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
2016-12-17杜琳
杜琳
历史的长河托着一封逆流而上的信。我轻轻拾起它,慢慢拆开,细细读来……
亲爱的普罗泰戈拉哲人:
您好!我是生活在您几百年后的苏格拉底。几经思索,我终于决定给您写下这封信,抒发我的些许感慨,借历史的河流漂向你。
前几日,一位年轻人来请教:自然之中,是一棵常青树好,还是一棵会枯萎再绿的树更胜一筹?我为此辗转反侧,却不得而知。无意间看到了您的名句:“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顿时,茅塞顿开,心有所悟。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啊!一个人感觉事物是以他自己的感觉为标准的。一阵风吹来,你感觉它是热的,它便是热的;你感觉它是冷的,它便是冷的,无关乎风的冷热。一棵树的高下也无关乎它的枯绿。起风了,船随风走,人来掌舵,便由人去,去向何方,由人掌航。人是船行驶的尺度,人亦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心之所向,物之所及也。
友人曾向我讲述了一则故事,使我感触良多。一日孔子与弟子游,路间有叶,孔子问:“何以见?”弟子答曰:“一叶矣。”孔子摇头曰:“然吾见一繁茂树也。”再过一树,孔子复问:“何以见?”弟子曰:“一树矣。”孔子曰:“吾见一广阔林也。”入林后,灌木现,孔子问:“何以见?”弟子思而答曰:“林之一灌木也。”孔子曰:“然吾见灌木之一林也。”弟子顿悟:“由是所见物之不同,心之各异也。心之所向,物之所及也。”孔子颔首,曰:“善!”
叶还是叶,树依旧是树,而不同的人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景象。其实不在乎事物本身是什么,而在乎你思考的是什么。心有多远,思想就有多远,我们就能“看”到多远。“拂了尘,滴水便见生命空灵;静了心,片叶便知阴晴冷暖。”船走走停停顺应自然之理,不同的人掌舵,便驶向了四面八方,天南海北,而船依旧是船。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也许万物依旧存在,无关乎事物之本身,思想各异,心之远近罢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用自己的尺度衡量万物的存在,便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同之境。以人的角度衡量万物,以人的感受为标准,因人而异,万物便是千姿百态。万物的不同因人的思想的不同而各异,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思考来度量它,需要我们时时调整心中衡量的尺度重新测量,再次思索。
于是,我冒昧地对您的哲言做一些补充:“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也许万物依旧存在。”是一棵常青树好,还是一棵会枯萎再绿的树更胜一筹?存疑而已。
后生愚钝,请哲人赐教!
苏格拉底
我依着旧痕折回信纸,轻轻放回信封,让它顺着原路逆流而上。我只是历史长河边的过路人,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窥探了这条厚重安宁的长河一片明净……
学校:武汉市黄陂一中盘龙校区;导师:郑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