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是一种生态效应

2016-12-17曾宪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全校绩效考核中学

曾宪波

走进“其貌不扬”的监利县尺八镇红庙中学,目之所及,校园里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朴实无华,但是翻开统计表,学校的高质量确实令人惊叹不已——14年来,中考质量综合考核始终位居监利前三甲。高质量引发生源“逆袭”效应,1300多名学生过半来自于外乡镇。

为什么这面农村学校的旗帜可以高高飘扬14年之久?红庙中学教育质量经久不衰的秘诀到底是什么?随着采访的慢慢深入,这所农村中学成功背后的原因才渐渐清晰起来。

1987年,红庙中学开始推行绩效考核,走上了用制度“管人”的道路,学校的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目标,而且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在绩效考核等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一律平等。随着时代的变迁,红庙中学的这一文化始终没变,而且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严密和科学。舒成名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每周仍承担13节九年级的数学课,同样要接受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与老师们一起参加绩效考核。像这样,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身示范,全校教师能不同心同德吗?在这样的制度和氛围面前,全体教师自然而然地凝聚在了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奋力前行。

红庙中学有56名教师,其中一大半是从村小“矮子里面挑长子”挑上来的,他们的学历、综合素质显然都不会特别高,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一个个都成了顶呱呱的优秀教师。这30多位“民转公”教师,始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生怕学生、学校因为自己而蒙受一丁点“损失”,他们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知足,所以懂得“回报”。他们有强烈的自尊,不希望因为自己曾经是民办教师,让学校领导背上“骂名”;不想听到别人说自己“误人子弟”。这些老师自觉地去家访,与学生结对,作学生的成长导师。为了帮助学生成长,他们把学生接到家里,“陪吃陪住”,直至解决学习等问题。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所有问题,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他们会帮助学生分析并“对症下药”,全程跟踪,个性化辅导。其实,是红庙中学全体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守护着全校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最终成就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神话。

以尊重为内核的文化,让红庙中学的人际关系变得简单而和谐。学校多年来推行的民主理校和精细化管理,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试想,如果教师不努力工作,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周边的学生就不会慕名而来,一旦没了学生,红庙中学就会“消失”。作为学校的主人,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吗?所以,全体教师既是为学校的发展而战,更是为学校的生存而战。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学校尊重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自然而然地结为“命运共同体”,由此而来,教师更像教师,学生更像学生,大家和谐相处,共同成长。为了让教师安心工作,学校还千方百计地在校园周边创造就业岗位,结果,20多位教师家属变成了学校最忠诚的“同盟军”。就这样,仅靠一条象征性的“护校河”,即可保障全校1300余名学生的安全。

精神是文化的最高境界。经过几十年的积淀,红庙中学逐步形成了一种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勤奋敬业的进取精神,爱生如子的博爱精神,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有了这样的一种精神,任何困难都能够被他们战胜,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红中人前进的步伐。这如同伟大的长征精神,总能让红军克服艰难险阻,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当然,这种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也不是哪一任校长的发明创造,而是历任校长一以贯之,在传承中丰富和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近几年,红庙中学也引进了几名新机制教师,但是他们进入这所学校后,很快被这里浓郁的文化所同化,慢慢被“染”成了红中人的颜色。难怪他们说,“老教师都那么敬业、专业和富有爱心,而且无私地帮助我们成长,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那还算是‘红中人吗?”

其实,红庙中学的成功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红庙中学的发展绝非个人力量所能为,它是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所形成的学校文化,是一种难以复制的教育生态。也就是说,红庙中学的成功是一种生态效应。

(责任编辑 徐世兵)

猜你喜欢

全校绩效考核中学
合伙教育,家校共育——在考试后全校家长会上的广播讲话
在多解中学创新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趴 下
全校动员 全力以赴:以一流的建设成绩保证评估合格
绩效考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