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防沙治沙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6-12-16关健超覃良伟陈丽韦立权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沙区防沙沙化

关健超,覃良伟,陈丽,韦立权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 南宁 530028;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3.南宁树木园, 广西 南宁 530031;4.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28)



广西防沙治沙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

关健超1,2,覃良伟3,陈丽,韦立权4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 南宁 530028;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3.南宁树木园, 广西 南宁 530031;4.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28)

介绍了广西沿海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和治理成效,分析了广西防沙、治沙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沙化防治的对策建议。

广西;沙化;防治措施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区域,同时也是受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沿海生态十分脆弱。研究广西防沙治沙现状、成效、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美丽广西”、“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广西沙化土地现状

广西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涉及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市的9个县(市、区),即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合浦县、港口区、防城区、东兴市、钦南区、钦州港区。共涉及45个乡镇。地理坐标107°53′—109°46′ E,20°54′—21°55′ N。

据2014年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广西沙化土地面积186 570.28 hm2,其中:流动沙地417.72 hm2,占0.22%;半固定沙地197.11 hm2,占0.11%;固定沙地52 882.32 hm2,占28.34%;沙化耕地133 073.13 hm2,占71.33%[2]。

2 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效

2.1 改善沙区生态环境

据2014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沙化监测结果,2009—2014年,广西沙化土地年均净减少1 663 hm2,净减4.27%。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共减少1 805 hm2,沙化程度减轻,低盖度级(≦29%)沙地面积减少549 hm2,高盖度级(≧80%)沙地面积增加11 642 hm2,固定沙地增加,半固定、流动沙地减少。沿海沙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年入南流江、钦江、防城江的泥沙逐年减少。通过防沙治沙,“风起沙飞不见天,到处泥沙掩良田”的局面已得到了根本遏制,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加,群落稳定性有所增强,沙区生态条件明显好转,生存和生产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力保障了北部湾地区的粮食生产,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2 促进沙区民生改善

防沙治沙促进了沙区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木材、中药材、经济林果、加工业,沙滩旅游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带动了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增加了沙区农民就业机会,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总结出以营造速生丰产示范林和名优林果经济林为主的治理模式,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良种桉速生丰产林年蓄积生长量达30 m3hm-2,纯收入达3万多元hm-2;对撂荒的沙化耕地进行规模利用,种植优质香蕉平均投资7.5万元hm-2,种植一年收获15万~18万元,年均收益达7.5万~10.5万元hm-2。沙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为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推动沙区生态文明建设

广西在沙区开展宣传、推广技术、树立典型、探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涌现出的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防城区林业局和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王大东同志,成为全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教材;通过用榜样的力量扩大影响力,弘扬正气,强化了沙区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坚定了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全面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主要经验和做法

3.1 积极开展宣传,提高防治意识

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沙治沙意识,结合广西的实际,每年积极组织开展“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挂图、标语等各种形式,按照“四个一”的要求(即挂一条宣传横幅,宣传一个典型,公共场合举办一场大型宣传活动,出版一期宣传墙报),大力开展《防沙治沙法》以及防沙治沙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活动,宣传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2014年7月,广西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但海防林防灾减灾作用明显。为引导沿海群众理解支持海防林体系工程建设,广西林业厅及时在《人民日报》和《中国绿色时报》刊发了《沿海防护林 防灾显身手》等7篇文章,对广西沿海防护林在台风灾害中的防灾减灾成效和基本情况做了系列报道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沙区防护林体系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支持和参与防沙治沙的良好氛围。

3.2 树立先进典型,办好示范样板

广西各地十分注重发现、树立和宣传防沙治沙先进典型,对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防城港市防城区林业局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沿海海防林工程、绿满八桂工程、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村屯绿化和城乡风貌改造、海岸线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等,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增加森林面积,防城区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的63.2%增至2014年的64.87%,沙化监测区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的40.5%增至2012年的50.6%,防沙治沙成效显著。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王大东同志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创新成果,积极开展营林新技术攻关试验,利用良种桉树3229等系列速生品系进行栽培防沙治沙试验研究,营造高质量、高标准的沙区速生丰产林,使一年生桉树平均高生长达4~5 m,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面上沙地造林工作的开展。

3.3 强化依法治沙,保护沙区资源

1999年9月北海市人大出台《北海市红树林保护管理规定》地方性法规,加快完善防沙治沙法配套法规,形成以防沙治沙法为核心的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每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在合浦营盘港-英罗港儒艮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世界稀有珍贵哺乳动物--儒艮,切实保护沙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滥垦滥渔、滥采滥挖、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3.4 推广先进科技,提高造林成效

广西的沙区立地条件恶劣,治沙造林要比一般荒山荒地造林难度大,为此,广西注意推广应用一些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一是大力推广容器育苗、ABT生根粉等先进育苗技术,培育良种壮苗,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二是引种优良速生树种。钦州市2002年从海南省引种优良速生红树树种——无瓣海桑获得成功,一年高生长达1~2 m。经过摸索,广西已掌握无瓣海桑的育苗和造林技术,先后营造无瓣海桑人工林400多hm2,人工红树林长势良好。

3.5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项目管理

广西林业厅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和工程管理需要,先后制发了《广西重点防护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操作规程(试行)》《广西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广西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十多个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沙区工程项目管理。每年广西林业厅都举办培训班,对项目县的技术人员进行作业设计和工程管理培训。对工程项目实行县级自查、自治区复查、国家核查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完成任务差的单位予以批评,限期整改,促使各地重视和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此外,防城港市防城区林业局全面推行项目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等制度,依法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各项活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4 存在问题

尽管广西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治理成果还是阶段性的,广西地处海岸线最南端,台风频繁,开发过度,土壤干旱贫瘠,生态脆弱,防沙治沙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还十分艰巨。

4.1 沙区防护林树种单一,防护功能不高

由于过去技术经济条件所限,沙区造林树种单一,防风固沙林绝大部分为结构简单的桉类、松类、木麻黄、相思等纯林,特别是基干林带的木麻黄大部分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的,生长力衰退,防护能力降低。而且每年还要抵御一次到数次台风的袭击,树木被损毁严重,林相不整齐,疏残林分较多,急需进行补植补种或更新改造。

4.2 国家造林补助标准较低,投入严重不足

沙区立地条件恶劣,造林成本比一般造林高得多,但目前国家对沙区工程项目造林的补助标准仅7 500元hm-2,而且没有前期工作经费和后期抚育管护费,资金总量太少,没有按照工程标准投入,难以调动沙区干部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此外,自2011年以来,国家未下达广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项目造林任务,项目支持力度不够。

4.3 林地面积减少,部分沿海防护林带断裂残破

近年来,沿海工矿企业建设、港口、交通道路、小城镇建设等征用占用林地,以及局部地域开垦、挖虾池、鱼塘等非法占用林地等导致林地面积减少,致使部分地域防护林带断裂残破或变窄,基干林带的应有作用和防护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 进一步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建议

5.1 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达成治沙造林和保护植被的共识,自觉造林种草,努力建设北部湾生态屏障,为建设生态广西、美丽广西做出贡献。同时,对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要予以重奖。

5.2 继续抓好治沙示范区建设

鉴于广西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能力有限,要积极争取国家倾斜安排广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任务。通过高效综合治理示范,努力探索治沙造林机制、模式和经验,加大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治理力度,促进沙区农、林、牧、副、渔等行业协调发展。

5.3 坚持多形式多渠道治沙造林

尽快运用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的成果,加快对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的治理,对低效疏残林进行改造,不断提高治沙造林质量。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坚持乔灌结合、复层混交;坚持科技兴林、依法治沙;坚持与其他造林项目相结合,在国家的扶持下,鼓励企业、集体、个人投资参与造林治沙,加快防沙治沙步伐。

5.4 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沙力度

扎实开展“防沙治沙执法年”活动,组织相关单位组成执法检查组,开展实地执法检查,适时联合同级人大开展执法调研,深入贯彻落实《防沙治沙法》。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毁林开垦、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强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林木管护制度和乡规民约,及时防治病虫害等,切实巩固治沙成果。

5.5 培育壮大沙区特色产业

要坚持把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的原则,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努力实现山绿民富。要从沙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林下金银花、桉树原料林基地、罗汉松苗木基地等的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以桉树木材为主要原料的造纸与木材加工的第二产业,积极发展以十万大山保护区、北海银滩、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沙产业项目,着力培育一批与防沙治沙工程结合紧密、依托沙区林滩资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精深加工能力、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促进后续产业的发展,促进沙区农民增收。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广西防沙治沙“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思路[R].2015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次沙化监测报告[R].2015

[3] 李智尧.浅谈“十二五”辽宁省防沙治沙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建议和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3(7):94-96

[4] 潘凌安,肖 波,吕 玉.黑龙江省沙化土地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J]. 防护林科技,2007(1):50-51

[5] 张良,苏卫,张可荣.甘肃省防沙治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4(4):13-16

1005-5215(2016)11-0103-03

2016-09-26

国家林业局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广西专项

关健超(1982-),男,广东开平人,博士,主要从事营造林和荒漠化管理工作,Email: 444919150@qq.com

X171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1.042

猜你喜欢

沙区防沙沙化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试论城乡统筹中的图文建设
陕西沙化土地连续15年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