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文献学:故纸堆里做文章

2016-12-17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献学古书古籍

●●

刘丹

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2016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古籍所硕士研究生

古典文献学:故纸堆里做文章

●●

刘丹

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2016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古籍所硕士研究生

无意中看到浙江大学有“古典文献学”这样一个专业,请问这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干什么的?研究古典文献该不会变成老学究,戴着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整天埋在如山的故纸堆里吧?我将来想到图书馆、博物馆工作,学这个专业可以去吗?

专业任务:整理古籍

哇!很高兴你能关注到我们这个小众的专业。看字面意思就知道,古典文献学是围绕古书做文章的专业,确实离不开故纸堆。

古书里有什么文章可做?举个例子,书摊上经常有不知名出版社出版的《老子》《论语》,和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相比,往往别字连篇,甚至内容错漏百出,这些书无论是作为文献资料用来查证,还是闲时阅读以拓展知识面,都是不可取的。这种情况在古时候也是存在的,古书在历代传抄、刻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良莠不齐的不同版本。并且,古代文人有“拟古”“仿作”的风气,仿作者的初衷可能只是学习揣摩前人作品或与之一较高下,但因为年代久远,传到后世往往分不清谁是真正的作者。

所以,古代典籍、文献不仅需要收集保存,还需要整理,具体包括:

●对单部古籍进行整理,为人们阅读古籍提供可靠且可读的文本

这需要搜集该书现存的历代版本,辨别不同版本的真与伪、雅与俗,勘正它们在编辑校对、流传抄写中发生的错误,还要对内容、字句作出注解、注释,方便人们阅读。

●对某一类别的众多古籍进行整体整理

在单部古籍整理的基础上,还要为它们分类目、编制目录索引等工具书,方便研究者使用。有时候还需要辑佚——有些古籍虽然失传,但是它的篇章、词句可能在其他古籍、文献中被引用,因此要尽量把这些被引用的篇章词句搜集起来,经过整理让这些佚失的书籍重见天日。

可以说,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学科,它使杂乱的古典文献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并且进一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如果没有历代文献学学者作出的贡献,我们现在可能就面临没有可信之典籍、没有可据之资料的窘境了。

正因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古籍整理事业上投入不少力量,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80多所高校设立了古籍研究所。为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古典文献学专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看懂古文,不在话下

研究古典文献,首先要能看懂古文。古文大家都学过,但你看到的都是有标点、有注释的,原文可没有这些。并且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古文的字形、字音、字义与现代的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等课程,为古典文献研究打下基础。这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训诂学。

●训诂学:解释语言,看懂古文

“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在这门课中,可以学到“同义连言”“互文见义”等中国古代的基本语法习惯,教会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古文、解释古文,学会给古书作注释。

比如,古书一般是不断句的,古人读书时都要自己断句,像《论语》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句话,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句读: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古书的原貌与变化,难逃法眼

打好了语言文字的基础,就可以开始研究、整理古籍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古籍整理工作,涉及的知识、方法都在古典文献学三大核心——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中。

●目录学:梳理古籍,分类归纳

目录学就是了解一本古书的目录吗?这真是天大的误会!看一本书,想迅速了解全书结构、各章节主题,要看目录,研究古典文献也是,目录学为的是梳理某一门类、某个主题下古人有什么研究成果、著了哪些书。

举个例子,如何梳理有关《史记》的古籍?首先要尽可能找到所有有关《史记》的书。先走马观花地读完其中的《史记》一百三十卷、《史记志疑》三十六卷、《史记考证》七卷、《史记疏证》六十卷、《史记探源》八卷……然后要总结:谁谁谁写了什么,每本书的主旨如何,这些书的年代(版本)顺序如何,谁借鉴了谁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第一种句读,意思大致是马厩被烧毁了,孔子急忙问伤着人没有,而对于马有没有伤着,问也不问一下。这样解读,说明相对于财产,孔子更关心人的生命安全。

第二种句读,孔子先问人伤着没有,再问马伤着没有。这样解读,孔子不仅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而且推己及人,具有“众生皆平等”的博爱精神。

不同的句读展现的是“贵人贱马”和“人马并重”两个截然不同的孔子形象。看起来“人马并重”的孔子更“伟大”一些,但是,根据对孔子学说的研究,他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所以前一种句读更加符合孔子的仁爱观。

因此,掌握了训诂学知识,将古人的语法习惯和作品的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分析,为古书注释时才能更符合或更接近原著本意。的思想。谁写得比较好,每本书的优缺点,这些书籍可以分成哪几类,有哪些思想的传承与流变……最后,“货比三家”,选择版本,辨伪校勘,发表看法。

这就是古籍目录编制工作的完整过程。这一个过程下来,恐怕要黑发人开始、白发人终结了。幸好,古人也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给我们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官方的图书整理工作,会形成相应的目录,还有不少学者、藏书家自己做藏书目录。就说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堪称目录学之集大成者,不但修正文字讹谬,整理备注脱落卷帙,纠正倒置篇章,而且对《四库全书》收录的每部书籍都有评价,罗列该书的概要与优缺点,相当于一个《四库全书》索引库。

在本科阶段我们是不会涉及目录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古代书目的概况。大学四年里我们必须精读的就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了解了历朝历代书目概况,掌握了目录学研究方法,对文献整理工作帮助是很大的。复旦大学文史学院院长葛兆光就说过:“当年为查找资料而收集的北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各种馆藏目录,时时可以帮助我找到一些不常见的文献,就像是潜藏在记忆体里的资源,在激活的时候可以重新浮出水面。”

●版本学:甄别古籍真伪优劣

古时采用雕版、活字印刷技术,各个时期雕版、活字版刻印的字体和版式等都不相同,印刷采用的纸张也在变化。甚至抄本的字体也随各个时期书法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我国领土广阔,文化中心、刻书中心不止一个,各个地区的写工、刻工有不同的传统,再加上官方与个人在图书编纂印刷时投入的财力、物力不同,图书质量自然会有差别。

种种原因造成了同一本古书会有林林总总不同的版本,这使得雕刻印刷术的发展变化以及古籍版本的种类、款识、著录和鉴定等成了一门学问——版本学。在这门课上,我们要了解经典作品有哪些不同版本,学习鉴别不同版本的异同优劣,判断成书年代。

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古籍研究很重要的一环是探究古籍的源流,就是找出某本书历代的不同版本,并通过前人撰写的提要或者题跋,了解其版本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有价值的版本用作研究。

此外,我们整理古籍,在做点断、注释之前要先校勘差错,而在校勘差错之前就必须搜求这部古籍的不同版本,理出版本源流后,选择最合适的版本作为底本,然后再与其他版本相对比,校勘谬误,最后整理出更好的精校版本。

比如《礼记注疏》,流传在世的有明代国子监刻印的明监本、明代文人毛晋刻印的汲古阁本、清代阮元组织刻印的阮刻本等不同版本。明监本没有经过很细致的校勘,问题不少;汲古阁本的校勘质量也比较一般;而阮刻本校勘精细,错误很少,排版好看,所以成为后世阅读、研究的首选。

●校勘学:恢复古籍原貌

前面提到了整理古籍时需要先结合不同版本校勘差错,这是因为即使同一版本的古书,在每一次传抄或刊印过程中,也难免会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语句颠倒等差错产生。

比如,《荀子·劝学》中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句,清代学者王念孙认为,结合音韵学、训诂学等知识,从上下文义、韵脚、文例分析,这后面应该还有“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句。翻查西汉时《史记·三王世家》等书不难发现,汉唐时期的《荀子》中是有这句话的。又因为《荀子》与《曾子》中有不少相同、相近的语句,在《曾子·制言篇》中也可以查到这句话,这样,王念孙终于确定《荀子》原本有“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句,只是后人在传抄中误删了。

所以,通过校勘可以让古籍恢复或接近其原貌。有些学者更会记下校勘经过,附在最后,成为后世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一些名家校正的善本,则是读书人、藏书家争相搜购的珍品。

寂寞深造之路,成就专业

●欢迎耐得住寂寞的你来报考

也许有人会觉得,古典文献这么深奥,学这个专业的人一定都抱着宏大志向吧,是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你有这样的豪情壮志,我们很欢迎。

古籍整理工作确实是枯燥的,别人在操场打球时,我们可能在读“四书五经”;别人在逛街时,我们可能要为查证某个字到底有没有写错翻遍成堆的古书……假如到大学的古籍所参观,你会发现教授们——别人眼中的“国学大师”们,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默默地做着文献整理工作。若有理想支撑,工作中可以多一些幸福感吧!

除了远大的志向,我个人觉得,学这个专业更应该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和“学者为己,不为人”的觉悟。耐得住寂寞不必多说,“为己之学”是大学四年教会我最重要的一点。你想,能够直接阅读数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是多么了不起啊!更别提“二十四史”的浩瀚瑰玮、“四书”的仁爱明德、《庄子》的逍遥博大……这些都是人类精神至高至雅的修养,沉浸其中,你的思想将获得怎样的熏陶与提升啊!

●想从事本专业工作,继续深造吧

毕业后能不能去图书馆、博物馆工作?可以。但更对口的是去古籍所等研究机构做研究,到高校相关专业任教或者到出版社当编辑。

不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涉及古典文献研究的皮毛,研究生阶段才可能选定某个方向继续精深知识、涉猎更多内容。希望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同学,在本科毕业后都会继续深造。

当然,不想一直埋在故纸堆里也没事,偌大一个中国,要消化一群文献学专业的本科生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国内很多地方都急需懂文献学专业知识的人才。比如,去媒体当记者,去企业做宣传,古典文献学专业教会你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发现问题等能力,以及深邃的思想、钻研的态度,对做好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天生一人,必有一路。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就大胆地选吧!

(采写:葛越)

猜你喜欢

文献学古书古籍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我和古书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古书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野隐好读上古书》(美术作品)
我是古籍修复师
“夏译汉籍”的文献学价值
少年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