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试井分析及应用

2016-12-17高炎汤传意张海涛刘林李杰杨振中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百口泉关井试井

高炎,汤传意,张海涛 刘林,李杰,杨振中

(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百口泉采油厂,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试井分析及应用

高炎,汤传意,张海涛 刘林,李杰,杨振中

(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百口泉采油厂,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相继发现了多个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存在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大、渗透率低、压敏性强的特点,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为做好该区此类油藏的开发工作,以该区已经投入开发的玛2井区为例,在研究总结异常高压、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历史不稳定试井曲线,确定该区油藏渗流遵循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以低速非达西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解释模型。通过对实际测试资料的解释分析,获得真实的油层参数,确定了生产井的启动压力梯度大小及合理关测时间,评价了油井完善程度,对异常高压、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气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分析

近年来,随着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勘探进程的加快,相继发现了玛131、玛18、玛东2等具有异常高压、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特征的油藏。文献[1~10]从构造、沉积、层序地层、产能控制因素等方面阐述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具备油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的特征。目前,环玛湖地区大部分区域处于勘探初期,仅玛2井区投入开发。由于该区此类油藏储层存在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大、渗透率低、压敏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11]。为研究该区油藏的渗流规律,以不稳定试井资料为基础,分析认为该油藏渗流特征反映了特低渗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并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各种渗流试井模型,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特低渗透油藏实际地质特征的试井分析方法,为该区试井资料的合理解释提供依据,并为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指导。

1 油田地质概况

玛2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北斜坡,构造为一南倾的平缓单斜,局部发育鼻状构造及低幅度背斜。含油层系为三叠系百口泉组和二叠系乌尔禾组,油藏中部埋深3560m,储层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砂砾岩,平均孔隙度为9%,平均有效渗透率为1.1mD,孔隙类型主要以粒内溶孔和界面缝为主,孔隙结构表现为微孔、细喉的特征。τ2弛豫时间小于10ms的孔隙占比90%、主流喉道半径0.47μm。油藏平均压力因数为1.5,属特低孔、特低渗、微孔、细喉、异常高压油藏。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压敏和水敏,压敏指数0.47~0.82,水敏指数0.65~0.82,无速敏。油藏边底水不活跃,地饱压差较大,饱和程度低,油藏具有一定的天然弹性驱动能量。由于油藏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虽然初期能保持油井自喷开采,但压力降落较快,油井自喷能力差,平面上单井产能差异较大,地层吸水能力差,注水难度大,生产井均需采用压裂方式投产。

2 历史试井曲线特征分析

玛2井区自开发以来,录取了26井次的油水井不稳定试井资料。根据曲线形态,分为4大类,分别是续流段型、上翘型、刚拐弯型、测试异常型(见表1)。

表1 玛2井区历史试井曲线形态分类表

生产井试井曲线形态主要表现为早期叉状型、中期上翘型曲线特点,部分井具有压裂井曲线特征,虽然关测时间为670~1481h,但均未出现径向流段,表明油层渗透性极差,认为油藏渗流特征为特低渗低速非达西渗流,需要建立低速非达西渗流模型才能进行准确的试井分析[12]。

3 试井理论基础

特低渗透油藏发生低速非达西渗流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是受流体与岩石表面间两相表面作用的影响。由于流体与岩石表面的作用,生成了吸附层或水化膜,使孔隙喉道减小,渗透率降低,结果使流动速度比达西渗流时的速度低得多,而且呈非线性流动[13,14]。低速非达西渗流时,压力梯度必须大于启动压力梯度后,在克服了吸附层的水化膜形成的阻力后,流体才开始流动。因此,在进行压力恢复(压力降落)测试时,经常会出现低渗油水井始终关不稳的现象。

在低速非达西流动时,因受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双对数压力导数曲线会出现上翘的现象,但不一定反映的是边界状况,压力导数曲线不出现表征径向流的0.5水平直线段。在生产井投产时,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压力曲线上翘越高,反映出压力降落更快,当启动压力梯度为零时,就变为达西流动。

4 低速非达西渗流解释模型应用

文献[15~17]开展了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模型研究,认为对于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地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等诸多因素,导致实测的压降或压力恢复曲线与目前的典型曲线无法拟合,甚至出现压力导数曲线一直上翘而见不到径向流直线段的出现。由于特低渗透油藏本身开采的复杂性,单一的运用试井技术解释油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在运用试井解释时,要考虑油藏动态生产情况和油层地质情况,在分析油藏时需要结合多种手段。

笔者以低速非达西渗流理论为基础,分别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特低渗油藏渗流及试井模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压裂井渗流及试井模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水平井渗流及试井模型,通过对试井资料解释分析,对该油藏进行了早期评价。试井解释平均地层压力为56.6MPa,压力因数位于1.2~1.94之间,平均启动压力梯度为0.034MPa/m,渗透率分布不均匀,生产井平均渗透率为0.554mD,属特低渗异常高压油藏。

4.1 DM2826井试井资料分析

DM2826井2007年6月20日射开3577.5~3615.7m,压裂后采用∅3.5mm的油嘴试产。2008年5月19日采用地面直读式高精度电子压力计关井测压,测试前采用∅3.0mm油嘴自喷方式生产,日产液为4.2m3,气油比为121m3/m3,含水率为4.5%,该次关井测试时间为1005h,录取了完整的压力测试资料。图1是该井实测压力恢复曲线(图中,Δp为实测压力曲线;Δp′为压力导数曲线;Δt为测试时间。下同),双对数曲线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于油层渗透率低以及井深的原因,早期段井筒储存期影响时间很长,该井产量较低,储层物性差,关井压力恢复缓慢,中期段具有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的曲线特征,晚期段压力上升缓慢,未出现明显的径向流段,关测末点压力恢复速度为0.17MPa/d。选用低速非达西流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均质油藏模型进行了分析,启动压力梯度为0.0153MPa/m。

图1 DM2826井双对数压力曲线(2008年) 图2 DM2826井双对数压力曲线(2010年)

2010年8月11日采用存储式电子压力计关井测压,测试前采用∅3.0mm油嘴自喷方式生产,日产液为3.1m3,气油比为67m3/m3,含水率为7.2%,该次关井测试时间为791.4h,取得了完整的压力测试资料。图2是该井实测压力恢复曲线,双对数曲线具有低渗透油田试井曲线特征,主要表现为:关井后压力恢复缓慢,关测末点压力恢复速度为0.105MPa/d。双对数曲线早期续流段很长,未出现径向流段,导数曲线晚期出现明显的上翘,有近似平行断层反映的曲线特征。选用低速非达西流均质油藏模型进行了分析,启动压力梯度为0.0182MPa/m。

对历史上2次不稳定试井资料分析结果(见表2)可知:①试井模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前期压裂改造形成的垂直裂缝在经过多年开采后已基本闭合,未见裂缝曲线表现特征;②地层压力由54.06MPa下降为45.11MPa,说明经过3年多的生产,地层压力下降了8.95MPa,地层压力平均下降速度为0.25MPa/月,弹性驱动能量在逐步减弱;③表皮因数由最初的-5.33增大为3.8,表明井筒周围完善程度在逐步降低;④试井分析有效渗透率较低,平均为0.0764mD,压力因数为1.53,表明属高压特低渗透油藏。

表2 DM2826井试井解释结果对比表

4.2 DM2721井试井资料分析

DM2721井是玛2井区的一口生产井,2006年11月21日压裂投产,生产层位为乌尓禾组(P2w),射孔井段为3532~3554.5m,有效厚度为13m。2010年4月13日采用存储式电子压力计关井测压,测试前采用∅3.0mm油嘴自喷方式生产,日产液6.3m3,气油比89m3/m3,含水率8.4%,该次关井测试时间为670.3h,取得了完整的压力测试资料。图5是该井实测压力恢复曲线,双对数曲线具有低渗透油田试井曲线特征,主要表现为:关井后压力恢复缓慢,双对数曲线早期续流段很长,未出现径向流段,导数曲线有2个上翘段,晚期上翘较为明显,整个形态近似压裂井曲线特征,关测末点压力恢复速度为0.0795MPa/d。选用低速非达西流均质模型进行了分析,试井分析结果:平均地层压力41.36MPa,有效渗透率0.205mD,表皮因数-3.27,表明井底无污染,启动压力梯度0.01MPa/m。选用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压裂井有限导流模型对图6进行了分析,试井分析结果:平均地层压力44.18MPa,有效渗透率0.96mD,表皮因数-6.151,表明井底无污染,启动压力梯度0.0271MPa/m,裂缝半长65.55m。以上2种方法解释结果相近,但采用低速非达西流压裂井模型更符合油藏实际情况。

图5 DM2721井双对数压力曲线(均质模型) 图6 DM2721井双对数压力曲线(压裂井模型)

4.3 MaHW001井试井资料分析

MaHW001井是玛2井区一口水平井,钻开目的层为百口泉组(T1b2),水平段长度为501m。该井于2013年4月4日分5段压裂投产,采用∅5.0mm油嘴开井试产,初期压裂液返排液量170m3/d,含水率94%,产出水主要是压裂返排。开井生产7d后含水率下降到50%以下,换∅3.0mm油嘴生产,产液量为36.4m3/d,含水率41.5%。该井于2013年6月14日关井测压,关测时间为1102.3h。由于该井为水平井,仪器下在造斜点以上的直井段进行了测试。图7、图8是该井实测压力恢复曲线,对该井采用了2种不同的试井分析方法进行了解释。

由于该井水平段分5级压裂,各段对井筒的供给能力存在差异,关井后存在压裂段间的干扰现象,造成压力恢复趋势不同,压力曲线出现分段的现象,导数曲线表现为下凹后快速上升的特征,当测点的流体密度变化趋于稳定,产液层段间干扰影响结束后,导数曲线又表现为1/2斜率直线。由于受到造斜段和水平段管流、以及低渗非达西渗流的影响,导数曲线未出现早期的垂直拟径向流段。图7解释中储层选定为上下不渗透边界-均质径向渗流模型进行了分析,图8采用具有启动压力的均质径向渗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启动压力梯度为0.07946MPa/m(表3)。

图7 MaHW001水平井双对数压力曲线 图8 MaHW001水平井双对数压力曲线 (达西均质模型) (非达西均质模型)

油藏模型地层系数/(mD·m)流动系数/(mD·m·(mPa·s)-1)导压系数/(D·MPa·(mPa·s)-1)表皮因数/1井储系数/(m3·MPa-1)水平渗透率/mD垂向渗透率/mD平均地层压力/MPa水平井有效长度/m关井影响半径/m启动压力梯度/(MPa·m-1)均质无穷顶底封闭模型9.97251.1030.53-80.22870.56183.169546.7750091.6非达西均质无穷顶底封闭模型6.6450.7350.353-6.6360.2140.3743.74346.2850074.780.07946差值3.32750.3680.177-1.3640.01470.1878-0.57350.4916.82

5 结论与建议

1)对于特低渗油藏录取的不稳定试井资料,应采用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模型进行解释,才能获得符合油藏真实情况的地层参数。

2)对于测试资料双对数曲线出现“叉状型”曲线,试井解释多解性强,应延长关测时间最少在1100h以上,其曲线特征才能适合试井分析要求。

3)对于新投压裂或改造油层压裂井,测试资料具有低速非达西流有限导流曲线特征,应采用具有启动压力的压裂井模型进行解释。

[1]匡立春,唐勇,雷德文,等.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扇控大面积岩性油藏勘探实践[J].中国石油勘探,2014,19(6):14~23.

[2] 陈刚强,阿布力米提,白雷,等.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深层成藏领域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6):31~38.

[3] 张顺存,史基安,常秋生,等. 岩性相对玛北地区百口泉组储层的控制作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4(6):1017~1025.

[4] 夏近杰,何君毅,马亮,等.玛东2 斜坡区二叠系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35(3):9~12.

[5] 张顺存,蒋欢,张磊,等.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优质储层成因分析[J].沉积学报,2014,35( 6) : 1171~1177.

[6] 瞿建华,张顺存,李辉,等. 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成藏控制因素[J].特种油气藏,2013,20( 5) : 51~ 56.

[7] 于兴河,瞿建华,谭程鹏,等.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砾岩岩相及成因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2014,35( 6) : 619~626.

[8] 唐勇,徐洋,瞿建华,等.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群特征及分布[J].新疆石油地质, 2014,35( 6) : 628~634.

[9] 邹才能,陶士振,谷志东.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J].地质学报,2006,80( 11) : 1739~1751.

[10] 赵文智,胡素云,王红军,等.中国中低丰度油气资源大型化成藏与分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1):1~13.

[11] 张用得.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1~9.

[12] 尚建林,杨学文,郭建国,等.低速非线性渗流试井分析理论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4):321~325.

[13] 李中锋,何顺利.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机理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5,12(2):35~38.

[14] 薛芸,石京平,贺承祖.低速非达西流动机理分析[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5):102~104.

[15] 贾永禄,谭雷军、冯曦,等. 低速非达西渗流中气井、油井试井分析方程的统一[J].天然气工业,2000,20(3):70~72

[16] 严涛,贾永禄.低速非达西流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模型[J].天然气工业,2005,25(2):130~133.

[17] 蔡明金,贾永禄,王永恒,等. 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分析[J]. 石油学报,2008,29(5):723~726,733.

[编辑] 黄鹂

2016-05-1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70-002)。

高炎(1984-),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藏动态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252850176@qq.com。

TE353.4

A

1673-1409(2016)35-0047-06

[引著格式]高炎,汤传意,张海涛,等.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试井分析及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5):47~52.

猜你喜欢

百口泉关井试井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车拐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井下作业发生井喷的安全处理措施
玛湖凹陷砂砾岩储层岩石力学特征与压裂对策研究
玛湖凹陷南斜坡MH1井区百口泉组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
关井也需匠心
黏弹性聚合物驱油藏渗流规律及试井模型探讨
长关井综合治理效果研究及思考
反褶积试井技术在计算低渗储层渗透率中的应用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低渗砂砾岩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