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6-12-15沈跃萍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创新思维

沈跃萍

[摘 要]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科学探究的精神。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提问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很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思考,敢于创新。课堂提问必须明确目标,合理运用,同时,注意处理好师生、生生、学习与教材等各种关系,以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 主观能动 思维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48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实施教学的有效手段,因此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提供教学反馈,如学生对重点知识、基本技能等的掌握情况;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可以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教学相长。

然而,并非任何课堂提问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些低级的、琐碎的、漫无边际的提问,由于目的不明确,关联性低,又单调、陈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些没有层次性,太难或表达繁琐的提问,由于超过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或学生不知所云,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些只提优生,不提差生,或以问代罚式的提问,由于学生会感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不仅不能发挥提问的作用,还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可见,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提问必须明确目标,抓住提问时机,遵循一定的原则,精心设计,为他们探索新知提供平台。

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标,讲究合适的方式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巧妙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若能碰撞出火花,学生就能自发提出问题,这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情,所学的内容出发,采用合理的方式设置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增强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回顾概念时,教师可紧扣教材的重难点直接设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创设一些情境,设置悬念,提出问题;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可通过“设陷阱”、“找错误”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部分提问方式,效果不错。

1.为了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多问一答式提问,有助于记忆、理解相关知识

物理知识的连续性较强,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是能否顺利探究新知。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补救。若某些现象可以用同一物理原理解释,则可以连续提问多个问题,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巩固。如①为什么坐在突然启动的汽车上的乘客会往后倒?而突然刹车会向前倾?②为什么用力拍打衣服,能拍掉衣服上的灰尘?③为什么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前进?不同的问题,却都是由于具有惯性。这比直接问“惯性的概念是怎样的?”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并加深理解。

2.为了引入新课,设置情境式提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根据学生实际遭遇的困难提出相应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新知的保障。如关于电能表,可设置如下情境:这个月你家的电费特贵,你若想知道供电局是否算错了,该怎么办?(答:看电表。)电表,你会看吗?学生自然很想知道,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为了培养探究能力,自发式提问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新品质的具体表现。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发现的科学品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求异质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公式或一个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需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一定的创新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物理教学中有句话“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寻找、发现某个生活场景中(如电影院、运动会、爬山、骑自行车等)的物理知识。例如,可给学生布置作业“在厨房发现的物理问题”,然后让他们在课上表述交流。有的说“我听出来了,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声音都不同”;还有不少同学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水碰到热油马上会噼里啪啦乱溅呢?”“我妈妈在切肉前,老喜欢把刀在一根铁棒上摩擦几下,妈妈说这会让刀锋利一点,可我问她这是什么原理,她却回答不上来,老师,您知道吗?”“我想知道为什么电饭锅、电热水壶等用电可以煮熟食物,而油烟机却可以用电吸掉油烟?”虽然受知识水平限制,有些问题他们还不好理解,但是我相信这样一个道理,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4.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层层深入式提问有助于思维向纵深和广度发展

层层深入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提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难而上的精神,还能建立将物理用于生活的理念。例如在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的调光灯”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问题:①你设计的电路应有什么功能?(答:让小灯泡发光,且可以调节其亮度。)②灯泡的亮度跟什么因素有关?(答:灯泡亮度与电流大小有关。)③电流大小与什么有关?(答:电压和电阻。)所以,要改变灯泡的亮度,可以通过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或改变电阻大小,但接在家庭电路中的台灯,其两端电压不易改变,所以主要考虑改变电阻。④那么,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呢?哪种方法的可操作性最强?(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其中长度最容易改变,因为有滑动变阻器。)⑤滑动变阻器应如何准确接入电路中?(答:串联,接线柱一上一下。)至此,便可设计出电路图,挑选需要的器材,连接可调节亮度的台灯的实物电路。接下来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便由学生自己提出。如:“为什么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无论怎么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亮度都不变?”“为什么我们的一直很亮?”“为什么我们的灯不亮?”这些问题都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分析解决,学生对实际遇到的问题也自然印象深刻。对学习更好的学生还可深入要求:⑴利用合适的器材检查电路的故障是什么,在哪里。⑵设计由不亮到亮连续变化的台灯。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且将解题的难点分解,降低了难度,使他们有信心继续深入研究,设计出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调光台灯,从而收获成功。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一定规律,并处理好三种关系

针对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2.难和易的关系;3.曲与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多数,以点带面

课堂是全班同学共同的课堂,所以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这不是说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回答,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难易梯度合理的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能吸引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所谓合适的提问对象,也并不是一定要回答得完全正确或多么的完美。即使回答错误,也要对其积极思考和发言给予肯定,并指出回答中不合理之处,引导他往正确方向考虑后再修改答案;若是不够全面的回答,则给予部分肯定后,可以通过提问多位学生将答案补充完整,这样学生会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自豪感。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用心回答问题,使他们感到努力带来的收获,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常听到老师这样说:“现在请某某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就一句话照顾了大多数学生,不管是被叫回答者,还是听者都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如在惯性教学中,我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举一些跟惯性有关的日常现象,然后让他选定信得过的同学进行解释。这样既能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能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不至于让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听。

2.难易恰当,有科学性

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难,让所有学生都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较难的问题,要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例如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时,我们只要求知道其外部磁场,而不深入其内部,若有学生提及,可以课后个别交流。当在通电螺线管周围撒上铁屑,放上小磁针后,应提问“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谁周围的磁场相似?”,切忌简单提问“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是不是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这样会使学生不经观察、思考就简单回答。

提问的科学性是指内容的科学性和问题本身叙述的科学性。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问题本身叙述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又简练。例如在实验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后,进行总结时,若只说“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是不科学的,应为“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首先“导体电阻一定”是后者的前提条件,这在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后,表述结论时都应注意的;其次电流是“通过”导体的,而电压是导体“两端”的。教师在平时提问时也应注意这些,不能因求简而失去了科学性。

3.循循善诱,启发学生

提问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主动求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等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提问形式,使其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启发式的提问在物理实验课、习题课中更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教学中,可先从没有直接测量物质密度的仪器这一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想到用ρ=m/V这一原理间接测量,从而确定实验器材,然后以“如何设计实验?”放手让学生设计、讨论、完善实验方案。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负责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疑问,让学生积极思考。接着设置一节关于“测量物质密度”的延伸性习题课,围绕“若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如何测出物质密度?”和“若没有天平,只有量筒,能否测出物质密度?”这两个开拓性较强的问题展开。对于这一知识点,全体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与掌握,都能尽自己努力有所提高。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创新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