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原是奥运项目,不读诗的奥运才反常
2016-12-17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过后,我们被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的《花与恶心》刷屏。“巴西人办奥运居然还读诗?”各大媒体和很多微信公众号都惊叹了。事实上,奥运会跟诗歌的关系实在太深了,不读诗的奥运才是反常现象。在古希腊,各种运动盛会跟诗歌表演本来就是一家,观众欣赏的不仅仅是体育竞技,还有大诗人的表演,诗人之间的比赛。最著名的例子是诗人品达,在鲜花簇拥中演唱他歌颂神明和运动员的诗篇,那是古代奥运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从1912年到1948年,诗歌都是奥运会比赛项目。现代奥运的创始人顾拜旦坚持认为,古希腊的诗歌与艺术传统应该在现代体育活动中延续下去。所以,在1912年的斯德格尔摩奥运会上,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的选手都参赛了。这些比赛合称“缪斯的五项文艺比赛”,优胜者获得金银铜牌。后来,文学比赛分化出更多项目:抒情作品,戏剧作品,史诗作品,以及混合类作品。1948年伦敦奥运之后不久,经过奥委会讨论决定,缪斯名下的五项比赛都改成了表演和展览。主要原因是奥运会的诗歌和艺术比赛只允许“业余选手”参加,这导致大批诗坛大腕无法参加。比如,诗人叶芝和艾略特能拿诺贝尔文学奖,却与奥运诗歌金牌无缘。墨索里尼的精神偶像,意大利的邓南遮是极少数参赛的名家,可惜很快就给刷下来了。1949年以后,诗歌不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当年的获奖作品,基本上已经被人们遗忘。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代奥运的诗歌类似于“命题作文”,题目多与运动项目和运动精神有关。这就像科举可以考律诗,但佳作远远少于诗人正常的写作一样。1912年顾拜旦化名送选的作品《体育颂》获得了金牌,但这首诗现在读起来也不是佳作,“哦,体育,你是美!/哦,体育,你是正义!/哦,体育,你是欢乐!/听到你的呼唤,身体会在幸福中颤抖!”这样的句子并不比“我和你,心连心”高明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