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稻新品种松辽838优质栽培技术初探
2016-12-17王金秋
王金秋
(德惠市水稻生产工作站,长春 130300)
国审稻新品种松辽838优质栽培技术初探
王金秋
(德惠市水稻生产工作站,长春 130300)
水稻新品种松辽838由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经国家3 a试验,其中,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99.75 kg/667 m2,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72.14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0.13%,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广,综合性状优异,适宜在北方稻区中早粳早熟区域种植。围绕松辽838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探讨性地提出优质栽培技术供广大稻农参考。
水稻;松辽838;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松辽838由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经品种间杂交、穿梭育种、系谱法育成,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41 d,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750℃以上。适于北方稻区中早粳早熟区域,吉林省中熟、中晚熟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辽宁省北部稻作区,内蒙古赤峰、通辽,宁夏引黄灌区,陕西榆林,山西省繁峙、五台县,新疆伊犁等稻作区均可种植。表现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广等,综合性状优异。
北方稻区中早粳早熟区域较广,稻田面积较大,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对产量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针对品种的特性试验研究出科学、完整、适用的优质栽培技术体系。笔者在此对国家新审定的水稻品种松辽838优质栽培技术做一些探讨,旨在应用生产能获得理想产量与品质的科学依据,为发展北方水稻生产探索有效途径。
1 试验结果
1.1 产量表现
2013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初试结果:平均产量 570 kg/667 m2,较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93%,增产点比例62.5%。2014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 623.4 kg/667 m2,较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9%,增产点比例50%。2 a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599.75 kg/667 m2,较对照(CK)品种吉玉粳平均增产1.91%,增产点比例55.56%。
2015年生产试验产量结果:平均产量672.14 kg/667 m2,较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0.13%,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100%。
1.2 主要农艺性状
3 a试验表现:株高103.6 cm,平均有效穗数22万穗/667 m2,穗长 17.7 cm,总粒数 129.8粒/穗,结实率92%,千粒重23.4 g。
1.3 抗稻瘟病性
2 a(2013~2014 年)抗稻瘟病性鉴定结果如下:2013年苗、叶瘟平均级0.6,穗瘟发病率平均级0.8,穗瘟损失率平均级0.8,平均综合指数0.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2014年苗、叶瘟平均级1.0,穗瘟发病率平均级1.3,穗瘟损失率平均级0.8,平均综合指数0.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2 a综合评价,综合指数(级)0.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
1.4 稻米品质分析
经国家3 a试验,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米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3.8%,精米率76.1%,整精米率73.4%,垩白粒率14.3%,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5%,胶稠度82 mm,碱消值7.0级,透明度1级,达国标等级优质米2级标准。
2 优质栽培技术
松辽838属优质稻,栽培技术对其产量与米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对其相应的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生产后效果很好。
2.1 播种前种子处理
2.1.1 种子晾晒 脱芒精选饱满的种子,纯度不低于99%,芽率在95%以上,含水量14.5%,净度99%,并在播种前室外日晒2~3 d,消灭种皮上的病菌,避免其浸染,提高芽势和芽率。
2.1.2 盐水选种 每50 kg水加粒盐11.0~12.5 kg配制成盐水,盐水密度为1.13×103kg/m3(糯稻则为1.06×103kg/m3),以放入盐水中的鲜鸡蛋横浮出水面1元硬币大小为准。将晒好的稻种倒入盛盐水的容器中,体积不超过水的一半,用木棒或其它用具充分搅拌2~3 min,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稻子、草籽、杂质以及带病的种子捞出扔掉,再捞出沉在水底下饱满的种子,用清水冲洗2~3次,以防受到盐害,影响发芽率。
2.2 播种培育壮秧
大棚育苗,采用简塑盘或旱育苗两种育苗方式均可。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通透性好的土地。床土要取壕塄坡上的腐殖层厚肥沃的土壤或无污染的旱田土壤,筛出细土,采用多功能床土调理剂,配制成营养土,以便满足水稻育秧对床土酸度及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同时亦能抑制或消灭床土中各种病原菌,利于秧苗正常生长。
一般旱育苗4月12日左右播种,简塑盘育苗4月13~20日播种。旱育苗播芽种子250~300 g/m2,简塑钵盘育苗播芽种子2~3粒/钵(人工插秧)或4~5粒/钵(机械插秧)。播种后的床面要平整,浇透水后进行覆土0.5~1.0 cm之后盖塑料薄膜,以提高苗床及时保温保湿能力,更好地使种子健壮生长。秧苗以叶龄4.0~4.5叶、秧龄35~40 d为宜,带蘖插秧。
2.3 秧田管理
2.3.1 温度管理 育苗温度管理是关键,如果此期温度掌握不好,秧苗易得立枯病、死苗。播种棚内要密闭保温保湿,待秧苗立针期见绿后,要及时撤掉床面上的地膜;1叶1心期开小通风锻炼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2叶1心期,逐渐增加棚布开口,增加通风量,此时温度控制在20℃左右;移栽前7 d可将棚裙塑料布全部打开,进行全面通风炼苗,以便使秧苗更好地适应外界温度。
2.3.2 水分管理 出苗前苗床要达到保湿程度,不必浇水;出苗后发现秧苗叶尖不吐水珠时则说明苗床已缺水,要在早晚及时补水浇透。
2.3.3 肥料管理 看苗追肥,采用床土调理营养剂育苗的则不必再追肥,但秧田肥力不足,影响秧苗生长时,要在秧苗1.5叶期和移栽前及时补追氨基酸复合肥各1次,用量50 ml/100 m2,兑水稀释500倍液对苗床喷施。
2.3.4 及时防病 秧苗在5月1日左右易得立枯病,可将抗霉素原液稀释500倍,在秧苗1.5叶期苗床喷洒2.5 kg/m2防治立枯病。用恶·甲·福防治立枯病、青枯病,在播种前拌入床土里,充分搅拌后育苗 60~80 m2。
2.4 适时移栽
气温稳定在13℃时,选择无风晴天适时插秧,5月18~30日为插秧最佳时期,杜绝插6月秧。本田整地质量达到“地平如镜,泥烂如羹”,细耙拉平泥浆沉淀后,土壤松软时移栽。
合理稀植,利于秧苗健壮生长,插秧行距30 cm、穴距 18~20 cm,人工手插秧 3~4 苗/穴,机械插秧5~6苗/穴。不论采取哪种插秧方式都必须保证插秧质量,做到行直穴匀,苗数准确,不漏穴、不少苗;花达水插秧不漂苗,插秧深度在1.5~2.0 cm为宜;移栽后及时查补苗,之后缓慢灌水防止漂苗,以保证插秧质量。
2.5 本田合理施肥
本田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两者应配合使用。有机氮素和无机氮素比例不能超过1∶1,要氨态氮,倒细发好的优质农家肥施30 000 kg/hm2,施化肥纯氮量为150~160 kg/hm2、纯磷100 kg/hm2、纯钾80 kg/hm2(其中70%作基肥,30%作拔节期追肥)。
追肥根据秧苗生长情况而定,插秧后5~7 d,6月5日前分蘖期应追施纯氮36 kg/hm2,此期应拌入除草剂丁草胺一并施入,把杂草消灭于萌芽中。 7 月 10~15 日追施穗肥纯氮 20~25 kg/hm2,纯钾50 kg/hm2。7月下旬至8月初前后,此时是抽穗期,在抽穗前 3~5 d 追施纯氮 20~25 kg/hm2,利于出穗及乳熟。对于容易出现土壤缺微量元素的盐碱地、泥碳地应喷锌钾肥,以防治赤枯病和僵苗不长、不发棵。
2.6 本田科学灌溉
管水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进而影响产量与品质。
2.6.1 插秧期 插秧后立即慢慢灌水,水层达到秧苗高的2/3,保持3~4 d,起到深水护秧的作用。
2.6.2 营养生长期 稻秧缓苗后灌3 cm浅水层以提高水温地温,保持到水稻分蘖末期。进入拔节孕穗期,此时水稻生育需水量较大,应保持水层6 cm。
2.6.3 生殖生长期 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至乳熟期为浅水灌溉及浅—湿—干交替灌溉方式,如果孕穗期遇到17℃以下的低温应灌深水层18~20 cm进行护胎。
2.6.4 黄熟期 黄熟期撤水,即在收割前15~20 d撤水,利于水稻根系活动,促进水稻成熟。
2.7 防治水田杂草
水田杂草抗药力较强,应将其消灭在萌芽期,即芽前除草。本田除草,在移栽后7 d左右,水稻返青后施除草剂丁草胺(又名马歇特、灭草特),药效 30~40 d,60%丁草胺用量 1.50~1.95 kg/hm2加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199.5 g/hm2,拌300 kg/hm2细砂或细潮土施入,保持水层5 cm,6~7 d。6月末后严禁使用化学药剂除草,要采用人工除草,以提高稻米的品质。
2.8 防治病虫害
危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是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虫等。
2.8.1 稻瘟病 合理稀插秧稀栽培,处理好病稻草灭菌源,种子消毒,抓好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生育中期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在上述农业技术防治基础上,采用药剂防治稻瘟病,抽穗前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1.5 kg/hm2兑水33.3倍液喷雾,抽穗后再喷1次。
2.8.2 纹枯病 纹枯病近年来发生比较重,一般减产5%~1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从分蘖末期开始,拔节到抽穗为纹枯病发生盛期。该病系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多发生在稻株近水面的茎叶处,农药防治较困难,应以农业技术措施为主,改变水稻生态环境条件,减少侵染源,控制其危害。纹枯病对水稻茎叶逐渐攀缘辗转危害,7月中旬前后每穴发病率达20%,可采用药剂防治,用50%井冈霉素500倍药液500 kg/hm2喷2次以上。
2.8.3 稻曲病 稻曲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也是水稻生产主要病害之一,插秧过密、氮肥过量、植株繁茂徒长、出穗延迟、深水串灌等均能导致稻曲的发生。在采取农业措施防治的基础上,用5%井冈霉素水剂 1 500~2 250 ml/hm2,兑水 375 kg/hm2,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还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 g/hm2加水337.5 kg/hm2,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喷雾。
2.8.4 二化螟虫 又称“钻心虫”,是水稻生产主要害虫,发生严重时被害稻株率达40%~50%。该虫1 a发生1代,成虫产卵期为7月上旬,7月10日左右幼虫钻入茎秆中危害,7月下旬是危害盛期,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植株枯萎,孕穗期危害造成死穗,成熟期危害造成白穗秕粒,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其严重性不次于稻瘟病。农业防治措施为秋季深翻,春季深泡田,清除稻田边、埂杂草和稻草、稻茬。药剂防治于7月10日前后施药最好,防治效果最佳,可用敌百虫、杀螟松、辛硫磷等,喷雾用量50~100 ml/hm2加水1 000倍,喷粉30 kg/hm2。还可用灯光诱杀二化螟成虫。
2.8.5 潜叶蝇 水稻潜叶蝇以水稻植株嫩叶肉为食,危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枯死,水分渗入后叶片糜烂,造成稻田成片枯萎死苗。在消灭稻田边、埂、沟渠上的杂草,消除或降低虫源的基础上,采取药剂防治,插秧前1 d下午用40%乐果乳油25 ml加水20 kg(即800倍液)或合成菊脂类3 000~4 000倍液喷10 m2苗床,最好秧苗叶上无水珠时喷雾,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本田可采取排水晒田的方式防治潜叶蝇。
2.8.6 负泥虫 水稻负泥虫俗称“背粪虫”、“巴巴虫”、“金盖虫”等,也是水稻生产主要害虫之一,在山区或半山区发生较重。结合积肥清除杂草,培育壮秧,早移栽等农业防治措施可减轻其危害。药剂防治成虫,应在成虫迁入稻田后尚未分散或产卵前进行,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是在幼虫卵化盛期至初龄,施药可用2.5%的敌百虫粉剂30 kg/hm2喷粉。人工防治可在每天清晨用扫帚将叶面上的幼虫轻轻扫落水中,连续进行3~4次,也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还有稻水象甲等害虫,在吉林省1 a发生1代,在局部稻区有所发现,如发现此种虫害,应及时调查,力争早期防治。
[1]耿文良,冯瑞英.中国北方粳稻品种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王一凡,邵国军.北方优质稻品种及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徐一戎.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与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8.
[4]赵国华.绿色优质水稻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6(1):13.
[5]曹静明.吉林稻作[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131-371.
S511.048
B
1673-6737(2016)04-0048-04
2016-06-07
王金秋(1976-),女,高级农艺师。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