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与风雨桥
2016-12-17苏祖荣
文/ 苏祖荣
杉木与风雨桥
文/ 苏祖荣
看过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一定会被横跨汴河两岸的那座贯木拱桥所吸引,那座曲线优美形式彩虹的桥梁,即“汴水虹桥”。
拱桥又称虹桥、廊桥、风雨桥,是一种以直木贯架组合的木拱桥,在建筑学上称为迭梁拱桥。最早记载廊桥为唐代白居易《修香山寺记》:“登寺桥一所,建桥廊七间。”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宛如彩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北宋覆灭后,枯淤的汴河和河上的虹桥被历史尘埃湮灭。900多年后,廊桥在闽浙山区被重新发现,是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的活样本。显然,北宋时期盛行的廊桥造桥技术并未失传。闽浙山区的贯木拱桥与赵县的安济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中科院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称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对福建的廊桥评价为“闽中桥梁甲天下”。据传浙江的木拱桥架造技术系由福建传入,浙江景宁梅崇桥、大地桥、大赤坑桥的主梁上,书有福建籍主的姓名,可作佐证。
廊桥的木拱架全部取自杉木。杉木,又称沙木、沙树、刺沙,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用材树种,纹理通直,材质坚韧,十分耐腐,木商称为“黄金条”。民间有“干千年、湿千年、半湿半干几千年”的说法,是建造桥梁的最理想用材。闽东北是全国杉木重点产区,利用杉木质坚耐磨的特性,建造桥梁,方便交通,便成为木匠的不二选择和施艺的对象。
木拱结构廊桥以数十根粗大杉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骨架纵横构建搭制,互相承托,不费一钉一铆,完全靠自己巧妙搭接,支撑在两岸岩石上,堪称“中国一绝”。彰显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廊桥是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是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且外形美观,似如一道彩虹架在青山绿水间,“廊桥风雨,彩虹遗梦”,廊桥既是交通设施,又是手工艺精品,具有极高的美学和观赏价值。
木拱廊桥在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既方便人员往来,行人又可在桥廊上歇脚休息,躲避风雨,群众亲切叫为风雨桥。显然,廊桥不仅仅是交通设施,还兼有驿站、祭祀、社交、贸易等社会方便功能。廊桥是公共建筑,代表一种文化,一种乡愁,是闽浙山区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闽东北民间,廊桥上大都要供奉神像,以供祭拜。有观世音菩萨、关帝爷、文昌帝和财神爷赵公明,还有一些当地神明,如黄三相公、马仙等,诸神在此交集,喜佛者敬佛,喜神者敬神。
廊桥祀神的习俗由来已久,但不论敬神或敬佛,神像佛像的坐向均朝向上游,因为神佛坐落西天,而河流总向东流去,故而廊桥上供神佛背面向东。神佛面对流水,还蕴含财源滚滚而来的寓意。每年的正月是廊桥祭祀最隆重的时候,其时乡民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桥上,摆上一只猪头,几盘菜肴以及茶酒,上香作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合家团圆平安。闽东浙南的端午节有“走桥”的风俗,屏南、周宁、政和一带走桥习俗在五月初五,浙江庆元则在五月初六。端午节时,村里要在廊桥上,摆上供品,祭祀神明,当执事人喊道:“走桥啦,迎神啦!”乡亲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男女老少盛装通过拱桥,谓之走桥。相亲们一边走桥,一边祈祷念经,然后投粽祭祀屈原。闽东北山区,河流狭窄,不能进行赛龙舟,只能以走桥投粽,以纪念屈原,足见山民们之良苦用心。走桥成了当地展示民风民俗的一个盛大节日。
廊桥建筑,结合桥、廊、亭、庙等功用,又多在河流要冲,形势险要,依山临水,风景秀丽,廊桥桥柱常有文人墨客的题诗楹联,借廊桥之精巧,讴歌工匠之艰辛,赞美河山之壮丽,抒发个人之情怀。屏南熙岭乡回龙桥的一幅廊桥楹联是:“水尾高山朝朝朝朝拱,桥头大树长长长长生。”“杉木拱桥游人步,山村农家闲话多”。政和坂头花桥廊桥楹联是:“花间鸟语欢迎我,桥下泉流远送人。”上洋桥的楹联是:“上心重建千载成,洋水长流万年兴”。上心,即用心,用全部的心血去构筑造福百姓的拱桥。虹桥,美如彩虹;廊桥,亲如自家屋舍;廊桥,遗梦浪漫千古;风雨桥,在关键时刻,能遮风挡雨护卫民众,做出那个时代应有的担当。
(作者单位:福清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罗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