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2016-12-15王福祺
王福祺
[摘 要]化学教学与生活相融合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化学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30084
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以 “立足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的问题或任务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并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挖掘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学习《化学电池》时,让学生了解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战略意图,调查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电动车的优缺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融合生活的探究性教学,学生逐渐养成用化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教学中,展示西红柿和铁铜组成的原电池能使耳机发声,引发学生质疑:装置中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促进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充当原电池材料的条件。
3.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探究过程中,把课本中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在学过《铵盐的性质》后,让学生分析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混合使用的原因,实现学以致用。
二、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化学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在问题情境设置时,首先要体现生活化原则。如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时,可提出“为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炉膛材料”“为什么无论怎样加高熔炉都不能使铁矿石的转化率达到100%”等与生活相关的问题。
2.开放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也应具有开放性。如学习铁的性质时,可让学生列举“防止钢铁生锈的措施”,引导学生从隔绝与氧气的接触、隔绝与水的接触、电化保护等方面进行思考,列举出尽可能多的措施。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成为目前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原动力,化学教学更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敢于提出新问题,运用新的探究方式、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流程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是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前提条件。生活情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在粗盐的提纯中可以创设“海水晒盐”的生活情境。
2.唤醒生活的灵感
在化学与生活融合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搭建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树立生活与知识关联的学科思想,唤醒学生联系生活的灵感,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运用生活经验去验证理解课本知识。如学习了甲烷物质的含碳量后可让学生思考煤气灶头要改烧天然气,风门应如何调节的问题。
3.活学活用
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融合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来源于生活的问题要思考、探究,更重要的是在得出结论后,最终要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如学习了《蛋白质的变性》后,可让学生通过探究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会变性来体会牛奶有解毒之功效的原因。
4.总结归纳
融合生活教学课结束时一定要首位呼应地对新课开头设计的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设计的问题进行回答。例如,在《溶液的稀释》一节新课伊始,教师拿出加了食盐的一杯水,亲自尝了一下,说太咸了,怎么办。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本节课的难点“溶液稀释中溶质的量不变”进行学习。新课结束时我们引导学生对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化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合作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化学教学融合生活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生活化教学途径多、范围广,在此笔者只是粗略做些探讨,望能够抛砖引玉,求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绪生。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的实践及探索[J]。学周刊, 2015(10)。
2、曹世彤。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的实践及探索[J]。中华少年, 2016(02)。
(特约编辑 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