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016-12-15王洪洪
王洪洪
[摘 要]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引导 阅读 习题 信息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114
近年来,高考把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放在首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索
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指导他们自主探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相当多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如“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呢?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为例,教师以“玉米幼苗为什么具有向光性”为探究活动的主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进行独立的探索,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必修3的P46-47。其次,设计问题:(1)胚芽鞘的生长特点可能是哪种因素刺激引起的?(2)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分别得出什么结论?(3)每个实验的设计合理吗?需要补充吗?(4)假如上述4位科学家在一起座谈,请阐明“自己”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最后,请学生解决上述问题。
当学生通过阅读和自主探索分析,获得这些经典实验的结论,原本可能枯燥无趣的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几个实验的变量处理、结果分析、结论获取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而阶梯式板书呈现了发现植物生长素的几个实验,让学生了解几个实验间的关系。
二、引导学生在习题中完善知识网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解决某个知识点为依托,通过精选习题,引导学生在解题的同时进行知识归纳,由一个知识点引申出对应的知识网,从而使零散的知识变得集中,使杂乱的知识变得有条理,促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知识。
【例题】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
B.穿孔素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有关
C.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与抗体的免疫应答方式一样
D.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解体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D
【变式】题目同上题。下列关于穿孔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中存在
B.穿孔素的作用是改变靶细胞膜的通透性
C.穿孔素是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的
D.穿孔素的分泌过程要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通过上述练习,学生以细胞免疫为核心,构建了效应T细胞及其免疫应答方式、基因选择性表达、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物质运输、细胞凋亡等相关知识的网络图,对有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学会信息迁移
信息迁移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时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它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常见的新情景题型有文字、曲线、图像、表格等信息迁移题。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迁移的过程就是将题干信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找出题干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衔接点。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文字与图像(或曲线)进行相互转化。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现象、过程和原理。如酶活性(或催化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细胞分裂过程、呼吸作用过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等都可以进行图文转换。
(2)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实现表格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进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上表中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描述出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的两个来源,还可进一步转换为曲线图,呈现温度与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
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耐心地引导学生学习生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唐训次.高三复习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课本[J].生物学教学,2002(8).
[2]张艳丽.高中生物信息迁移题的高分技巧[J].新课程(下),2012(3).
(责任编辑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