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足下垂支足用具的制作
2016-12-16陈惠卿柳锡英周秋英
陈惠卿,柳锡英,周秋英
(金华市中心医院 护理部,浙江 金华 321000)
【护理创新】
防足下垂支足用具的制作
陈惠卿,柳锡英,周秋英
(金华市中心医院 护理部,浙江 金华 321000)
报道防止足下垂支足用具的研制及使用方法。该用具由2块侧板及1根可伸缩杆连接而成。主要材料采用塑胶板、不锈钢管和棉质固定带。该支足用具同时实现保持患足功能位及固定作用。且具有设计合理,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及体位调节长度及方向,又便于收纳等优点,既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更利用医护人员对患足功能位的保持促进康复。
卧床患者;足下垂;支足用具
在临床上截瘫、偏瘫、腓总神经损伤、昏迷及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足下垂和足部变形,严重影响了足部功能,导致患者丧失部分或完全行走能力。据文献报道急性脑卒中患者有68%伴有下肢的瘫痪,足下垂的发生率高达54%[1],常在发病后3~8 d出现患侧足下垂[2]。因此早期进行患足护理,防止足下垂的发生,有利于患侧足的功能恢复。临床中预防足下垂常见的方法是护理人员或家属经常用手向上推握患者的足部并活动踝关节,足部不活动时用被褥、衣物、硬板或垫子夹在足底与床栏杆之间,使足部保持背屈位。还有使用丁字鞋或防旋鞋,但存在大小不合适、固定不稳、易脱落和长期使用容易产生压疮等缺点。特别截瘫、偏瘫患者肌力下降或肌张力减弱,垫软枕或穿丁字鞋,均不能很好地维持良好的功能位。至今临床上尚无使用方便,并且能根据患者的不同体位而进行旋转调节,不同身长进行伸缩的防足下垂支足用具。针对临床工作中的不足,我院通过研究及反复临床实践,设计制作了一种防足下垂支足用具应用于临床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和脑卒中患者,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体积较小,而且可适时旋转伸缩的防足下垂支足用具,经过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1.1 材料 塑胶板、可伸缩的钢管,棉质弹性宽带、挂钩、旋转扣等。
1.2 制作方法 以男性40码脚长为例选取1 cm厚的塑胶板2块,第1侧板长26 cm,宽10 cm;第2侧板根据40码鞋底的样子取材。第1侧板和第2侧板之间用旋转扣与伸缩杆连接,第1侧板上安装有一挂钩,第2侧板通过伸缩杆可绕着旋转扣旋转,第2侧板上的前端套设有用于固定足背的4 cm宽棉质弹性固定带a,第2侧板的根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踝部的8 cm宽,40 cm长的棉质弹性固定带b,其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防足下垂支足用具结构示意图
2 使用方法
首先安置好患者的体位,根据患者脚底与病床尾挡板的距离调节伸缩杆到适合的长度。用第1侧板上的挂钩将防足下垂支足用具悬挂固定在病床尾挡板上,根据患者体位不同旋转第2侧板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然后让患足穿上棉袜或在足跟及内外踝部垫一软毛巾,再将患侧足底安置好功能位后固定在第2侧板上,调整好固定带a固定足背,调整好固定带b固定好踝部。
3 优点
3.1 实用性 该支足用具应用到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以有效地防止足下垂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克服了传统防止足下垂一些护理方法存在的不足。弹性固定带b固定好踝部可以起到轻度牵拉跟腱的作用,以防跟腱挛缩,利于固定足部不易发生移位。2条固定带之间留有较多的空隙,利于观察触及足背动脉的搏动。第2侧板踩脚面上设有棉布软垫,以减少足底的刺激。支足用具在使用过程中悬挂在床尾挡板,患者盖被子时起到支撑作用,减少了厚盖被子对患肢的受压。
3.2 新颖性 第1侧板、第2侧板和伸缩杆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在不需要使用的情况下,可将第1侧板、第2侧板、伸缩杆拆卸,减小了体积利于携带和放置。第1侧板、第2侧板之间连接为伸缩杆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调节。第2侧板的固定带a可以上下移动调节,方便不同长短的脚。临床上的丁字鞋和足托都只能患者在平卧位的时候使用,使患足处于中立位。患者翻身后,患足成曲屈位大多不能使用。而本支足用具使用时第2侧板通过伸缩杆可绕着旋转扣180°旋转,使不同体位患者的足底安置在第2侧板上起到支撑固定作用,方便不同卧位患者使用。
[1]黄春莲,李 萍,李丹菊.动踝防旋防足下垂支具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1):7-8.DOI:10.3969/j.issn.1674-0742.2013.21.005.
[2]陈晓红,潘晓燕,李秀琴.防垂足托防治脑卒中足下垂效果观察 [J].护理学杂志 ,2010,25(1):34.DOI:10.3870/hlxzz.2010.01.034.
R47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3.073
2016-02-19
[专 利 号]实用新型专利(ZL 2013 2 0736397.1)
金华市重点护理科研计划项目(2015hu001)
陈惠卿(1973-),女,浙江东阳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江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