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的实证研究

2016-12-16娜,罗昆,汤

关键词:文科生道德行为道德教育

汤 娜,罗 昆,汤 静

(1.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 230000;2.华东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41;3.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合肥 230000)



90后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的实证研究

汤 娜1,罗 昆2,汤 静3

(1.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 230000;2.华东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41;3.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合肥 230000)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由其引起的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A省8所高校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现状堪忧,文科生和一本院校学生就业道德认知消极;理科生受就业道德环境影响较小,一本院校受就业道德环境影响较大;文科生更容易在求职中出现不道德行为;就业道德对男生和一本院校学生的约束力需要加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值得反思,创新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干预方式,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势在必行。

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据搜狐教育网站信息披露,2016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由于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大,90后大学毕业生们不再是不愁工作的“天之骄子”,优质就业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开始发生异化,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不仅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整体社会道德建设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于兆国(2015)认为就业道德是职业道德在择业就业行为中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1]。程勇(2014)的研究表明,目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道德缺失,不愿在基层或艰苦岗位工作和缺乏敬业精神和实干精神等认知和行为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2]。陆若然(2014)对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是社会、家庭、学校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海克军(2006)提出大学生就业中的伦理道德缺失不容忽视,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学校加强道德教育、企业提升自身魅力外,根本在于大学生自身的觉悟与个人素养的提高[4]。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了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环境的变化和就业道德教育的弱化等都可能对大学生就业道德产生影响,造成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

总体来说,现有研究成果以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为主,实证性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已有的实证研究不仅数量少,且调研的规模有限,较少以90后大学毕业生为调研对象,也较少有学者从道德认知、道德环境、道德行为和道德约束力四个维度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道德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本文以A省为区域,以90后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收集到的微观数据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是2015年4月在A省8所高校开展的毕业生调查,为了保证问卷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多方参考了教育学领域、社会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等专家的意见,并且随机选择了8所高校的204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目的,做了小幅度的调整。正式问卷发放时期2015年4月-2015年9月,对省内部分高校进行调研,项目组成员以A省8所省属高校90后大学毕业就业道德现状为调研内容,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信息收集的方式。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1 503份,回收1 136份,有效问卷1 020份,回收率为75.6%,有效率89.8%(详见图1-图4)。

在整个样本中,男生有640人,占62.7%;女生有380人,占37.3%。其中文科生260名,占25.5%;理科生760名,占74.5%。学历上分为4个板块,专科生有280名,占27.5%;三本生有270名,占26.5%;二本生270名,占26.5%;一本生200名,占19.5%。样本中来自农村的有650人,占63.7%,来自城市的有370人,占36.3%。

(二)变量定义

本文在变量分析中设定A1-A4四个自变量,Sex、Class、State、Orgin四个因变量。具体变量说明见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样本统计与模型选取

通过对样本的统计,本研究发现在1 020名90后大学毕业生被试群体中,对就业道德“非常了解”的人数为122人,占总体的11.76%;“有点了解”的人数为551人,占总体的53.92%;“听说过但不了解”的人数为328人,占总体的32.35%;“完全没听说过”的人数为19人,占总体的 1.96%。数据表明,大部分90后大学毕业生对就业道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整体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从统计数据中,我们无法了解90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道德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为了进一步确定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现状,本研究运用Probit模型和OLS回归模型,重点探究性别、学科专业、学校层级、生源地这四个因变量对就业道德四个维度的影响,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二)性别对就业道德影响的实证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Sex与A1、A2、A3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即性别变量(Sex)对就业道德的影响在道德认知维度、道德环境维度、道德行为维度均未发现显著性关系。而性别变量与道德约束力维度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同男生相比,就业道德更能约束女生的不诚信行为。大部分女生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不道德行为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不仅在经济上会有所损失,而且对自己的声誉有不良的影响,这会让自己感到良心不安。她们认为自己的亲朋好友会反对自己在应聘时弄虚作假,社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对自己的道德约束较强。而当前的就业道德对男生的约束则相对较弱。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男女生在性格特征上的差异,女生更为腼腆且自律性较强,和男生相比她们更加在意外界的看法,惧怕承担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后果。

注:***、**、*分别表示0.01、0.05、0.1的显著水平,下表同

(三)学科专业对就业道德影响的实证分析

由于考虑同一性别不同学科的毕业生之间依然存在差异。本研究在分析中又引入学科专业变量“Class”,以此来考察不同学科毕业生在就业道德四个维度上的显著性关系(详见表3)。通过用Probit回归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科专业变量与道德认知维度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与道德环境维度和道德行为维度分别在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但并没有发现其与道德约束力维度存在显著性关系。这说明不同学科专业的90后大学毕业生在道德环境和道德行为这两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的就业道德认知更加积极,受道德环境影响更小,不道德就业行为更少。可能的原因在于:理科生的道德认知比较积极,对就业过程出现的不道德行为持否定态度,认可在就业过程中应当遵循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当竞争等道德规范,并能自觉约束自己的就业行为,出现的不道德就业行为也相对较少;而文科生的道德认知则较为消极,受道德环境影响较大,不道德就业行为相对较多,这可能和文科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有一定的关系。

(四)学校层级对就业道德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学校层级对就业道德的影响,我们引入学校层级变量(State),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学校层级和就业道德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OLS回归(详见表4)。研究发现,学校层级与道德认知维度和道德约束力维度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与道德环境维度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一本院校的学生在就业道德认知上存在问题,道德环境对其影响较大,道德约束力对其作用并不明显。一本院校学生认为当前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就业道德的影响是消极的,因此虽然他们所处的就业道德教育环境更好,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更多,但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对其产生的道德约束力也相对较小,他们认为即使在就业中出现不道德就业行为,社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对其惩罚的力度较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由于一本院校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较高,主观意识较强,对社会风气的评价标准更高,他们觉得当前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不良,这种意识使其对当前的就业道德教育产生阻抗,从而影响了就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因为他们的个人素质较高,心理素质较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社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对其出现的不道德行为也多采取包容的态度,这种包容最终导致了就业道德对一本院校毕业生的约束力偏低。

(五)生源地对就业道德影响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毕业生生源地不同和毕业生就业道德之间可能存在联系,我们引入学生生源地变量(Origin),并建立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详见表5)。研究结果显示,Orgin变量与A1、A2、A3、A4均不存在显著性关系,这说明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在道德认知、道德环境、道德行为和道德约束力四个维度上并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表明: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在生源地因素上并不存在差异。生源地因素并不是造成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的重要因素,即90后大学毕业生是否会出现就业道德问题与其生源地因素关系不大。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A省8所高校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现状的研究发现:性别、学科专业和学校层级的不同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源地的不同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的影响微乎其微。在道德认知上,文科生和一本院校学生的就业道德认知相对消极;在道德环境上,理科生受道德环境的影响更小,一本院校受道德环境影响较大;在道德行为上,文科生更容易在求职中出现不道德行为;在道德约束力上,就业道德对男生和一本院校学生的约束需要加强。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结合调研问卷中部分毕业生的意见建议和对部分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者的访谈结果,为进一步解决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完善就业道德教育模式,提升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认知水平;包括改善学校就业道德教育、优化家庭就业道德教育、增加用人单位就业道德教育等;其次,应采取多方联动的有效措施,净化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环境;包括净化网络环境、净化社会环境和净化教育环境等。再次,应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规范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行为。落实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就业道德教育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后,应建立全面监管他律体系,加强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约束。要解决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不仅要提高该群体的自律性,还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全面监管的他律体系。

总之,完善就业道德教育模式,提升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认知水平;采取多方联动有效措施,净化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环境;提高学生自律能力,规范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行为;建立全面监管他律体系,加强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约束,这对解决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于兆国.四融入一强化 深化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15(19):51-53.

[2] 程勇.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道德的缺失与修养的加强[J].人力资源管理, 2014(2):185-185.

[3] 陆若然.论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J].中国德育, 2014(4):11-14.

[4] 海克军.当代大学生就业中道德缺失问题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1):206-208.

[责任编辑:范 君]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or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Born in 1990s in the Course of Seeking Employment

TANG Na1, LUO Kun2, TANG Jing3

(1. Management School,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China; 2. Business School,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3. Basic Courses Department,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Economy, Hefei 230000, China)

The harsh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moral declin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job-hunting throughout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mor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born in 1990s in the course of seeking employment in 8 colleges in A Province, which shows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al problems deserves serious consideration.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and students from key universities have a negative ethical cognition;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have been less influenced by moral milieu in employment while the students in key universities have been influenced greatly. Moreover,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are more inclined to act immorally in job hunting.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binding force of morality in job-hunting on male and key universities students. The causes for the problems are worth thinking, thus it is imperative to innovate ways to intervene in the mora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born in 1990s in the course of seeking employment, and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work.

college graduates born in 1990s; morality in job hun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2016-07-12

2015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SK2015JD05);安徽省社科联2014年度课题(B2014008);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辅导员)项目(2014FDYMSGZS018)

汤娜(1980-),女,安徽五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672-1101(2016)05-0065-05

猜你喜欢

文科生道德行为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