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2016-12-17金荣富常华兰梁丽丽
金荣富,常华兰,梁丽丽,马 涛,苗 健,
(1.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45;2.蚌埠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3.安徽省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 蚌埠 233000)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金荣富1,常华兰2,梁丽丽2,马 涛2,苗 健2,
王 珊2,王晓华2,宫文武3,张成陕1,薛洪宝2*
(1.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45;2.蚌埠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3.安徽省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 蚌埠 23300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品生产企业检测中心快速、有效测定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药效成分含量的方法。色谱柱:Nobel Kromasil C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0.01 mol/LV[磷酸一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7.6)]∶V(乙腈)=75∶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精密度高、准确可靠,能够满足药品生产企业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药效成分含量检测要求,操作简捷易行,适合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的质量控制。
奥美拉唑钠;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奥美拉唑钠(omeprazole sodium),又名奥西康,化学名称为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一水合物[1],化学结构见图1。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还常用于预防脑出血、严重创伤等重症疾病应激状态以及胃手术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等。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卓-艾氏(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等病症时,不适合口服给药,采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疗法更佳[2]。
图1 奥美拉唑钠化学结构
本研究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钠的含量[3-4],并将其作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质量控制方法[5]。实验研究表明,本法专一性强、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LC-2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LC-20AB型并联双柱塞输液泵,Prominence CTO-20A/20AC型自动控温柱温箱,SPD-M20A PDA型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C8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规格250 mm×4.6 mm,5 μm,瑞典Nobel Kromasil,北京豫鼎鑫捷科技有限公司;德安特ES320 g/0.000 1 g型精密电子天平,精度0.000 1 g,上海升徽电子有限公司;pH7110型实验室台式pH/ORP测试仪,精度0.01 pH单位,德国WTW,上海牧晨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一次性针头式过滤器及滤膜,0.45 μm,天津市科亿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试剂:奥美拉唑钠标准品,纯度98.5%以上,上海子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磺酰化奥美拉唑钠标准品,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磺酰基}-1H-苯并咪唑,纯度98.5%以上,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剂,40 mg/支,批号151002、151013、151109、151204、151215,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酸,分析纯;磷酸一氢钠,分析纯;二次蒸馏水。
1.2 待测溶液的配制
根据国家药典要求配制0.01 mol/LV[磷酸一氢钠溶液(以磷酸调节pH值至7.6)]∶V(乙腈)=75∶25的溶液,真空脱气,所得溶液即为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准确称量奥美拉唑钠标准品与磺酰化奥美拉唑钠标准品各0.001 g(精确到0.000 1 g),加少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使之溶解,再稀释至10 mL,摇匀,即得标准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不同批次(5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净含量约40 mg/支,5支/批),精确称取,用流动相溶液溶解并稀释,配制成质量浓度约为0.150 0 mg/mL的待测样品溶液。将上述溶液置于4 ℃以下保存,待分析。溶液使用前以0.45 μm滤膜过滤。
1.3 实验方法
色谱柱:Nobel Kromasil C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0.01 mol/LV[磷酸一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7.6)]∶V(乙腈)=75∶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理论板数(以奥美拉唑钠峰计算)≥2 000,奥美拉唑钠峰与磺酰化奥美拉唑钠峰的分离度>2.0。
分别取上述待测溶液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参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D)测定,记录色谱图。取对照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色谱图Y轴纵向比例,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15%;再精密量取供试样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供试样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的面积≤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3倍(0.3%),各杂质峰面积之和≤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在本实验条件下,曲克芦丁色谱峰保留时间约为12.82 min。根据外标定量法计算色谱峰面积。
1.4 数据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Excel处理、统计、分析,并用Origin7.0作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1.1 流动相的选择
由于奥美拉唑钠分子是较大有机分子阴离子基团和钠离子形成的有机盐(见图1),因此,化学性质为典型的强碱弱酸盐,具有明显的碱性,酸性条件下容易形成有机酸分子,降低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而析出。为了保证色谱分离过程中,奥美拉唑钠处于可溶性离子状态,流动相选择弱碱性流动相,采用磷酸一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7.6左右。由于此化合物作为有机酸盐分子极性较大,流动相也选择极性较大的体系,采用V(水)∶V(乙腈)=75∶25作为流动相。该流动相比例既能保证注射剂中奥美拉唑钠分子得到有效分离,又能保证保留时间恰当,可以避免保留时间过长产生的纵向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展宽、分离度下降的不利影响。
2.1.2 检测波长的选择
奥美拉唑钠分子中有苯并咪唑-亚磺酰基结构(见图1),在283 nm处具有较大紫外吸收。通过预实验发现,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检测器波长设置为280 nm时,紫外吸收强度较大。因此,检测器波长选择280 nm。可能原因是,奥美拉唑钠分子在水溶液中受到溶剂化作用使分子结构共平面性降低,使检测最大波长比283 nm略有偏差。
2.2 奥美拉唑钠的定性分析及重现性分析
分别取1.2中的奥美拉唑钠和磺酰化奥美拉唑钠标准对照品溶液,连续重复2次进样,并以空白溶剂为对照。所得色谱图见第59页图2奥美拉唑钠和磺酰化奥美拉唑钠标准对照品高效液相色谱图。奥美拉唑钠标准品平均保留时间约为12.8 min,而磺酰化奥美拉唑钠标准对照品平均保留时间约为16.0 min。对谱图进行积分,计算分离度,结果见第59页表1。
图2 奥美拉唑钠标准对照品分离度高效液相色谱图(n=5)
分别取1.2中的奥美拉唑钠标准对照品溶液,连续重复5次进样,并以空白溶剂为对照,所得色谱图见第59页图3奥美拉唑钠标准对照品高效液相色谱图。奥美拉唑钠标准品平均保留时间约为12.8 min。对谱图进行积分,计算重现性,结果见第59页表2。
图3 奥美拉唑钠标准对照品高效液相色谱图(n=5)
奥美拉唑钠的定性分析结果和重现性实验结果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6]中的定性分析实验要求,定性分析结果相对客观。
2.3 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分别取批号为151002、151013、151109、151204、151215 5个批次的奥美拉唑钠粉针样品及奥美拉唑钠对照品,在1.3.1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每个样品重复3次,得出相应的色谱图(见图4)。根据面积归一化法求出对应的色谱峰面积,将峰面积、保留时间、峰宽、对称因子等色谱峰定量信息汇总于第60页表3中。计算出样品溶液平均值、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根据测定的样品溶液奥美拉唑钠中含量值计算出原批次中每支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中药效成分含量。采用同样方法对5批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样品进行上述测定分析,所得实验结果汇总于第60页表3中。
图4 奥美拉唑钠标准品及待测样品高效液相色谱图
表1 奥美拉唑钠标准品分离度实验结果(n=5)
表2 奥美拉唑钠标准品重现性实验结果(n=5)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样品药效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奥美拉唑钠有关物质对照品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针样品的保留时间基本接近,RSD<0.048%,此结果验证了定性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两测试组中对应样品的色谱峰参数峰面积、峰高、峰宽、对称因子等所产生的相对标准偏差均较小,小于0.54%,符合定量分析实验要求。
奥美拉唑钠注射液样品药效成分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每支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所含药效成分奥美拉唑钠在39.3 mg~41.0 mg,区间范围在质量标准控制范围(40±2)mg/支之内,属于合格产品。
3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制药企业化验检测中心快速有效测定奥美拉唑钠注射液药效成分奥美拉唑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精密度高、准确可靠,能够满足药品生产企业对奥美拉唑钠含量检测要求,操作简捷易行、可靠性高。
表3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样品测定结果
[1] 胡晓,唐小海,谢永美,等.RP-HPLC法测定S-奥美拉唑钠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9,20(22):1744-1746.
[2] 李军,魏庆旺,张鉴.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8):775-776.
[3] 周斌,杨迪,杨芳.用HPLC测定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中奥美拉唑钠含量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41-42.
[4] 陈佳,廖心丹,张丹.HPLC测定奥美拉唑钠中的有关物质[J].华西药学杂志,2014,29(2):212-214.
[5] 李菊平,刘效平,金永亮.HPLC法测定奥美拉唑镁原料药中醋酸的残留量[J].药学研究,2015,34(9):514-516.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890-891.
Determin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in omeprazole sodium booster injection
JIN Rongfu1, CHANG Hualan2, LIANG Lili2, MA Tao2, MIAO Jian2, WANG Shan2,WANG Xiaohua2, GONG Wenwu3, ZHANG Chengshan1, XUE Hongbao2*
(1.Anhui Hongye Pharmaceutical Co., Ltd., Bengbu Anhui 233045, China;2.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3.Bengbu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in Anhui, Bengbu Anhui 233000, China)
The effective and rapid measurement method to detect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omeprazole sodium booster inject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method can be used in laboratory center of the 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hich Nobel Kromasil C18 Column (250 mm×4.6 mm, 5 μm) packing column is used at 25 ℃, andV[phosphate buffer (0.01 mol/L solution of 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 with phosphoric acid to adjust pH to 7.6)]∶V(acetonitrile) = 75∶25 is applied as mobile phase in flow rate of 1 mL/min, and 280 nm detection wavelength are chosen by experiment. It provides a new, convenient, rapid, accurat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 in omeprazole sodium booster injection. The method can be used on omeprazole sodium booster injection quality control in the drug manufacturer.
omeprazole sodium; HPLC; content determination
2016-08-08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No.2013SQRL051ZD);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2015zdjy101);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No.BB16B019);蚌埠市领导圈定课题(No.BBSQ16A04);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No.2014jyxm211);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No.2014zytz01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410367014,201510367003);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No.jyxm1506)。
金荣富,男,1964年出生,本科,执业药师,工程师,主要从事药物生产质量控制相关研究工作。
分析与测试
10.16525/j.cnki.cn14-1109/tq.2016.05.16
O657.7
A
1004-7050(2016)05-0057-05
*通信作者:薛洪宝,男,1979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制药工程专业相关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