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2016-12-16李蕊娟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祠堂

李蕊娟

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令人称奇的古村落———查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不同于乌镇的热闹繁华,不似丽江的绚丽浪漫,它如同幽谷中的璞玉保留着迷人的质朴,这里的祠堂、这里的名人故事还在坊间流传着。

千年古镇大有来头

查济之行颇为惊艳。皖南的古村落也去过多次,西递、宏村的喧嚣已经让人疲倦,而查济始终让我有种“养在深闺未识”的神秘感。“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这是在很早之前就拜读过的关于查济的诗句,脑海里不断回放着查济古村的构造,惊觉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一个立体的查济。

查济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距县城60公里。此地离黄山一个半小时车程。它位于黄山山脉北部,东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与九华山毗连。

村庄方圆3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

这座古村四面环山,有三条溪水呈川字型穿村而过。沿水量最大的许溪溯流而上,古树掩映中,依河而建的徽派古居如水墨画般美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查济古村就制定出村落规划图,“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

村外有钟秀、平岭、巴山、石门四门;环绕村围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有岑溪、石溪、许溪三条小溪穿村而过。其中主溪流许溪河两岸为商业、经济、文化中心。明朝三品官查绛曾有诗云:“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登高远眺,村落尽收眼底,民居呈人字形分布,绵延10余里,古村青砖黛瓦,马头墙重重叠叠,鳞次栉比,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梁画栋,气度恢宏。查济古村规模很大,至今保留着明清老房子200多幢,祠堂5座,古庙3座,古桥30余座。借用《红楼梦》中的《杏帘在望》一诗放在这里倒是十分的贴切: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陵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许溪两岸房屋鳞次栉比,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道长巷,素有“查村查(遮)半天”之赞誉。“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四句诗词,既道出了查济的概况,也写出了查济当年的盛景。

查济村民,十有八九姓查。据宗谱记载,查姓原是周朝伯禽的后代。由《查济历史大事记》可知,查姓始迁之祖为查文熙。查文熙公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大建初年,隋大业三年明经登第,受封为天台宰,后任宣州刺史。公元618年唐高祖登位,又召兼任池州刺史。从此往返宣、池两地,途径查济,被这块秀丽的山水风光所吸引陶醉。公元625年致仕归里,迁居查济,开辟村落,距今已有1 380年历史。

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再加上查文熙本人为官宦出身,以严治家,以礼待人,注重教育,历代子孙大多数均为官宦。直至四十八世祖查诚为池州刺史,率兵御寇,(黄巢起义)于陵阳县战死,唐文宗惜之,敕封王爵,官位一品,并赐匾额“忠烈”,建庙宇祭祀。宋宣和年间,查姓五十九世祖查远官封浙江都司,后升任光禄寺正卿。其后裔常年奔波于江浙一带经商为业,逐渐在浙江海宁、江西婺源、江苏丹阳等地开辟了新的村落,如清代大画师查士标、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就是其代表人物。

藏在深山中的璞玉

查济古镇环水而居,隐藏在黄山脚下,悠悠地散发古雅气息。那些房墙已在许久的潮湿气息下变得斑驳不堪,布满了青苔,但在这破败颓废之下却有着厚重的沧桑之美。不同于乌镇的热闹繁华,不似丽江的绚丽浪漫,它如同藏在深山中的璞玉,保留着迷人的质朴。

可能正是游客少的缘故,那些村民都极为热情朴素,只要打声招呼就可以随意走入那些深宅大院,他们是没有丝毫戒备心理的,老人的眼神是温润的,静静的享受着生活给予他们的一切。每个看似破败的深宅大院都似乎是一段历史的浓缩,在这个如世外桃源之地静静诉说世代繁兴的家族历程。

在这里,除了供居住用的民居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这些都是元明清时代留下的老宅子,它们都深深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二甲祠、宝公祠、爱曰堂等祠堂了。查济祠堂众多,因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说在极盛的明末清初有十万人口之巨,查姓人从1 300余年前开始繁衍生息,支系丛生,一旦某一支系发达,后人就会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后人。

在查济,祠堂里的木雕也特别有名。素有“奇葩三雕,交相辉映”之说。三雕就是用在建筑上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在查济的民居、祠堂、牌坊、桥梁、墓室等建筑上,处处散落着三雕的身影,或优雅,或雄浑,或繁复,姿态各异,美轮美奂。

除了这些比较有名的祠堂外,查济还有很多古建筑也是很有特点的。查济古村老式的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马头墙也叫风火墙,高筑于山墙之上,雄伟壮观,即可防盗又可防火。

进入古宅大门便是庭院,不少人家庭院内设有花坛、盆景,多栽种牡丹(取吉祥富贵之意)、天竹(取红红火火之意),庭院宽敞的人家还在院落中栽几棵果树,如枇杷、石榴、柿子、枣子之类,栽上一棵桂花四季常青、金秋飘香;临水的人家还建有水榭,既可赏鱼又可观花,体现了村民的闲情逸致。

殷实的家庭在建造房屋时都会在厅堂前建有天井,作用是通风采光和区分上下堂之用,另外就是取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水为财,要关住财水在家中。天井下石板辅面,有设置精巧的明沟或暗沟将水排出。天井还可以使人在家中享受“日月星辰”之灵气,观“风霜雨雪”之雅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井两侧井壁下有石雕碑刻,有长方形、正方形。石碑大部分是青石板,石质细腻,质地坚固,刻图清晰,几百年后如同新雕一样。图案有“麒麟送子、书香之家、喜鹊登梅、凤穿牡丹、五子登科”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生活物件的讲究,建造时的敬业精神,一种对于美的不懈追逐。

这期间路过一个颇大的古居,院子也很大,里面的老人看到我们进来,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的祖上曾出了位举人。从外观来看,也能感觉出这家肯定是大户人家。现在老人居住在这里,养着鸡,种些小菜,倒也悠哉。逛完古村,已是傍晚时分。沿着另外一条路,绕了村子一圈,我们又回到村口住的地方,此时,我们也打定主意,明天早起拍摄美景。

相比丽江大理的游人涌动,这里真是安静极了,没有大红灯笼,没有酒吧,没有过多的商铺卖店。在这里,可以休憩你疲惫的灵魂,在幽然的夜色里,伴随着那些大自然发出的声响,我竟这样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早上5点半,被闹钟闹醒,迅速地洗漱后,我们就出发了。第一地点选择了能拍摄到查济全景的一户居民楼顶,早上人不多,我们可以在楼顶尽情地拍,估计很多游客还在梦乡。站在楼顶,俯瞰全村,虽然才是清晨时分,但是大多数村民们已经在忙碌了。妇人们在小溪边洗着衣服唠着家常,男人们在小道上挑着担子拉着板车,真是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画卷。白墙黑瓦的屋顶上,还有整群叽叽喳喳的麻雀,飞来飞去。满眼望去,炊烟袅袅,东边的太阳也渐渐升起来了。

下楼后,我们一边向前走,一边拍摄村民的悠闲生活。清晨行走在这里,四周是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拿着画本零零散散坐在路边写生的艺术生。这样一座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古村落,颇有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隐居“桃花源”的法国绅士

令人惊奇的是,查济常年住着一位名叫于连的法国人,他不是游客,而是在此定居!于连22岁大学毕业那年,加入“海外志愿者”项目来到亚洲。当时在他想象里,中国是这个地球上“最远”的地方了。那段时间,他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调查过周庄等古镇的建筑情况,搜集了很多资料,写了不少文章。通过这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中国的历史、古建筑乃至中国古代文化都有了强烈的兴趣。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于连到查济村采风,“到处是奇山秀水,这个原始乡村的自然环境太优美了。”来到这里他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再也不愿走。村子里有一栋有700年历史的废弃老宅,已经很久没有人住了。他将房子买下,请来当地工匠,花6个月时间进行修缮。

于连还给院子做了非常中式的围墙。在整修房子的时候,他曾花了工夫研究李渔。他照着李渔的书,画下了墙洞的花样,拿给匠人们看。匠人们一看就明白了,帮他做出了古色古香的中式围墙和装饰。于连告诉我们:“他们虽然是农民,可是骨子里很高级。”于连翻开《中国古代绘画名作辑珍———仇英》,指着其中一张画说,中国古代人的生活是最高级的。那张画上,一个古人悠然地坐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群山,听松涛阵阵。房间里仅仅一桌一榻,别无他物。所有的窗户和门都是打开的,自然和人融为一体。于连看着这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很是自豪,此后,便在这里定居下来。更有趣的是,他与女友———南京某小学的体育老师景小姐,在查济古村举行了中国传统婚礼。

别看房子陈旧,于连的这个家可大有来头,那是査济村最古老的建筑“德公厅”的后进院落。房前有一座元顺帝敕封“永德公”为“明羲官”而建造的牌坊,和许多皖南古建筑一样,德公厅的天井是矩形的,大厅呈五开间,体现着泾县古民居的宏大规模。“坐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环绕的群山,喝喝茶,生活就很美了。”这个法国人摇晃着手里的紫砂茶杯笑着说。

喝一杯本地出产的云雾茶,倚栏看着小河流过村子。生活围绕着这条小河有条不紊地展开:女人们在河里洗衣、淘米,几个孩子在河对岸玩着打仗游戏,写生的学生们安坐着画画。院子里有两棵树之间挂着一根绳,绳上晾着一块布。阿姨说不好看,要把它藏起来。于连一挥手,说:“这就是生活。”

于连的妻子说,这里的生活比南京慢很多,也简单得多,连饭菜都香很多。村里没有什么夜生活,所有人都睡得很早。早晨,在鸟语花香中醒来,可以赖一会床。这里听不到喇叭声,也没有什么事情催着人晚睡早起。

査济的每个导游路过村中的小溪,都会指着于连的住所对来客说:“我们这里很美,连法国人都在这里安家!”于连无形中成了查济的一张名片。

有人说查济是一块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它变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着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位恬淡隐忍的老者,他虚怀若谷,敦厚古朴,不与世俗争锋,怡然自得。

走完查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桃花源。查济的幽僻、与世隔绝都深深攫住了我的心。来了,便不想离开,或许这是此刻的我对这座古村最想说的话。

猜你喜欢

祠堂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拆迁
充分利用祠堂文化资源 助力岭南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的祠堂
我们的祠堂
祠堂的功能转换及出路探索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弘扬优秀传统宗祠文化的探讨
儒家文化在《白鹿原》中的彰显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族研究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