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阿里系员工2年前下注人工智能,如今估值4.5亿美元
2016-12-16李莉
李莉
随着Alpha Go人机大战落下帷幕、《星球大战》等电影的热播,人工智能在今年无疑成了备受媒体及大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面对前所未有的产业热度,消费级机器人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有家公司在2年前就已经成立,它的出现与热度无关,跟“严肃”有关。
一家严肃的AI硬件产品公司
今天要说的Rokid也许对大家来说是陌生的,其实两年前Misa从阿里巴巴离开后就创办了这家公司。
当时Rokid(若琪)机器人产品其实已被研发出来,公司却迟迟没有对外公布,而是选择用两年的时间继续打磨产品。之所以这样做,Misa有自己的考量和打算。
他认为,AI技术在当时还远未成熟,但是用户已拥有满满的期待,因为电视、电影已经给用户做了太多远超真实AI的思想教育。而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用一个人的力量去教育现实市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也在等待市场被教育”。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源于Misa对Rokid的完美追求。他为公司设定了一个内部硬杠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超过85%,才能推向市场,“不达到这个标准就不去宣传Rokid”。从Misa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如今的Rokid可以与用户见面了。
不同于很多创业公司因“人工智能热”而加入创业浪潮,2年前这个领域“不那么热”的时候Rokid就已经给了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要做一家严肃的AI公司。
何为严肃的AI公司?Misa向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解释,就是采用现实中较为尖端的技术,通过应用和场景尽量接近实现用户对AI的期望。这大概也是Rokid要坚持自己设计、制作硬件,集中于消费类市场的初衷。
能跟用户自然对话的家庭机器人
不同于常人对机器人的理解,Rokid不能动,而是形如一颗“蛋”立在底座的静态硬件——下半部是一个音箱,头部有一个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还内置了麦克风以及环境光线和温度传感器。
Rokid的屏幕使用了在日本特别定制的半透明材料,白色水滴型设计充满科技感。作为一款提供家庭服务的机器人,很难不让人把它与市面上五花八门的人工智能产品进行比较。
Rokid最大的差异化表现在“用户体验”上。除了通过用户语音控制播放百万首音乐外,它还能够充当家庭的“人性化管家”,统筹家中的智能家居(可实现跨厂商兼容),让用户享受到更多的本地化智能服务。
比如早上起床的场景应用,Rokid除了礼貌性的“早上好”,还会同时帮你打开窗帘、灯,告诉你天气如何,放你最喜欢的音乐,半小时后帮你叫车,等等。并且,通过人工智能的自学能力,它会从不了解你,慢慢变得知道你喜欢听什么歌,在什么时候回家以及回家喜欢做什么事。
如今,Rokid不光能听懂唤醒指令,还能分清指令人是谁,这在消费级机器人领域是一大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市面上第一款两音节唤醒设备,用户可直接喊“Rokid”而非“Hi,Rokid”与之互动。这一看似微小的变化,却需要团队攻克算法、收声、滤波等多个技术层面——当然这也直接避免了“Hi”字造成的误唤醒。
“迟到”的Rokid如何立足于现实?
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消费级机器人其实不仅仅是在教育市场。经过长时间的体验你会发现,有些不如说是在毁灭市场:它们作为一个热潮,体验可以用“非常烂”来形容。这样的市场背景下,Rokid又如何突破窘境?
Misa从三个层面向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阐述了今后产品在营销上的打法:
第一,做好产品体验是核心,始终把体验放第一位,内容放第二位,理解力放第三位。
第二,在应对更多用户上,首先经营好最核心的早期天使用户,通过他们的口碑进行传播,其次,除了线上的活动外,重点做线下体验,让用户真正体验后再去购买。
第三,随着技术不断升级以及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低价格的Rokid将逐渐铺向市场。
不过,Misa坦言,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要突出重围很难。但同时让他感到庆幸的是,还有像亚马逊、谷歌等大公司在AI领域探索,这为教育市场做了一定的铺垫,也让结合场景应用的Rokid走得不会太过艰难。
未来,在产品规划层面Rokid也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即“三个路线”,接下来四年会从Home AI拓展到Protable AI,进而到Personal AI。Home AI 的全新产品即将上市。其中Protable AI会从明年开始实施,Personal AI大概还要两年时间才会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