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
2016-12-15
作为上海文学艺术奖的评委,两年前的这个季节,我正在为一次投票而费尽心思。
这是一次难得而珍贵的投票机会。1991年,一个以确立上海文学艺术最高标杆、带有荣典性的文学艺术奖项——上海文学艺术奖诞生。曾经获得这个奖项的名字,个个都是文坛上闪亮的巨星:巴金、柯灵、贺绿汀、王元化、施蛰存,谢晋、程十发、朱屺瞻、周小燕……
在连续举办五届评选后,上海文学艺术奖有过一段不算短暂的停顿。2014年,在时隔12年后,上海又一次开启这个奖项的评选,预定评出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12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2位“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由于这是相隔12年的评选,第六届评选的候选人个个都是上海文坛一时之选,所以每一票在投下之前,都让评委们费尽心思。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阎肃评委当时就说过:“太难了,每一位候选人都让人难以取舍。”
我在投最后一票之前,要在两位候选人之间选择,让我左右为难。两位都是大家,也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代表人物,确实都难以放弃,而事实上又只能选择一位。在最后时刻,不断平衡比较中,有一个因素让我下了判断。他们两位中,虽然艺术成就相仿,但各有特色,一位更崇尚光明昂扬的艺术境界,另一位则更多地表达自身的感受。我选择了前一位,我认为,艺术应该更好地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最后的得奖名单,跟我的理念是一致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正因为此,它更需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祝词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文化提升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与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相提并论。
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他还说:“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正是这样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文化艺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全部历史,由此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相比之下,那些过多拘泥于个人情感、社会琐事的文化,显然有认知的落差。鲁迅先生就批评那些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茅盾先生说过的话:“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总书记说,“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扬没有沉郁、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有悲剧。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落差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他还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对人民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应该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生活有它的轨迹,有起有伏;生活有它的规律,潮起潮落。但是,无论怎样,生活必须延续下去,奔向光明的激情不能没有,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要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的根本缘由。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文化工作者永远记取:“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