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香婆
2016-12-17刘国芳
刘国芳
枣树花开的迟。
一片枣树开花了,但站在远处,根本看不到那一树枣花。近了,看到花了,那一树细细的花,不辉煌也不灿烂。它默默无闻地开在树上,总让人视而不见。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对枣花视而不见,有一个老人,叫枣香婆,她就喜欢枣花。枣香婆门前屋后都是枣树,枣树花开了,老人就很高兴,进进出出都要往树上看,不仅仅是看,是端详。看着时,老人脸上也开了一朵花。
常有些城里人走来,这些城里人认识桃树梨树李树,看见桃花开了,他们会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看见梨花开了,他们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他们不认识枣花,看到那细细的花,都会问一声:“这是什么花呀?”
“枣花。”枣香婆说。
“哦,这就是枣花呀,不起眼呀。”
城里人似乎并不流连枣树,看一眼后,走了。枣香婆就有些失落了,她会大声跟城里人说:“枣子熟了的时候,来吃枣子。”
城里人就感觉到老人的热心了,一个人说:“你的枣子好吃吗?”
“好吃。”老人说。
城里人说:“好,到时我们来吃。”
城里人随口说的一句话,枣香婆却当真了。此后,枣香婆就盼着枣子快快熟起来,也盼着城里人来吃枣子。但从枣树开花到枣子红了熟了,要好几个月。枣花谢了,枣香婆就看得见枣子了,只有米粒那么大,青青绿绿的。此后,枣香婆每天进进出出都要看一遍枣子,看着它们慢慢由小变大,由青变红。到十一月了,枣子才熟了。熟了的枣子半青半红,枣香婆没牙齿了,但还是会摘一个塞进嘴里,枣子其实不好吃,但枣香婆仍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城里人来了,其实不是当时那几个人,但枣香婆觉得就是他们,枣香婆跟他们说:“你们来了,吃枣子。”
几个城里人就眨着眼睛,互相看着说:“我们来过这里吗,好像没来过呀?”
枣香婆不管他们来过没来过,摘了枣子给他们吃。几个城里人就把枣子往嘴里塞,但吃过,没一个人说好吃,他们说:“这是什么枣,一点都不好吃。”
的确,枣香婆的枣子不好吃。
其实,不仅是枣香婆门前屋后的枣子不好吃,村里所有的枣子都不好吃。这枣子叫康枣,是乡下的土枣子,比不上超市里卖的蜜枣和脆枣,那些枣子又甜又脆,自从超市里有这些枣子买,村里的枣子就没人吃了。家家门前的枣子红了熟了,都没人收没人管。熟透了,那些枣子就掉在地上,满地都是。枣香婆看见满地的枣子,觉得很可惜,她总是自言自语地说:“这么好的枣子,怎么就没人要呢?”
枣香婆不会让自己的枣子落在地上,枣子完全熟了,她会打下来,然后端着枣子家家户户去,不管见了大人还是孩子,她都说:“吃枣子。”
大多数人不要,他们也不给枣香婆面子,枣香婆把枣子递给他们时,他们说:“这枣子不好吃。”
枣香婆说:“好吃呀,你们怎么说不好吃?”
“好吃你就多吃点。”大家都这么说。
枣香婆是吃得多,但那么多枣子,她永远也吃不完。吃不掉,枣香婆就拿到城里去卖,但城里人似乎也知道她的枣子不好吃,半天也没一个人来买,偶尔有一个人走来,问着枣香婆说:“这枣子好吃吗?”
枣香婆忙不迭地说:“好吃好吃。”
那人就拿一个放嘴里尝,尝过,那人说:“不好吃呀。”
又说:“你这是王婆卖枣,自卖自夸。”
说过,那人走了。
枣香婆又忙不迭地喊住人家,枣香婆说:“拿些去吃吧,不要你的钱。”
那人还是没回来。
这年,是枣子的大年,满树的枣子,把树枝都压弯了。枣香婆仍然把它们打了下来,枣香婆不想浪费那些枣子,学着做起红枣来,也就是超市里卖的那种经过加工的红枣。工序挺复杂的,先要在太阳下晒几天,然后放火上蒸,蒸好后,再拿出来晒。大家不知道她做什么,都问:“枣香婆,你做什么呀?”
枣香婆说:“做红枣呀。”
大家说:“我们能做出红枣?”
枣香婆说:“做得出。”
果然,枣香婆真把那些枣子做成了红枣,做好后,枣香婆端着红枣家家户户去,不管见了大人还是孩子,仍说:“吃枣子。”
有人看着那皱皱巴巴的枣,问她说:“这枣子好吃?”
枣香婆说:“好吃。”
就有人接过往嘴里塞,然后说:“好吃,真的好吃,像超市里买的。”
枣香婆听了,笑了。
一个孩子在枣香婆笑着时说:“枣香婆,你笑起来也像这红枣耶。”
(选自《小说界》)
【推荐语】 这篇小小说看似无情节,实则有情节,作者以散文化的叙述结构、象征化的表现手法使得故事在有限的篇幅中舒展自如,并不局促。整个小说充满着淡淡的诗意和浓浓的乡土气息,“桃花”“梨花”“城里人”“村里人”“枣香婆”这些人物与景物交相映衬,于平淡中见深意,在对比中凸显出作者对当下农村生存状态、精神风貌的终极关怀。另外,小说的语言也值得关注,作者很成功地运用了通俗易懂、平淡自然的百姓语言,使作品产生一种亲和力,呈现出淳朴自然的诗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