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梦桃:永远绽放的无悔青春

2016-12-15

工会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细纱工友姐妹

赵梦桃:永远绽放的无悔青春

赵梦桃:永远绽放的无悔青春

人物简介

1935年11月25日,出生于河南洛阳。

1953年8月,参加全国纺织劳模大会。

195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56年8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63年6月23日,患癌症逝世,年仅28岁。

2009年9月2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童 年

1935年11月25日,赵梦桃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贴廓巷的一间老房里。她出生那天的早晨,父亲赵书林做了一个很美的梦。在梦里,桃花盛开,随风摇曳,清香四溢,于是就给刚出生的女儿起名叫“梦桃”。可是,童年的梦桃并没有过上如名字般美好的日子。

早春。天已破晓,春寒逼人。14岁的赵梦桃,坐着铁轮大车,一摇一甩从河南洛阳逃荒进了陕西。

父亲得肺痨没钱医治死了。大哥和小妹也因贫病先后死去。小哥哥被送到陕西省蔡家坡学手艺。这一趟,已经走投无路的母女俩,就冲着小哥哥去,寻思能否找条活路。

如 愿

1951年,蔡家坡陕棉二厂为正在修建的国棉一厂招考培训工。梦桃特意穿着蒙了白布的孝鞋赶去考工。这个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孩子,要为死去的爹爹争气。

人潮中,梦桃矮矮的个子和瘦瘦的身材,很不起眼。和她一起前去报考的同班同学摇摇头,凑到她的耳边悄悄说:“你又瘦又小,怕不够分量吧……”梦桃不肯放弃,这个自小就喜欢纺织的女孩子,渴望能够成为一名纺织女工。

“只要我走进工厂,五条老牛也拽不出来我。”梦桃坚定地说。

为了不在招工的时候被淘汰,梦桃可费了一番脑筋。她跑到路边找来一堆石子,甚至还有半拉砖头,一起藏在衣服里面的口袋里。担心自己个子不够高,她干脆垫上厚厚的鞋垫,量身高的时候更是使劲抬着脚跟。

梦桃如愿了。一个逃荒来的农村苦孩子,成了一名产业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这一天是1951年11月26日,在梦桃的记忆里,始终特别清楚。

当选组长

每当开饭时,工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儿去食堂吃饭,只有梦桃依旧在织机旁坚持工作10多分钟。等大家都盛好饭菜,坐下来吃得差不多时,梦桃才疾步走进食堂。没过多久,姐妹们都发现这个瘦瘦的女孩与众不同,既勤劳能干又谦虚礼让。有人称赞道:“编组时,好铺她让别人睡;干活时,苦活累活她抢着去干。话不多说一句,手里总不闲着。”

几天后,工厂要从新学员里推选组长,姐妹们异口同声地指着赵梦桃:“就选那个瘦娃了!”老师傅老蔺走到梦桃身边,对大家郑重其事地介绍道:“她不叫瘦娃,她叫赵梦桃!”

梦桃紧张地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当不了组长。”

老蔺说:“以前怎么干,以后还怎么干就行了,大家都信任你呢。”

“我没文化,只念过两年书。”梦桃羞涩地扯着衣角。

“我一年书都还没念呢,你能念两年书,在我面前就是大学士了。”老蔺打趣说。

听到这话,姐妹们大笑起来。梦桃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蔺一语拍板:“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由赵梦桃担任组长!”

系上红围腰

细纱车间里,大玻璃窗投射的阳光下,万锭飞转,银线如流,梦桃看见女工们轻盈地飘滑在机器间,小手这么一拨,那么一捻,那神气劲儿,羡慕死人了。

最叫人眼热的还是老师傅戴的红围腰,周围镶着一条鲜红的宽边,中间缀着“郝建秀工作者”几个字,小梦桃心里想,“什么时候也能围上那红围腰?”

“好好干!下苦干!老实干!”这是赵梦桃的口头禅。人不算聪明,但肯吃苦。一进车间,梦桃就把整个人交了出去,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不管人前人后,活儿松紧,就按照郝建秀工作法掐分扣秒,死命地练技术。看见哪个姐妹有点长处,梦桃马上给人家递手巾、端水,拜师学艺,毫不嫉妒。不到半年,国棉一厂开工时,梦桃也从学习郝建秀工作法学习班毕业了。

毕业典礼上,望着桌子上一叠为优秀学生颁发的红围腰,梦桃又爱又怕。“第一名:赵梦桃。”听到这个结果,梦桃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带上红围腰,小姐妹说:好威武!好光荣!

梦桃说:带上郝建秀围腰,就要按郝建秀工作法办事!

这下子,梦桃更像个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开车时,别人一个巡回3~5分钟,她用20~50秒;别人在车头车尾说话,她上厕所都是小跑。

有人说:多看一台车也是那么多工资,何必呢?梦桃说:咱不是为了工资干活!

就这样,争强好胜的赵梦桃,在1952年深秋,作为优秀纺织女工被派往青岛疗养。这一次,她见到了自己的榜样——郝建秀。

榜样的鼓舞力量,总是无穷的。回到咸阳国棉一厂的赵梦桃,似乎也有了改变。这时,已经是工会组长的梦桃,除了自己干好之外,开始想一些更深刻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干,怎么干,怎么让大家一起干好?

赵梦桃之所以能够成为赵梦桃,除了扎实的技术、好胜的心,还有一颗火热地帮助他人的好心肠。正是这样一种精神,让梦桃把自己这个小组,锻造成为一个永远站在最前列的小组,一个永争第一并且从未失手的小组。

病榻上的录音

1963年4月27日,陕西咸阳。赵梦桃先进事迹大会正在举行。28岁的赵梦桃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人的典范”称号,她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赵梦桃小组”。

但是,此时的赵梦桃却已经没有办法来到会场,听不见发自人们内心的如潮掌声。在军大医院的病床上,赵梦桃通过电波,录下了一段鼓励工友的话:“我一定要战胜疾病,争取早日回到车间,我要和全组同志一起,贡献最大的力量。”

录音在会场上播放时,整个赵梦桃小组的工友都失声痛哭。

那天的录音里,梦桃的声音很微弱,但话语铿锵:“我们要不换肩,不歇气,一直扛到共产主义。”

那天过后,赵梦桃小组的24个工友一起来到西安看望梦桃。此时的梦桃,癌细胞已经扩散全身。

巨大的代价

上班后没几年,赵梦桃和厂里一位优秀的工友结婚成了家。过了好几年,梦桃才怀了孩子,可是到了医院一查,是个葡萄胎!必须马上做手术,但梦桃回答说:“我要回去上班安排一下。”

就是这么一耽误,年纪还小的梦桃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再回到医院时,子宫已经保不住了。随后的几年,梦桃需要不断地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要是3年一切正常,就没事。结果,梦桃在3年头上犯了病。

工友翟福兰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不胜唏嘘:“那会儿太年轻了啊,都太不懂事情的严重性。她第一次手术后,厂里就说让她干点轻松活;调到团委吧,可梦桃自己不愿意,还是坚持要在细纱车间里。”

是啊,细纱车间里有梦桃的事业,细纱车间里有梦桃的伙伴。细纱车间里闷热潮湿,在纺车间不停地巡车很累,可一心奔着第一去,那才是工人阶级的样子啊!

摘编自中国工人出版社“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赵梦桃》

猜你喜欢

细纱工友姐妹
工友艺苑
保证春节后细纱开车质量的几项措施
前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对混纺纱成纱质量的影响
八闽姐妹的2020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八闽姐妹的2019
“我想帮更多留守姐妹在家门口就业”
港澳台姐妹的新年畅想
浅谈对智能型落纱小车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