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提升研究
2016-12-14焦兰萍
焦兰萍
以专业为导向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是高职思政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游离于专业教师建设之外,思政课教师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没有以专业为导向,不能与专业建设密切结合,从而导致高职思政课教学在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前,如何以专业为导向推进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的提升,使其能够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专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提升的必要性
1.思想认识方面
一是关系认识不清,角色定位模糊。虽然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分属不同的课程类别,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也不同。二者不仅教育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且施教的过程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不清、角色定位模糊,长期禁锢在自己的学科之中,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思政课与专业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功效,片面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认为高职专业课建设与思政课建设无关,在教学过程中无视专业差别,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千篇一律,大大影响了思政课教师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作用的发挥。
二是提升方向偏差,改革动力不足。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于自己在高职院校人才方面的角色定位模糊、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不清,导致其在个人素能提升中存在提升方向偏差、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自己没什么关系,自己只要教好教材里要求的内容就可以了,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脱离开,人为割裂了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这导致教师在个人素质提高方面主要关注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学历学位的提高和专业论文的研究、撰写上,很少专注于思政课与专业课内在联系方面的要求所专注的方向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方向存在偏差。同时由于认识上的不清和方向与要求的偏差,使得部分思政课教师在专业课与思政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方向推进的动力不足。
2.专业能力方面
首先是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普遍缺乏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不合理,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要求不相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在招聘高职思政课教师时,明确要求应聘人员是思政类或法律类专业毕业生,思政课教师长期接受思政类或法律类专业课程的教育,不了解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缺乏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具有天然性;二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每个学期排课时基本都是随机或轮流安排的,很少有某一位思政课教师专门教授某个固定专业学生,而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又有几十种之多,客观上造成思政课教师难以深入了解所教授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专业岗位要求、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等;三是由于每学期教授学生的专业都有所不同,客观上也造成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不清,自身角色定位模糊,对个人素质提升方向存在认识偏差,长期下去必然造成高职思政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其次是欠缺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带动和影响下,也在积极研究推进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从高职思政课改革的整体情况看,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比较欠缺,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造成高职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的原因如下。
机制没形成。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各自为政、互不联系,专业课实践教学依托大量的内外实训基地,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多以革命圣地、养老院、孤儿院等为基地。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严重脱离,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比较枯燥,不能与专业教学紧密联系,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这说明高职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认识不到位。部分思政课教师总是将思政理论课视为思政课教学的全部,认为思政实践课只是理论课的点缀,甚至是作秀而已,即便是开展实践课教学也大都把学生带到烈士林园、养老院等地方走走过场,应付一下而已。再说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师的考核当中,致使思政课教师不愿意在实践教学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行动不给力。由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不高,也缺少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政策支持,致使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的锻炼机会,使教师欠缺实践教学能力,制约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
二、基于专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以专业为导向,与专业课建设深度结合,实现与各专业资源共享,与各专业课教学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互补效应,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也为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1.更新观念,转变认识,高度重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引领作用
一是学校的政策引导与鼓励支持。教师素质的提升往往与学校的政策有密切关系。近些年来,高职院校陆续出台了对专业课教师理论进修与实践锻炼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和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锻炼的具体政策。各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学历学位的提升方面,而对于实践素质的提升支持政策基本上属于空白。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对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大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
二是自身的观念转变与认识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其中思政课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所以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更新观念、转变认识,厘清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关系,明确思政课教学在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增强思政课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以专业为导向,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能,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高职思政课教师应以专业为导向,合理补充专业知识,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具体来说,每位思政课教师在知晓下学期所带班级的专业以后,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认真了解该专业相关的历史人物、经典案例和相关报道等内容,了解该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以及该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素能要求等等,不断加强对该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另外,思政课教师还应充实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其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
其次,高职思政课教师应以专业为导向,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力。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计划的设计、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各个专业现有的就业、实训基地的作用,真正将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专业实践、实训当中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好、开展好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力。
3.深入了解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方面的对接能力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以专业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以笔者所带课程会计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时,应充分考虑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比如“人生观”部分按照下表进行设计,则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政课的实用性和对所专业的指引作用。思政课教师也只有在以专业为导向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的过程中,才能切实提升自己在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方面的对接能力。
其次,高职思政课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经济调查、社区公益活动、以及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以外,还应以专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与所授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专业实习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针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差异化”教学,真正提高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而言,高职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能不仅需要学校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其自身更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坚持以专业为导向,厘清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准确定位自身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地位,主动涉猎专业知识和职业理论,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方面的对接能力,真正发挥好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特殊作用。
课 题:本文是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专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4SJD361)。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