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实践的理论思考——基于云南大理关迤社区的调查

2016-12-16李若青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嵌入式民族社区

杨 刚,李若青

(1.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650500;2.大理大学政法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0031)



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实践的理论思考
——基于云南大理关迤社区的调查

杨刚1,2,李若青1

(1.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650500;2.大理大学政法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0031)

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是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民族平等团结原则和政策具体化、基层化的表现,而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将是一个不断进行理论实践和实践理论的过程。云南大理关迤社区基于历史上形成的多民族共居格局和社区民族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创新民族工作,加强社区建设,推进民族嵌入式社区发展,这为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提供了实践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民族嵌入式社区;民族平等团结;社区建设;理论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14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进一步研究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会议,会议第一次提出推动建设“民族互相嵌入”理念。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做好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的民族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1],明确了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的要求。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是把多民族共享的社区建成民族文化交流的载体、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新型民族团结繁荣的有效路径。它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纵深发展、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比较活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并呈现多样性、复杂化的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现实要求。

(二)问题相关的理论研究

民族嵌入式社区是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具体路径,是地域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有机结合和各民族人民“类生活”的现实要求,它是一种集人文要素、地域要素、利益要素、文化要素为一体的社会生活存在状态[2]。就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而言,有研究民族嵌入式社区概念、类型的,有研究国外民族互嵌社区实践经验的,也有研究各民族嵌入式社区的定位和特征的,甚至对民族嵌入式社区的建设路径亦有涉及,美中不足的是,现有的成果集中于宏观的定性研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具体案例研究较少[3](291)。学界在社区研究和社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可以也应该积极地吸收、借鉴和利用这些成果。我们认为民族嵌入式社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共同居住,并具有一定的共同地域认同,相互尊重社会分层和文化差异,在社会互动中交往交流,并相互接纳、吸收和依赖的多民族生活共同体。

二、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的微观视角:大理关迤社区的实践

曾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交汇点、古要塞和古战场的云南省大理关迤社区,立足于历史上形成的多民族共居格局,以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创新民族工作,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区由民族接触型嵌入社区向民族融洽型嵌入社区发展(杨鹍飞将民族嵌入式社区分为区隔型、接触型、融洽型和交融型四类)[4](17~24)。

(一)大理关迤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的区域社会环境和社区历史文化基础

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总结长期的民族工作经验,提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目标,获得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批示和支持,示范区建设工作得以不断推进,这是关迤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的地域环境和实践基础。关迤社区隶属大理州州府所在地下关镇。大理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试点之一,关迤又是大理州打造的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之一。关迤社区是1200多年前南诏王阁逻凤为拱卫南诏的首都太和城所筑的龙尾城,即社区的主要区域,社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辖区有4路5大巷17小巷1坡1营,现有居民5 204户15 613人,少数民族人口为2 447人,有白族、彝族、回族、藏族、侗族、纳西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占社区总人口的15.6%。曾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交汇点的关迤社区,在历史发展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漫长过程中,其他民族不断嵌入白族,明清之后,汉族逐渐成为主体民族,形成了多民族共同居住的格局并延续至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带来的流动人口又使社区内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

(二)大理关迤社区建设民族嵌入式社区的实践及经验

立足多民族共居的历史和现实,关迤社区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为契机,围绕社区建设中的人文、地域、利益、历史文化等要素,突出公共组织的作用,实施“以管理服务促进和谐、以历史文化凝聚力量、以公共广场建设宣传政策、以联建互助增强认同、以基层党建促进和睦”的创建思路,不断推进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

第一,以管理服务促进和谐。提高社区组织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社区民族工作的网格化管理。以社区服务大厅为基础,依靠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一站式服务平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和6995“十户联防”等平台和机制,把社区治理、流动人口治理等工作贯穿于社区组织管理服务中,使民族工作和社区组织管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增强社区各族群众间的相互了解与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服务管理机制。

第二,以历史文化凝聚力量。基于社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诸多历史古迹分布的事实,建立关迤历史民族文化展示厅,展示社区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民族民俗,制作和展览有关社区历史文化的古城龙尾关、将军洞、苍山会盟等宣传彩画。通过社区历史文化的介绍和宣传,增强社区各民族群众对社区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凝聚各族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力量。

第三,以公共广场为平台宣传民族政策并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将社区内的滨河公园建成多功能民族广场,将其打造为宣传、交流、休闲和锻炼的公共平台,在民族广场普及民族知识,宣传民族政策,介绍社区民族工作及成效,组织社区内各族群众的节庆活动,加强各族群众间的交往交流。通过民族广场的宣传和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社区民族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各族群众的和谐相处搭建平台。

第四,以联建互助增强认同。为鼓励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营造社区居民互助互帮的生活氛围,社区居委会通过组织和开展“三清洁”、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加强社区居民的交流交往机会,强化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以此实现各族群众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认同。

第五,以基层党建促进和睦。在关迤嵌入式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党总支积极把少数民族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纳入党建工作之中,把党组织建设作为做好社区工作、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号召和组织社区党员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外来人口中的党员及其家属主动适应和融入社区及社区建设中,以此增强各民族党员间的感情,促进各民族党员间的互助、互信与和睦相处。

关迤社区通过加强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立足社区和民族工作实际,围绕和突出社区历史文化,依托政府扶持政策,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增强社区各族群众的社区认同、地域认同,多元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在社区范围内得以加强,初步实现了民族接触型嵌入社区向民族融洽型嵌入社区的发展。

(三)大理关迤社区建设民族嵌入式社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人口流动性问题及其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理州下辖的12个县市以及外地州,甚至外省的流动人口不断流向关迤社区,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流动人口中除一部分人购房定居于关迤社区外,其余大多数流动人口处于周期性流动状态。流动性大对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无疑是极大考验,如农民工问题及其衍生出的子女入学、养老、医保、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建设民族嵌入式社区的难度,考验着社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

第二,地方政府在关迤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中的双重影响。在民族嵌入式社区实践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人力资源方面给予关迤社区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对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反之,政府作用的强化及其作用的权重过大,使得社区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大,社区及居民自身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集体经济日渐弱化的现实面前,社区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而政府过多作为也会影响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实践经验的总结尚需理论的提升。关迤社区的实践是相对成功的,但其经验可能还无法扮演“示范”的角色,也还需要由经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才能为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这也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应有之意。

三、深入推进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的理论思考

(一)运用历史思维,加强民族嵌入式社区实践性的历史考察

从历史延承性上来说,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需要运用历史的思维,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下,提升地域性多元统一民族共同体及民族生活的实践性,实现多民族社区社会生活从自在区域生活状态向自觉区域生活状态的转变。关迤社区旧地在推进区域多元统一民族共同体及民族生活的进程中,把将军洞、龙尾关、苍山会盟等曾见证过唐朝与南诏、宋元与大理国、明清与云南、民国政府与云南的历史古迹纳入嵌入式社区建设的实践中,从历史中探寻踪迹和脉络,借鉴经验,从中吸收一些有益于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养分,这将对深化和提升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大有裨益。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民族嵌入式社区的发展

基于对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的现实,结合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经验总结为基础、多层次试验、多样化探索尚未加以理论升华”的特点,一是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对民族嵌入式社区的含义、内涵与外延、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路径等加以研究,加强和深化多学科联合、跨学科研究,为民族嵌入社区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二是要加强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注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平等团结繁荣系统工程实践经验的研究;三是要加强对国外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和研究,多民族共存是绝大多数国家的现实国情和面临的共同问题,国外学术界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菲,我们“扬弃”使用;四是要加强系统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从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族平等团结系统工程的高度分析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问题;五是突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区共有文化的建设中,在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中逐渐实现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和社区文化认同的有机统一。

(三)正确定位政府及其政策在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中的角色

建设民族嵌入式社区不仅需要政府的全面指导和支持,也要充分调动社区及居民在建设中的积极性和活力,这就需要正确定位政府及其政策在提升民族嵌入式社区建设中的角色,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潜力和活力,大力培育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重视流动人口融入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和发展的问题,政府和社区组织要积极为社区排忧解难,增强社区认同,促进各民族居民的交往交流,形成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区域多元统一共同体及生活氛围。当然,政策要对提升民族嵌入式社区的实践性起支持、规范和推动的作用,而绝非强制推行。尤其要充分尊重各族人民的意愿,从社会分层结构、分工结构和分布结构三个层面考虑民族互嵌的社会结构,要遵从“从分层结构到分工结构,再到分布结构”逐层推进的规律。

不言而喻,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化发展新常态的出现,人口跨区域大流动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必然带来国内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增强,甚至国外民族与国内民族的交往也会日益密切。建设民族嵌入式社区,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5](483),真正把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社区层面落实好,这将是一个历史、现实、未来相互交汇,且需要不断推进的理论实践过程,亦是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现实路径。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

[2]张会龙.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基本概念、国际经验与建设构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3]吴仕民.中国民族理论新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杨鹍飞.民族互嵌型社区:涵义、分类与研究展望[J].广西民族研究,2014(5).

[5]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海晓红】

The Practice of Ethnic Embedded Community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Research in Dali Guanyi Community

YANG Gang1,2,LI Ruo-qing1

(1. Institute of Ethnic Studies,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Kunming 650500,China;2.School of Political Law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Dali University,Dali 670031,China)

The ethnic embedde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ystems engineering of ethnic equality and unity, which manifests specification and ground-roo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thnic equality and unity principle and policy. The construction will be a constant process of theory-practice and practice-theory.Guanyi community in Dali, based on its multi ethnic joint habitation pattern formed in history and reality of ethnic work, taking the opportunity to construct the model community of ethnic unity, will promote community development from contact to harmonious embedment, by the innovation of ethnic work and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which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ethnic embedde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some meaningful reference.

Ethnic Embedded Community; Ethnic Equality and Un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 Practice Theory

2016-05-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国家战略实施与促进滇西边境民族地区发展和稳定调查研究”(13BMZ008);云南民族大学博士创新研究项目(2016YJCXB01)

杨刚(1979-),男(白族),云南洱源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博士生,大理大学政法经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策与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研究;李若青(1970-),女(彝族),云南石林人,云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

C954

A

1674-6627(2016)05-0047-04

猜你喜欢

嵌入式民族社区
基于IMX6ULL的嵌入式根文件系统构建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社区大作战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ARM嵌入式的关于图像处理的交通信号灯识别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影像社区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