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的数字出版人才政策与实践研究

2016-12-16张新新

出版广角 2016年19期

【摘要】数字出版“十三五”专项规划和新闻出版业科技“十三五”专项规划要点中明确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抓手加以对待,分别在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部分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给予关注。认真研读规划我们发现,未来五年,整个数字出版行业将致力于改革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和晋升机制,不断推进人才评估、管理体系的健全,重点打造数字出版“千人计划”,加快建设高端人才智库,探索建立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和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等。

【关键词】政产学研;“融智库”;“千人计划”;“数字出版大讲堂”

【作者单位】张新新,地质出版社。

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工作是数字出版产业振兴与壮大的主要抓手,是贯穿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纽带,是政府调控出版产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是企业优化生产关系、加速出版融合的关键因素,是科研院所走向产业、出版机构走进高校的互动枢纽,也是政产学研一体化战略贯彻落实的重中之重。

一、规划指明方向,突出人才抓手

在政策层面,数字出版的人才培养与建设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称总局)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专项规划、新闻出版业科技“十三五”专项规划中都得到了鲜明体现。

数字出版“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重点任务”部分明确提出:“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制度,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高端人才;推动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出版企业的人才流动和交流,改变数字出版复合人才短缺的现状;大力推进数字编辑职称资格考试,推动数字编辑职称评定体系建设。”[1]

数字出版“十三五”专项规划部分对出版企业内部人才的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培养机制、留住机制和激励考核机制等提出了要求。在交流互动方面,其提出出版企业、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三者之间应实现多向互动和联合培养;在政府管理层面,重点提到数字出版职称应实现推广与应用。

新闻出版业科技“十三五”专项规划在“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的 “发展方向”部分指出: “加强科技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完善行业科技人才评估与管理政策;鼓励新闻出版企业实施高端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从业人员科技应用素质培训;支持新闻出版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技术企业联合开展科技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加强学科教育,开展高端定向培养。”在主要任务的“机构建设”部分指出:“加强科技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探索建立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中心,建设科技人才信息库,建立科技人才评估体系和人力资源动态跟踪系统,推动科技人才培养。” [2]

新闻出版业科技“十三五”专项规划主要对科技人才体系和科技人才机构做出了规定,侧重于对出版技术人员的评估、培养、服务和管理;同时,重点对出版企业、科研院所、技术企业之间的人才联合培养、互动交流做出了规定,鲜明地体现了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工作思路。

除了总局层面的“十三五”规划,在企业层面,各出版社所制定的数字出版“十三五”专项规划也对人才队伍建设做了重点的描述。例如,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十三五”规划提出:“依托南京大学数字出版基地,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业务培训和高端论坛等多种方式,加快数字出版骨干人才、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以体制机制吸引人才,以动力压力机制培养人才,以激励奖励机制留住人才,形成鼓励数字出版人才成长、促进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壮大的良好企业文化。”

由上可知,培养数字出版人才是“十三五”时期国家数字出版工作的一项重头戏,也是推动整个新闻出版行业升级、开展知识服务转型的主要抓手;对各出版机构而言,数字出版人才是未来赢得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立健全数字出版人才引进、留住、使用、擢升等机制则是出版机构“十三五”时期做好数字出版工作应有的题中之意。

二、政府多措并举,发力人才培养

在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中,除高度重视数字出版的人才培养问题外,新闻出版的各级主管部门还在人才培养计划、数字出版职称体系、高端人才智库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规划、部署和安排。

1.出台数字编辑职称,全方位服务数字出版人才

在历时数年、数易其稿,历经多个年龄段、数百名专家的论证和审核,北京市数字编辑职称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为全国数字出版从业者带来了福音,首次实现了数字出版的职务与职称相匹配,率先开创了“三横三纵”的数字编辑职称序列。

北京市数字编辑职称出台、考试及评审时间表大致如下:“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了数字编辑职称论证、讨论及教材撰写与审定工作; 2016年1月初,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出台了《北京市新闻系列(数字编辑)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并正式启动了数字新闻、数字出版、数字视听等数字编辑专业领域职称评价工作;2016年3月初,北京市完成首次数字编辑初级(助理级)、中级职称评审报名审核工作;2016年5月14日,北京市进行了第一次初级(助理级)、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16年9月29日,北京市开展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数字编辑副高(主任编辑)、正高职称(高级编辑)的评审工作[3]。

继北京市首创数字编辑职称制度之后,若干省份开始酝酿本地区的数字出版职称计划,预计在2017年将会有省份推出该省范围内的数字出版职称制度。

通过数字编辑职称的考试和评审,我们发现现有数字出版从业者在政治素养和综合技能方面存在短板。其一,重业务技能,轻政治意识。许多数字出版从业者对基本的政治常识、国家有关数字出版的大政方针还很生疏,亟待加强。其二,业务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足。许多考生,甚至是参与数字编辑副高职称评审的编辑只在擅长和熟悉的领域有所专长,而对数字视听、数字新闻等领域知之甚少。

通过考评工作,我们也发现数字编辑职称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一方面,从评审主体来看,负责评审副高、正高职称的专家涵盖了政府主管部门专家、出版机构专家和知名高校的新媒体、数字出版掌舵者,政产学研各界精英都积极投入评审工作中,显示了极大的热情;另一方面,从评审对象来看,许多民营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的总裁、董事长纷纷申请参加数字编辑职称的评审,成为参评对象,而这一点是传统编辑职称所无法容纳和涵盖的。从该项功能来看,数字编辑职称的出台及实施符合我国把新媒体人员纳入统战对象的精神,数字编辑职称将管理的对象扩展到私营企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人员。

2.推出数字出版“千人计划”,培养现代出版人才

2013年总局组织了全国数字出版负责人第一次调训。自调训以来,素有“数字出版黄埔一期”之称的数字出版主任已陆续成长,部分主任甚至已经成长为社领导,总局调训的初衷和目标已经实现。经过数年思考、实践与构想,政府主管部门再次推出数字出版“千人计划”。作为数字出版“十三五”规划要点的“重点项目”,数字出版“千人计划”成为压轴内容,也成为重中之重。“千人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支持各类型高等院校开办层次各异的数字出版专业;鼓励出版单位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案和选拔方案,在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领域分别遴选一批一线骨干从业人员进行定向培养,丰富数字出版人才体系;建立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数据库,开展年度例行培训”[1]。

由上述规划要点可知,“千人计划”是面向新世纪、面向现代出版的一项重要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出版人才需具备互联网思维、具备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其意义和价值如下。首先,数字出版“千人计划”立足政产学研一体化的视角,旨在培养融合型的出版人才,贯彻“走出去”的培养思路,包括在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实训和在院所的理论深造。其次,数字出版“千人计划”旨在健全和丰富数字出版人才体系,分别针对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进行遴选和培养;经过选拔的人才还需要接受年度培训,持续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再次,数字出版“千人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出版、面对国际竞争的复合型出版人才,使之具备理论高度、实务经验和全球视野,能够在网络空间驾轻就熟解决问题,有效把握和守住互联网阵地,能够应对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境外出版传媒集团的多重竞争。

3.建设新型科技智库,培育高精尖人才

就政府管理而言,高水平、国际化的智库是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就人才队伍而言,新型高端智库是吸引、使用和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最佳归宿。一方面,智库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为人才的发声和表达提供权威的平台;另一方面,智库可以转化和推送人才,借助“旋转门”机制,实现人才在智库、企业和政府机关之间流动和增值[4]。

在正式文件层面,新闻出版业科技“十三五”专项规划的保障措施部分首次专门提到智库建设:“(3)加快智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保障。完善新闻出版科技专家库,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企业、新闻出版企业在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5]

实践表明,总局历来高度重视专家的作用,在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出台之际,都会邀请理论、实务界的知名专家进行论证和规划。就数字出版的持续发展而言,科技专家智库的作用无可替代。各种类型的专家可以为重大规划的出台献言建策,可以为重大工程的推出把关出力,可以为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进行论证和审核。科技专家智库是高端人才的会聚之所,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和培养出版机构、科研院所和技术企业的数字出版高级人才。正是由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北京印刷学院等专家的持续智慧贡献和智力支持,才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由小到大、由起步到发展、由鲜为人知到渐呈“显学”的转变。

三、校企联姻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相对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的数字出版职称、重大培养计划而言,出版企业、技术公司和科研院校在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面方法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灵活,实效也更加快捷。

1.“数字出版大讲堂”

地质出版社2015年开始实行社长培训基金计划,聘请社外理论界、实务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知名专家为社内员工举办讲座。在数字出版板块,社长培训基金用于“数字出版大讲堂”的举办与开展。迄今为止,地质出版社共计邀请了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成勇、总局重大工程办首席技术总监孙卫、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王勤、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杨海平、梦想人科技总裁周志颖博士等五人开展了五期“数字出版大讲堂”活动。讲座的主题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涉及大数据与融合发展、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情报服务与用户需求、AR/VR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等内容。无独有偶,继地质出版社数字出版大讲堂开讲之后,四川新华文轩也开展了数字出版大讲堂活动,聘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为集团内部领导职工进行授课。

地质出版社“数字出版大讲堂”的创新之处如下。第一,充分发挥社长培训基金的撬动和杠杆作用,引入民营企业资金,助力大地书院发展,实现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良性互动。第二,采取开放式的培训思路,在满足社内人员听讲座需求的同时,向其他出版社开放,充分提升地质出版社社长培训基金的社会效益和行业影响力。自第二期讲座以来,受训人员包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科技与出版杂志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科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广播影视出版社、睿泰集团公司等十几家出版机构。第三,开创了“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模式,引入了“主办+协办+承办”的培训模式。由知识产权出版社负责“数字出版大讲堂”的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数字出版大讲堂”的全程摄像、录制和剪辑,由睿泰集团负责讲座的场地费、会议费等支出。第四,打造“数字出版大讲堂”新的IP,由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出版江湖”和“数字出版产业化联盟”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广和宣传。

2.“融智库”与双导师制

2016年9月8日,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江苏睿泰集团和地质出版社合资成立的中地睿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公司设立了服务于政府决策、行业发展和高端人才的“融智库”。经过前期严格的遴选和评审,业界46位专家被确立为首批“融智库”专家团成员,这些专家涵盖了管理专家、理论专家和实务专家。“融智库”的成立是一次跨所有制、跨地域、跨领域的探索与尝试,也是出版机构与民营企业合资成立的第一个面向数字出版的高端专业智库。

“融智库”的定位为:第一,服务于政府决策,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辅助政府主管部门民主科学依法决策;第二,服务于行业发展,出具出版业大数据、出版业知识服务、出版业AR/VR技术应用等专题智库报告,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第三,服务于高端人才,为管理专家、技术专家、业务专家、理论专家提供发声的平台,将专家智慧传递到数字出版生态圈,将智力支持推送到出版机构、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

近期,北京印刷学院负责推出一批出版机构、出版技术商定向委培的优质生源,由“融智库”首批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对其进行联合培养。“融智库”按照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协助北京印刷学院开设数字出版特色班,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学术导师加实务导师的“双导师制”教学和管理,力争做到“学生有特长、专业有特色”。

3.协力推进基地建设

在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方面,出版企业往往走在政策的前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的大众阅读需求、国内出版机构的竞争压力,这些因素都催促着出版企业延伸自己的视角,向科研机构寻求合作,向高等院校找寻合作机会。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在武汉大学设立了数字出版基地。

近年来,地质出版社致力于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协同发展、融合推动,将数字出版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出版融合作为发展战略方向,先后在原有的国土事业部、地质事业部、教育事业部、地方事业部4个部门的基础上增设数字出版事业部和融合发展事业部。

在人才的互动交流与双向培养方面,2015年10月,地质出版社联手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共建数字出版基地;2016年7月,地质出版社携手北京印刷学院共同成立了融合发展基地;2016年10月,地质出版社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在科技创新方面发力。在已经建成的两个基地中,数字出版基地在国土资源知识体系研发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了国内首个出版业关于国土资源方面的知识体系,为知识服务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逻辑基础,同时也为地质社培养了一批数字出版标准化方面的人才;融合发展基地将在专业学生的联合培养、数字出版前瞻业务讲座、“出版业专题系列白皮书”的研究和撰写等方面有所作为。

[1]王强. 国家“十三五”规划数字出版要点[N].出版商务周报,2016-07-19.

[2]张毅君.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1-28.

[3]张新新. 我国数字编辑职业化历程回顾与价值分析[J].出版广角,2016(5) .

[4]金彩虹,黄河. 欧美大国智库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7):74-76.

[5]冯宏声. 新闻出版业 “十三五”时期的科技工作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