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2016-12-16汪克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回族民族

谭 斌,汪克会

(1.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2.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谭斌1,汪克会2

(1.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2.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各省区各具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是许多旅游资源具有相似性,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符合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推动力量不可或缺,具体可以通过联合进行宣传促销、确定开发重点次序、推出整合旅游线路、各类旅游资源互补等方式予以实现。

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SWOT分析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不同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创造和形成的,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和[1]。近几年,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一)甘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1.物态类。宗教建筑、历史遗迹、民居有藏族的夏河拉卜楞寺、米拉日巴佛阁、郎木寺,回族的兰州西关清真大寺、临夏南关清真寺,裕固族的帐篷,哈萨克族的毡房,等等。特色饮食有藏族的酥油、糌粑、奶茶、蕨麻米饭,回族的兰州牛肉面、灰豆子、酿皮子,东乡族的手抓羊肉,等等。民间工艺品有藏族服饰、唐卡、牛羊头骨工艺品,回族的河州锁袋、彩陶工艺品,肃南裕固族的服饰、刺绣、剪纸,保安族的腰刀,等等。土特产品有藏族的青稞酒、风干牦牛肉、冬虫夏草、雪莲,回族的三炮台,等等。

2.动态类。节日庆典有甘南藏族的“香浪节”、夏河拉卜楞寺的“晒大佛”法会,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肃南裕固族的婚礼,等等。文体活动有藏族的赛马、摔跤、拔河、藏戏,回族的和政松鸣岩、康乐莲花山“花儿会”,裕固族的赛马大会,等等。

(二)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1.物态类。宗教建筑、历史遗迹、民居有回族的永宁纳家户清真寺、银川南关清真大寺、同心清真大寺等。特色饮食有回族的油香、馓子、手抓羊肉等。民间工艺品有回族的剪纸、服饰、乐器口弦等。土特产品有回族的八宝盖碗茶及其他清真食品。

2.动态类。节日庆典有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文体活动有回族的穆斯林八卦太极拳、回回十八肘、回乡宴席曲、汤瓶舞、踏脚舞、木球、踏脚、拔腰、宁夏山花儿等。

(三)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1.物态类。宗教建筑、历史遗迹、民居有藏族的塔尔寺、藏文化馆,土族的庄廓,撒拉族的传统木楼,回族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等等。特色饮食有藏族的酥油、糌粑、奶茶、血肠,土族的背口袋,回族的各类面食,等等。民间工艺品有藏族的藏袍及佩饰、藏毯、唐卡、酥油花,土族的扭达头、七彩袖、盘绣,回族的白顶帽、纱巾,撒拉族的刺绣和皮筏制作工艺,等等。土特产品有藏族的藏药材、藏茶,土族的青稞酒,回族的八宝盖碗茶,蒙古族的马奶酒,等等。

2.动态类。节日庆典有藏族的藏历新年、雪顿节、热贡六月会,土族的纳顿节,回族和撒拉族的尔德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蒙古族的马奶节、俄博盛会,等等。文体活动有藏族的赛马、赛牦牛、藏戏、史诗《格萨尔王传》,土族的安昭舞、於菟舞、轮子秋,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撒拉族的口弦、骆驼戏,回族的花儿、宴席曲,等等。

(四)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1.物态类。民居、历史遗迹、宗教建筑有维吾尔族的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喀什大巴扎、艾提尕尔清真寺,哈萨克族的毡房、冬房,蒙古族的蒙古包、成吉思汗相关历史遗迹,等等。特色饮食有维吾尔族的烤羊肉、抓饭、馕、拉条子,哈萨克族的乳制品、手抓肉、纳仁、包尔萨克,回族的粉汤、蒸肉、面食,柯尔克孜族的手抓肉、烤肉,等等。民间工艺品有维吾尔族的花帽、袷袢、玉器、地毯、挂毯、铜器等,哈萨克族的皮衣、塔合亚帽、乐器,柯尔克孜族的服饰、编织、壁挂,等等。土特产品有维吾尔族的干果,哈萨克族的瓜果、莫合烟、马乳酒,蒙古族的牛羊乳奶酒,等等。

2.动态类。节日庆典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的肉孜节(开斋节)、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等。文体活动有维吾尔族的叼羊、达瓦孜、秋千、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哈萨克族的赛马、叼羊、姑娘追、阿肯弹唱会,回族的花儿、小调、宴席曲,柯尔克孜族的赛马、叼羊、玛纳斯演唱会,等等。

二、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民族文化传统保存完整。由于居住集中且处于欠发达地区,西北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保存得相对完整,例如青海、甘肃的藏族,新疆的哈萨克族等以游牧为主的民族,绝大多数人至今仍沿袭着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日常生活习俗比较完整地继承和延续了传统,为这些地区开展“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2.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从整体上看,西北独特的自然环境如地质地貌、生态系统与当地的历史、宗教、民族等文化背景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又互相影响,逐步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饮食起居、歌舞服饰等民族风情,特色极为突出。例如,新疆喀纳斯湖畔的图瓦文化与喀纳斯湖、青海湖边的藏文化与青海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但其精华是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只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3.再生性优势。与传统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资源诸如土地、矿产、天然气等消耗性资源相比,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属非物质资源,只要保护得当,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再生,而且可以永续利用。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资源分布不均。甘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甘南、河西地区,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这样的格局不利于旅游线路的空间组织,导致“行大于游”问题突出。

2.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由于海拔高度、极端气候的制约,西北民族地区旅游旺季、淡季分界十分明显,直接影响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外,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普遍十分脆弱,一旦受到破坏,渗透其中的民族文化资源也会遭受致命的影响。

3.民族禁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西北地区的穆斯林群众众多,由于伊斯兰教的禁忌严格,一些非穆斯林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影响,从而带来生活不便。青海、新疆等地民族分裂主义的搅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域旅游市场的亲和力和安全感。

(三)威胁分析(Threats)

1.替代威胁。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四省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雷同性和可替代性,例如四省区都有回族文化旅游资源,而且旅游客源市场定位比较接近或趋同,有可能造成相互之间的无谓竞争。

2.商品化威胁。西北地区在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过分强调旅游的经济功能,导致一些民族传统文化被任意商品化,例如有些民族歌舞一般只在特定的节日里表演,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只要游客付费,随时随地都可以表演,民族文化的传统氛围被淡化,其文化魅力和真实性也大打折扣。

3.同化威胁。相对而言,西北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是弱势文化,在旅游的“示范效应”影响下,民族地区居民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会发生转变,进而加速其服饰、语言、建筑及生活习俗等民族传统文化的变异,最终有可能导致某些传统民族文化特征被同化,从而失去特色。

(四)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政策利好。目前,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各省区的相关部门都大力支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不仅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更受重视,而且也能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例如宁夏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出台了《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鼓励各类资本和企业积极参与宁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2.符合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和旅游者成熟度的提高,旅游市场将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游客会更注重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与文化内涵,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感受另一种文化,因此文化旅游将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2]。西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其特质与未来旅游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必将大放异彩[3]。

三、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一)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从SWOT分析可以看出,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有不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相似性,面临可替代性威胁,如不加选择地盲目进行开发,结果将是同类产品过度竞争,导致游客分流甚至两败俱伤,因此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指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根据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借助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全面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参与合作各方共赢为目标,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4]。

(二)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1.联合进行宣传促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民族文化旅游虽各有差异,但整体而言同属西北地区,联合进行宣传促销切实可行。目前,“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04年7月30日,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内蒙古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陕西宝鸡市,甘肃平凉市等16座城市共同发起,在银川市成立了区域性旅游联合组织——“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2005年7月,兰州、西宁、咸阳先后加入,联合会成员由此增加至18家。联合会成立12年来,积极开展联合营销,尤其是在全国性或者影响较大的区域性旅游交易会上,使西北地区的旅游影响力逐步提升[5]。但遗憾的是,由于区位原因,“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没能把新疆吸收进去。

2.确定开发重点次序。西北地区各省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要想真正触及实质性层面,政府的推动力量不可或缺。各省区内部相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由相关部门组织协调,根据区位及资源禀赋等条件确定开发的重点、次序。例如,回族文化是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但在次序上首先得到开发的是区位优势明显的银川南关清真大寺、永宁纳家户清真大寺,而同心、泾源等地的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则有待进一步挖掘。类似情况,青海、新疆也同样存在。

3.推出整合旅游线路。目前,旅游市场上尚无较为成熟的涵盖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的旅游线路,因此亟待整合推出几条涵盖四省区的旅游线路,让游客从整体上对西北旅游形成统一的认知。由于四省区空间跨度较大,游客的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也会随之提高。在这种不利条件下,要想整合性价比较高的旅游线路,四省区应进行捆绑式营销,联合知名景区,降低门票价格,以吸引游客。如果是自驾游游客,可以凭借由四省区统一制作的旅游通行证,在四省区境内免收过路费,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费用,从而吸引游客到西北旅游。

4.各类旅游资源互补。如前所述,四省区都有回族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各地的回族由于教派不同,在习俗上有一些差异,但普通游客是不易分辨的,因此如果从整合的角度推出旅游线路,就不宜在一条线路上设计两个回族文化的旅游景区(点),给游客造成重复之感。相反,应形成互补,例如在宁夏突出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在青海突出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在甘肃突出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沿线的裕固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新疆突出维吾尔族文化旅游资源。

[1]郑晓英,宋保平.关于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研究[J].职业,2007(17).

[2]窦开龙.典型后发型民族旅游区旅游开发效应感知与态度实证研究——以甘南拉卜楞景区为案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3]窦开龙.新疆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J].时代经贸,2008(3).

[4]杨培玉.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4).

[5]张万宏.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通过《兰州宣言》[N].兰州日报,2015-07-28-02.

【责任编辑李小凤】

2016-06-28

谭斌(1974-),男,宁夏中宁人,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民族经济、文化研究;汪克会(1975-),男,甘肃民勤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旅游经济研究。

F592

A

1674-6627(2016)05-0059-03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回族民族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寒露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