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蛭养殖中应掌握的关键性技术环节

2016-12-17李才根

农村百事通 2016年21期
关键词:水蛭螺蛳饵料

李才根

人工养殖水蛭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有些地区推广后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一些农村养殖户养的产量低,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并总结养殖成功地区的经验,认为水蛭养殖中应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性技术环节。

一、重视引种问题

养殖水蛭,引种是第一关。水蛭种的好差是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

1.购水蛭种

(1)要区别商品蛭和水蛭种。不能把成年水蛭全都视为种蛭,种蛭是从商品蛭中精选出来的体重在15~40克的成年蛭,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段的个头大,活力强,色泽艳,无伤、无病、无残的水蛭才能成为种蛭。

(2)选择种源。野生宽体金线蛭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种源最好的是在江苏盐城一带,此地的种蛭产卵率高,孵化率高,小苗成活率高。

(3)掌握购种季节。水蛭种产卵一年两次,即春季、秋季各1次,因小苗无法自然越冬,自然养殖条件下不宜秋季购种,所以购种的季节一般应选择在春季。

(4)选好购种时间。春季购种不能晚于5月1日。水蛭产卵最早的在4月10日,4月15日左右为产卵高峰期,超过了5月1日,购回的种蛭就会少产1个卵茧。

(5)购种“两不要”。一是不要异地购种。在没有搞好养殖场所之前,不能盲目去异地购种。不经驯化的水蛭,会因环境的变化而不适应,引起批量死亡。异地购种必须掌握使其尽快适应生活环境的驯化方法。二是不要到经销商处购种。有些初学养殖者为了省钱,到一些经销商那里去购买商品蛭用作种蛭。商品蛭是经销商从水蛭抓捕者那儿收购而来,通常无论大小、老幼、伤亡、病残只要能作药用统统都收。近年出现水蛭抓捕者不是用手工捕捉,而是将一种专业的水蛭药洒在水里,水蛭就会中毒浮于水面,这种方法捕捉的水蛭一定不能作为种蛭。

2.购卵茧

养殖户如果错过了购种时间,也可购卵茧进行孵化。识别卵茧的优劣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优劣茧的识别。优质卵茧,不但个体大,而且色泽光润,外形饱满,卵茧的出气孔明显。劣质卵茧,不但茧体小,而且色泽暗淡,外形不饱满,出气孔不明显。畸形卵茧,同一个卵茧两头大小不等。

(2)成熟卵茧的识别。刚出生的卵茧是一团形如唾液的白沬,数小时后颜色慢慢变成泥色,形成一个软软的形如玻璃弹子的小卵茧,当颜色逐渐变成赤褐色时表明卵茧已成熟。

(3)临产茧的识别。最简单的识别方法是将卵茧拾起来,对着光照能看见很多幼蛭在茧内蠕动,如幼蛭已变成褐色,就表示小水蛭即将出壳。养殖所购的卵茧一定要是已养殖的种蛭繁殖的卵茧,这样的卵茧所产出的小水蛭成活率才高。

3.购蛭苗

蛭苗有两种:一种是没下水的苗。没下水的苗存在着成活率的高低问题,其成活率与水质、开口饵料有关。另一种是下水苗,下水苗指下水15天后的苗,这样的苗成活率高达80%以上,只要水质pH值在6左右,食物充足,水蛭养殖就基本能成功。对一般初学养蛭者而言,建议购下水苗养殖。

二、做好池塘的处理

根据水蛭的生活习性,养殖前必须在池塘尤其是在水池底放置一些石块、砖块、旧水泥砖、报废轮胎或树枝、毛竹梢等供水蛭附着、栖息。

1.池内种植水草

种植轮叶黑藻、金鱼藻、浮萍、凤眼莲等,注意搭配适当的浮水、挺水性植物,以利于水蛭的栖息附着和供应水蛭摄食的饵料生物。还要放一些劈开的大毛竹片漂浮于水面。

2.池周围种植遮阳植物

在池的四周栽植葡萄,池顶上搭葡萄架,布设遮阳网以遮阳防晒。

三、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内容较多,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

1. 科学投喂饵料

(1)水蛭饵料。水蛭的主要饵料是淡水贝类,如螺蛳、河蚬、田螺、福寿螺等,辅助饲料是水生软体昆虫、浮游生物和青绿饲料。

(2)投饵量。高密度养殖池,一般每平方米水面饲养400条左右,每平方米水面每天应投喂螺蛳0.2~0.25公斤。在正常的养殖情况下,每条水蛭从幼苗到成品蛭需摄食螺蛳量为35克,大约40粒螺蛳。如投喂其他活体饵料,可参考此重量进行。

(3)投饵方法。鲜活饵料可直接投入养殖水体中,供水蛭随时食用。在投喂操作中,螺蛳在投喂前要求先清洗,然后进行满池投放。对5厘米以下的小水蛭,只能投喂黄豆大小的活幼螺,或者投一种薄壳活螺蛳,如椎实螺等。如果要投大螺蛳给20日龄内的小水蛭吃,必须把螺壳敲碎,否则小水蛭会被螺蛳厣压伤或夹死。为防止小水蛭吃不到螺肉,也可将碎螺满池投放。一般非活体饵料要投在食台上,食台固定在水中,制作方法同一般的养鱼池食台。投喂时间是下午5—6时。食台一般1周清洗1次。

(4)喂饱小水蛭。让小水蛭吃饱是养蛭的关键,小水蛭吃饱了就会快速成长。检查小水蛭是否吃饱,只要拿起1条小水蛭,看它肚子里有没有食物就知道,有食物水蛭成活率就高。1条小水蛭只要在出生后15天内吃了食物,在以后的1个月内不进食也不会死亡。

2.水质管理

(1)换水。水蛭虽然对水质要求不高,但在养殖密度较大和高温季节,也必须经常换水,使水质清新,保持丰富的溶氧量。

(2)水温调控。水蛭生长适宜的水温为15~30℃,10℃以下停止吃食,30℃以上停止生长,因此,要重视防高温和防低温。高温时可采取搭遮阳棚防暑,低温时可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以延长其生长期。

(3)水质调控。水质调控主要是强化水质管理,有以下几点:一是保证合适的水位,尤其在繁殖期间,水面漫过繁殖床的时间不能超过7天,否则水蛭卵会因缺氧而死亡。二是池塘水的pH值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好,水色以黄褐色、淡绿色较佳,水深保持在60厘米。三是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每月1次,泼洒光合细菌或EM菌以调节水质,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消除池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四是及时清洁水面,如捞除螺、蚌等尸体。

(4)改良底质。要及时清除池底残饵,定期正确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活菌制剂、光合细菌、EM原露等,促进池泥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5)坚持巡塘。每天巡塘两次,主要检查水蛭的吃食情况,有无天敌,塘埂有无损坏,以及螺壳、残饵的清理情况等。

四、分级饲养

当幼蛭长到一定大小时,应及时分池进行分级饲养,一般在7月上旬分池较佳。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利于针对性投饵,如大水蛭池可以投放个体大的活饵料,小水蛭池投放个体小的活饵料;二是避免投饵不均,提高饵料利用率。分级方法:在饲养过程中,应把大、中、小水蛭及时分离。为此,必须设置小水蛭池、中水蛭池、种蛭池,种蛭池设置在中、小水蛭池之间。种蛭池池壁安装过滤网,让其自行过滤分级。

五、重视防病、防逃和防天敌

1.防病

水蛭的生存能力与抗病能力较强,但如果管理不当,也会发生疾病,给水蛭生产造成损失。水蛭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和水蛭自身机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病原体侵袭、温度不稳定、水质差、放养密度过大、营养跟不上、水蛭自身体弱等。对水蛭疾病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可通过选育良种、放养健康苗种、改善养殖环境、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落实水蛭的检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防患于未然。

2.防逃

水蛭有一个习性是善逃,这一点往往被初学养殖水蛭者所忽视。笔者经过试验发现,体长2厘米左右的小水蛭养在60厘米高的玻璃缸里,6~7小时能跑光;养殖在大塑料油瓶中,一个晚上能逃离油瓶5米。因此,养殖池要认真做好防逃工作,如出水口设计一定要科学,既不会发生逃蛭,又能使出水流畅。防逃网网眼要根据放养水蛭大小而设置,如放养刚出茧的小苗,拦网网眼用80目的,放养青年蛭可用60目的。拦网或水泥池要设置网沿或砖沿等。

3.防天敌

水蛭小苗生长阶段天敌尤其多,所以防天敌要从小苗抓起。水蛭天敌重在防而不在于治,水泥池养殖防天敌好于土池,大池塘养殖尤其要重视防天敌。水蛭的天敌主要是老鼠、蛇、蛙、水蜈蚣、小龙虾、水鸟、蚂蚁等。

猜你喜欢

水蛭螺蛳饵料
螺蛳树
香饵
香饵
香饵
螺蛳粉
楚王自赐鹭鸶餐一一话说水蛭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