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需要多方发力
2016-12-15耿国彪
耿国彪
江西赣州寻乌县三标乡黄陂村虽然交通闭塞,却也山清水秀。村里依托优质的地理环境,成立了“蜜乐源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村里精准扶贫对象一起养蜂,并在县乡扶贫干部指导下,在网上开店,把优质蜂蜜销到各地。谁料,正当销售日旺的节骨眼上,却突然出现大量的退货,因为蜂蜜都是用回收的矿泉水瓶包装,消费者对卫生、安全等疑虑很多,养蜂农户顿时一筹莫展。
得知情况的农行寻乌支行“三农”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了解情况。经过调查,很快就对合作社的15户农户发放了总额80万元的贷款,助其引进了专业的包装设备,注册了商标,一下子就扭转了尴尬局面。
“包装精美了,销路不愁了,现在平均每月网上销售保持在750公斤左右,比以前提高了三分之一,利润也增加了60%。”合作社负责人钟庆清说。
找准穷根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发展也有了巨大的进步,经济总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二,由于人口总量巨大,我们的人均国民收入还比较低,加之城乡差距的相对扩大,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和偏远贫困山区人们的经济收入还相当低,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他们属于贫困人口。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使7亿多农村人口基本摆脱贫困,这项史无前例的工作获得了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肯定和赞赏,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但是,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仍有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7017万人,如何使这一部分人尽快脱贫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艰巨任务。
根据十三五规划对扶贫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即:到2020年我国将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实施精准扶贫,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提高中西部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别、拓展农村人口的视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促进内需等方面。
精准扶贫,关键是“精准”二字,只有找准“穷根子”,才能找到“突破口”精准施策、对症下药。
专家指出,要实施精准扶贫,必须要精准掌握当前我国的贫困地区地域分布、贫困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年人均收入、教育状况、养老医保状况、交通设施、住房水电、公共卫生以及贫困家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施精准准扶贫。
武胜县是四川省“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之秦巴山区的省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以扶贫攻坚为统揽,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幸福美丽新村等八大工程和“一对一”帮扶、富民强村产业等八大行动,一场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武胜打响。
“大家都是邻里乡亲,这次评选贫困户,要互助互爱、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地评选,不要让一户贫困户落选。”为找准贫困对象,实现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真正用于最贫困的户和贫困群众最紧迫的事情上,龙女镇袁家庙村第一书记蒋平一上任,就与村“两委”干部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再一次对全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复核。
公认的贫困户能否评选出来,复核是否精准,全县通过看贫困对象住房条件及生活环境、耕地拥有及生产生活条件、劳动力的强弱和掌握生产技能等估算贫困程度等举措进行了多方探索。
为防止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出现优厚亲友的现象,该县严把关口,与财政、人社、交管、工商等9个部门比对信息,核准贫困户。“对符合扶贫条件的群众坚决纳入扶贫人群,对不符合扶贫条件的,坚决清理出队伍。”县扶贫移民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将组织专门工作组对评选出的贫困户进行抽查核查。“精准扶贫,必须搞清楚哪些人是真正的扶贫对象,避免‘穷人落榜、富人戴帽。”
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水电等基础设施较差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绝大多数贫困家庭存在住房差、受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低下等问题,部分贫困家庭还存在因大病、伤残、智障或者丧失主要劳动力等问题。相关专家建议,开展一次全国性的贫困普查,进行在册登记,逐村、逐乡、逐县、逐市、逐省汇总数据并进行分析,尤其要逐个分析致贫的原因,使各级政府掌握本辖区贫困人员的真实情况。在掌握了精准的贫困家庭、贫困人员基本情况后,各级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的发展基础、不同家庭以及不同需求制定好精准的扶贫攻坚计划。
产业扶贫选对路
在采访过程中,武胜县不少基层干部在回忆起过去的扶贫工作时提到这样一种现象:“直接把钱、生产资料、物资交付到贫困户手中,看是做到了到村到户帮扶,可最后的结果是养羊不见羊,种树不见树。一些贫困户把生产资料卖了钱,买肉吃了,打酒喝了,用完后还是贫困。这种帮扶形不成产业,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
扶贫致富,产业是核心。按照“抓扶贫必须抓产业”的理念,武胜因地制宜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贫困村、贫困户利益链接的关系,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鸣钟乡小寨村地处偏远,耕地面积721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45户、1075人。农户收入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89人。如今,该村一改昔日传统农业,大力打造葡萄园、梨园产业基地。
在一葡萄园基地内,记者见到了正在地里施肥、除草的村民江世亮。“扶贫工作确实扶在老百姓心口上,村里发展产业,我们也跟着享福”。江世亮说。
早些年,江世亮外出打工却因眼睛残疾屡屡碰壁,只能与老伴在家务农,勉强维持生活。如今,村子里发展产业,江世亮夫妇俩与村里其他贫困户一样,在产业基地里学习葡萄种植技术,每天有120元的收入。江世亮说:“在产业基地打工让我摆脱贫困,致富也有希望了。”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武胜依据贫困地区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谋划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经济作物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