写,查阅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内容;医生或护士在收到患者咨询要求后,可以进行病情评估并及时回馈,包括指导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合理运动,根据血糖情况对饮食量和药物剂量及时调整,预防和指导处理低血糖事件。入组后与患者通过手机APP与医疗团队联系随访,随访频率和时间不受限制。随访3个月后,安排1次门诊访视,进行血压、体质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复查,入组前后均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问卷调查并评分。
1.2.2 对照组 维持药物治疗基础上,按传统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门诊访视。访视频率为每月门诊预约访视1~2次,如患者病情需要,可酌情增加访视次数。访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健康教育,纠正错误认知,询问饮食和运动管理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告知在糖尿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个月后的门诊访视时进行血压、体质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复查,入组前后均进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问卷调查并评分。
1.2.3 评价指标 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由Toobert等[5]研发整理,共6个维度,13个条目。内容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自我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及吸烟。询问患者在过去的7 d内从事以上活动的天数,并以此作为该条目的分数,在每个维度内部计算诸条目的平均分作为该维度的得分。调查问卷每个维度均有评分标准并实现单独计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好。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1.00,各维度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62~0.92。调查问卷评分由糖尿病护理人员专人负责,调查前开展规范培训,在门诊随访开始时与3个月后的门诊访视中对每例患者各进行1次问卷调查并对各个条目进行评分。(2)化验指标:包括测定随访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测量学指标:固定专人测定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 19.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3个月后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能力比较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管理、遵医嘱服药和血糖监测这4个自我管理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自我足部检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随访3个月后2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随访3个月后2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2.2 随访3个月后2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随访3个月后2组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指标比较(±S)
表2 随访3个月后2组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指标比较(±S)
3 讨论
3.1 应用手机A PP随访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改善其血糖代谢指标 在2013年我国1项关于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的大样本研究中发现,我国糖尿病估测患病率达到11.6%,糖尿病前期人群甚至高达50.1%[6],对糖尿病加强管理控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的血糖能否控制达标,医患之间的沟通互动和由此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还不尽如人意[7],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很难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带来更大的帮助。近年来出现的患友会教育模式、电话短信跟踪随访、网络教育培训互动等各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控制[8-10]。随着新型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所具有的信息化程度高、成本低、个性化服务较完善等特点令其在慢性病随访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优势[11]。
杏树林病历夹手机APP是一款医患互动具备远程医疗服务功能的新型手机软件,患者通过微信界面即可通过短信、语音、发送图片等多种方式与医护人员联系交流,简单易用,最大程度满足各个文化层次患者的需要,而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该手机软件与患者互动,调用保存的病历资料,提供随访评价表和健康宣教材料,因此尤其适合于对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患者的院外随访管理。该手机APP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是实现医患间实时交流,传输信息并进行互动,患者可以及时、随时随地将病情汇报给医生,医疗项目团队成员可以通过软件端及时了解患者饮食运动情况,掌握血糖、血压、血脂等动态水平,及时提供给患者正确的健康教育,纠正其错误认识,并做出药物方案调整。移动医疗模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具有实时快速的特性,为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带来帮助。本研究发现,接受用手机APP随访的患者,与医疗团队进行了更为实时有效的交流沟通,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表现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等各个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带来各项血糖控制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随访前明显降低,随访3个月后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因此应用手机APP随访管理较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患者长期保持血糖稳定,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观察组对于足部检查的重视程度增加,可能与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是病程短、未发生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对年轻的“轻症”患者有关。除了远程访视有利于改进血糖控制外,研究还发现,由于实现了远程交流,患者不必再受交通不便、人多排队的苦恼,因此应用手机APP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教育、治疗方案调整还可以为患者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支出。
3.2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中应用手机A PP的局限性 应用手机APP等移动医疗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也有一定局限性。首先,患者需要具备操作智能手机的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教育文化背景,因此本研究从年纪轻的有一定教育程度的患者做起,的确收到不错的疗效;其次,远程移动医疗毕竟不是面对面诊疗,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医学相关能力,如学会自我监测末梢血糖、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准确、简单地汇报病情,而医务人员也必须对所随访的患者病情比较熟悉,否则容易对病情评估产生偏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不仅如此,该模式随访更需要医护人员在繁冗紧张的临床工作之余,有能力和时间进行碎片化管理手机APP随访的患者。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7):447-498.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4.07.004.
[2]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3.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1.03.003.
[3]江仁美,马金秀,伍世龙.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6):669-671.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4.06.017.
[4]贾 芸,王君俏,刘 伟.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21-23.DOI:10.3969/j.issn.1008-9993.2005.07.010.
[5]Toobert D J,Hampson SE,Glasgow R E.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J].Diabetes Care,2000,23(7):943-50.
[6]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59.DOI:10.1001/jama.2013.168118.
[7]林 敏,王钧慷,杨 明,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现况调查[J]. 四川医学,2012,33(7):1293-1295.DOI:10.3969/j.issn.1004-0501.2012.07.080.
[8]刘艳红,龙彩霞,余桂芳,等.电话跟踪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控制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4):74-76.
[9]鞠昌萍,孙子林,金 晖,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39-2142.DOI:10.3969/j.issn.1002-6975.2008.23.013.
[10]张丽华,张丽芹,钱湘云.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832-835.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5.07.026.
[11]魏春岚,王园园,刘砚燕,等.移动医疗领域智能手机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4,21(12):8-11.
R473.71;C931.3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1.022
2015-08-24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20110186)
项松英(1981-),女,浙江温州人,本科学历,护师。
吴文俊(1978-),男,浙江温州人,硕士,主治医师。
江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