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蔬菜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12-17廖连美瞿云明
廖连美,瞿云明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23000)
莲都区蔬菜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现状及发展对策
廖连美,瞿云明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23000)
摘要: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例,调查其蔬菜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引导和管理、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等建议。
关键词:蔬菜;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企业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界定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1]。莲都区是全国蔬菜重点县、浙江省蔬菜强县。近年来,蔬菜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对莲都区蔬菜产业中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作为“蔬菜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主体”)的主要代表开展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完成调查问卷与调查访谈,分别获取有效问卷89份、78份、95份、7份,累计获取有效问卷269份。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新主体发展状况
调查表明,莲都区已初步形成以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为骨干,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农业企业为支撑的蔬菜生产体系。
蔬菜专业大户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量明显减少,主要转型升级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日益发展壮大。
1.1经营主体负责人年龄分布
新主体负责人年龄主要集中在41~50岁之间,占78.5%。四大主体中,专业大户趋于老龄化,平均年龄45.8岁;家庭农场主年龄集中在41~50岁之间;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年龄较为分散,但以41~50岁为主,占78.5%;农业企业负责人年龄集中在36~45岁之间,占78.5%。
1.2受教育程度
新主体的负责人受教育年数平均为8.9年,其中最高学历为本科,最低的未接受正规教育,具初中学历的占63.2%,具高中学历的占18.7%。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四大主体负责人受教育年数分别为7.6年、8.5年、9.7年、10.3年,在受教育程度上专业大户最低,农业企业负责人最高。
1.3非农工作经历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四大主体负责人有经商创业或外出务工或担任村干部经历的分别占77.2%、33.5%、28.7%和68.7%。
1.4经营年限
除专业大户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从事蔬菜生产经营的年限均不长,分别为1.2年、2.6年、3.1年。在285个农民合作社中,经营年限最长为8.1年,平均经营年限为2.6年,其中182个农民合作社为2012年以后成立的,占63.9%。
2 新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莲都区新主体发展较快,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效益逐年增加,但从整体发展水平看,其生产运行水平不高,发展规模小,质量不高,内部管理和运行不规范。
2.1利益联结机制较松散,经营主体运行机制不健全
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新主体中能够正常运转、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占32.6%;统一运作环节较少、服务内容单一的占37.9%;其余的基本上无运行,甚至部分合作社注册后没有开展过任何经营活动。且大多数经营主体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以“家长式”的自我管理为主,依靠经验进行生产与销售,缺乏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
2.2组织建设能力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后继人才缺乏
大部分新主体存在运行经费紧张,缺乏农业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对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无法有效对蔬菜质量进行检测、贮运,以及信息不畅等问题。调查还表明,经营负责人中85.3%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31.1%的负责人年龄在50岁以上;同时78.6%的经营负责人认为自己的子女不会从事农业经营,后继人才明显匮乏。
2.3土地规模化受限,农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蔬菜现代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土地使用是前提,但现存农民分散经营使用土地制度已严重制约蔬菜现代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当前相对滞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制约了其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保险服务、公益性技术服务、产前规划指导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2.4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品牌化生产程度不高,生产成本高
莲都区新主体大多为生产合作、收购销售型,绝大多数蔬菜产品不经过品牌包装直接销往外地市场,价格不高;同时在蔬菜育苗、播种、移栽等生产过程中主要以人工作业生产,生产成本高。莲都区目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品牌化”的新主体。
3 加快培育新主体的发展思路
3.1加强对发展新主体的引导和管理
新主体培育和规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多部门密切合作,明确责任分工,并坚持以质量为主、数量兼顾的发展原则,防止为享受政策扶持、忽视内部规范运行和自身发展的现象发生。着力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为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的市场主体,引导其向着生产标准化、产业基地化、管理组织化、销售市场化、产品品牌化、产销效益化方向发展[2]。构建主体结构合理、经营规模适宜、生产技术先进、管理运行规范的蔬菜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3.2完善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
3.2.1完善农业财政政策,加大对新主体的政策扶持整合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将农业项目重点向新主体倾斜,并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多种形式,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主体。
3.2.2加快和完善土地流转工作,促进新主体的适度规模生产土地是发展新主体面临的首要问题。要按照“稳定国家所有权、维护家庭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总体思路,创新服务方式,加快土地流转。通过明晰产权、完善权能、规范流转,健全土地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的有效机制,在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步伐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3],促进土地向新主体集中,以适应适度规模生产。
3.2.3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生产成本提高。只有依靠高效率的农机化生产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因此,要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步伐,重点培育农机化服务组织,在育苗、播种、移栽、病虫害防治等上提供社会化服务。
3.2.4强化科技培训,提高产业农民的总体素质农业技术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新主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保障农村农业技术人才的供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新主体要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在于农民获取及有效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程度。通过科技培训及技术示范,提高农民的总体素质,提高蔬菜生产新技术应用到位率,发挥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和增强新主体的科技、经济实力。
3.3加快新主体内部的耦合以及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联结
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的耦合,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新主体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联结,使销售信息、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等方面互补,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3.4完善农业科技与金融支撑体系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投融资体系,充分调动政府、科研院所、新主体和中介组织等相关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主体的培育提供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换,增强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创新融资方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走出抵押贷款困境。加强保险制度创新,提高新主体在灾害条件下的持续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宁波,宋秀娟,于兴业.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约束与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4(3):52-57.
[2]桂泽发,吴蔚蓝,谭文洁,等.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J].开发研究,2014(5):96-99.
[3]衡阳市农业局,衡阳市委政研室.培育新型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关于衡阳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J].衡阳通讯,2013(8):44-45.
(责任编辑:刘新永)
收稿日期:2016-01-15
作者简介:廖连美,女,1972年生,农艺师。
DOI:10.13651/j.cnki.fjnykj.2016.02.027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 for developing new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ity in Liandu District
LIAO Lian-mei, QU Yun-ming
(Liandu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StationofLishuiCity,ZhejiangProvince323000)
Abstract:With Liandu District of Lishui City as an exampl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new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improving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and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restriction of production, etc.
Key words:Vegetable; new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ity; family farm; large professional household; farmer's cooperatio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