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猪市将创多项历史记录 5月前突破历史高点疯狂补栏将加剧未来风险
2016-12-17冯永辉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
□冯永辉(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
2016年猪市将创多项历史记录 5月前突破历史高点疯狂补栏将加剧未来风险
□冯永辉(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
一、为何调高对2016年的猪价走势预测
在2015年报发布期间“寒潮”便开始席卷大江南北,从各地养猪户反映的情况看,以仔猪流行性腹泻等疫病为主的猪病形势也开始趋于严重。除了仔猪的成活率明显下降外,育肥期的猪也出现了伤亡率提高的现象。同时,由于2015年玉米和小麦麸的霉变率较高,母猪流产现象也明显增多。在母猪存栏量仍处于底部区域并未明显恢复的基础上,日趋严重的猪病形势,使整个2016年生猪供应面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
在2月底、3月初,笔者已对2016年全年猪价的走势进行了预测,认为2016年的中国生猪市场将创下“猪价历史新高、超高利润持续时间最长、年度平均盈利水平最高”等多项历史记录。2016年成为中国养猪业历史上继2007年、2011年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历史上“亏损+疫情”造就的高峰
自2003年以来,中国生猪市场经历了三个完整的猪周期,依次为2003~2006年、2006~2010年、2010~2015年,周期的长度依次为3年、4年和5年,而且从波动的幅度上看逐渐加剧,呈典型的蛛网理论中的“发散性蛛网”。目前正处于第四个猪周期的左侧——周期性上涨期。
其中,2006~2010年和2010~2015年这两轮猪周期的最高点,均是由于之前一年内出现了“亏损+疫情”双重因素叠加,从而使猪价创造了当期的历史新高。
自2015年3月开始,中国生猪市场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猪周期。在这一轮猪周期开始之前,上一轮猪周期刚刚创下:持续亏损16个月、累计亏损21个月,最深亏损近400元/头两项历史记录。但2015年相对平稳的猪病也使2015年全年全国母猪平均生产成绩达到了16头左右的水平。因此,在没有严重猪病发生的情况下,2016年猪价创新高的难度仍较大。这也是为何在2015年年度报告中,认为:2016年猪价将长期保持在15~17元/千克,全年平均盈利水平300~500元/头最理想的最佳盈利状态的原因,并有望创造最理想状态保持时间最长的记录。同时,还认为300~500元/头的盈利水平距离历史最高点仍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其对应的猪肉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略感偏高,但仍可接受,而且对应的猪价不会触及政策调控的警戒线。同时,这样的盈利对于外埠资本来说虽高于一般行业,但提高后的行业环保门槛和高投入、高疫病风险、高市场风险的行业特点,基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对于现有行业内的从业者来说,刚刚过去的超长亏损导致其元气大伤,这样的盈利至少持续一年以上才可能重启补栏。
但这种最佳、最理想状态马上就被趋于严重的猪病打破。腹泻导致仔猪、育肥猪伤亡率上升、母猪流产率上升,使得经历了超长时间亏损、母猪产能大幅下降并尚未大幅恢复的养猪业再次遭受重创。再加上自2014年开始为了环保而限养禁养猪场的影响,超长超深亏损加猪病直接改变了2016年全年的走势。
三、2016年“金猪年”将重现,刷新多项历史记录
2016年的生猪供应在2015年结束时本应已经确定,因为2015年的母猪补栏远低于预期和历史同期水平。但2016年第一季度由于疫病的影响,加之玉米和小麦麸的霉变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母猪的生产成绩。
历史上,春节过后的三四月份猪价90%以上都是下跌的。因为春节前不管是南方做腊肉还是北方杀年猪,都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节后的需求。因此在需求低迷的情况下3月份猪价若没有下跌便已经反映出供应不足了。
据监测,3月18日的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达19元/千克,距离2011年6月22日19.6元/千克的历史最高点仅剩一步之遥。而超长超深亏损加上猪病以及两年多来以来的环保影响才刚刚开始释放,待5月份后夏季户外消费大幅增加、需求回升,而猪病导致仔猪成活率低产生的影响开始充分释放的时候,这0.6元/千克的距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可突破。从当前屠宰企业的生猪收购难度看,甚至5月份前便有望突破19.6元/千克创出新高。之后5~8月份的每一点上涨都将是历史新高。一旦突破19.6元/千克,越过20元/千克的高峰难度就将大大降低,但一旦越过20元/千克,继续上涨的阻力就会陡增,突破21元/千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仅消费者会因难以接受而给各大主流媒体和政府施压,广大养猪人的心态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因为这一价位意味着国内养猪头均盈利逼近1000元,国内猪肉价格将高于国际猪肉价格1.5倍以上,暴利早已导致市场进入疯狂、失控状态。
因此,2016年有望创下历史最高猪价、超高价位超高盈利持续时间最长、全年平均盈利水平最高、进口猪肉量创历史最高等多项历史记录。
随着4月份北方天气转暖,疫病逐渐平稳,仔猪成活率明显提升,9月份后生猪供应会阶段性增加,猪价将出现持续2个月左右的回调。这种情况应该也会在今年出现,全年猪价的低点有可能出现在10、11月份。12月份随着需求的回升猪价再小幅回升。
总体来看,今年18元/千克以上的时间有望长达半年以上,5月份前突破历史高点、5~8月份创历史新高的概率非常大,最高点很难突破21元/千克,10、11月份的最低点也将在16元/千克以上。全年平均价有望接近罕见的18元/千克。
四、猪价、CPI、政策调控
由于2007年“金猪年”猪价累计暴涨240%,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并被经济学家们认为猪价暴涨引发了通胀。由此,2009年政府出台了猪价调控预案,先后在2012年和2015年进行了两次调整。猪价一头连接近4000万养猪人,一头连接13亿消费者,双方的利益需要平衡。其初衷是希望猪价平稳波动,既不出现过度下跌也不出现过度上涨,与CPI和平共处。
但我们始终认为,中国生猪市场是我国现行体制下少有的完全自由充分竞争的市场,根本没有垄断导致的始终一方利益受损另一方始终受益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始终消费者吃便宜猪肉、养猪人亏损,和始终消费者吃贵猪肉、养猪人暴利的情况。可以说本轮上涨既是前三年行情长时间低迷而引起产能调减的结果,也是生猪市场完全自由充分竞争的结果,带有明显的恢复性和补偿性,建议相关部门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的作用。
再者,在当前实体经济如此低迷,工业、制造业异常困难的大形势下,如此景气的养猪业成为了中国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助推整体经济的复苏。而且即使猪价创历史新高,在绝大部分行业仍未走出低迷的情况下,仅一个高猪价是根本没有能力推高CPI的。此外,众所周知,养猪业是整个猪产业链的核心,上联饲料加工业、粮食加工业,下联屠宰和食品加工业,同时还有兽药、疫苗、设备等附属服务业。一个养猪业就创造了近万亿元的产值和几千万的就业岗位,若算上整个产业链,则创造了近3万亿元的产值和近1亿人的就业(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为2.7亿左右)。一个超常景气的养猪业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这样的行业不仅不应被打压,而是应该得到保护。
五、超高盈利,福兮祸兮
3个月以前,我们希望中国生猪市场保持在15~17元/千克,头均盈利300~500元的最佳、最理想状态。远离暴利也就远离疯狂投机、远离高点也就远离政策调控……那样的状态是养猪人“闷声发财”的理想状态。而今我们不得不调高预期,“福祸相依”的道理让我们预感到了2016年的中国生猪市场将在超高利润的驱使下再次逐渐疯狂。
当前15千克左右的三元仔猪已经将近1000元/头,大部分种猪场的二元母猪已经从50千克以上的标准体重卖到了25千克以下,而且提前交定金预定。假如说,补栏千元仔猪就像“养猪人拿起了骰子”简直就是赌博的话,那么哄抢母猪就像是“养猪人拿起了刀子”最终将革了自己的命。生猪市场一旦开启疯狂补栏母猪模式,就意味着确定了开始周期性下跌的时间表,整个2017年就可能一路下跌至2018年初至成本线附近,并且终将步入“母猪补栏补到过剩,猪价下跌跌至亏损”的老路。”
生猪市场的风险与机会何尝不是相依相随。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站在最高点才能看到机会和风险。如今我们走出极寒的冬天还不到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的2016年,但我们广大养猪人需要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看到下一个冬天,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