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毛腿集团公司为何赔钱自办技校

2016-12-14杨生文陈姝宇范婷婷

职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飞毛腿技校集团公司

杨生文+陈姝宇+范婷婷

虽然不少学校的校企合作进行的不错,但目前,还是有不少企业感觉跟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影响生产、增加投入,导致校企合作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福建的一家民营企业——飞毛腿集团公司却逆势而行,2010年开始创办自己的技校——福建省飞毛腿高级技工学校,专门为公司培养员工,除了最初的千万元的投入外,每年还投入数百万元。

都说商人不做赔本的买卖,飞毛腿集团公司为何执意赔本办技校呢?

从校园到企业

“我们公司自己办技校,一是现实的需要,二是长远的考虑,三是企业的责任。”飞毛腿集团公司总经理兼飞毛腿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江志成说:“并且,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都能够迅速融入企业环境,迅速适应工作制度,迅速掌握岗位技能,同时,这些毕业生正式输入企业后,我们的品质物耗较往常降低了3‰,企业的员工稳定率、产品有效率、产能与效能也有了11%~15%的提升,对提升企业劳动生产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实的需要

飞毛腿集团公司创建于1997年,总部坐落于福州自贸区,是一家拥有强大独立品牌销售网络,具有先进制造技术规模,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移动终端设备、家庭储能、通信电源、动力设备电源等提供全面电池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认可的新型产业骨干企业和国家工信部认可的首批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单位,飞毛腿集团公司不仅是小米、华为、中兴、联想、步步高、魅族、oppo、vivo等国内一线企业的指定配套供应商,也是三洋、索尼、三星等知名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还是福州自贸区新大陆、华映光电、冠捷电子等企业的长期业务伙伴。2006年,该公司在香港上市。

“这么多年来,南方用工短缺的情况一直都存在,2010年的时候达到了顶峰,那时,我们每年都要招聘两三千人,但总是有几百人的缺口。公司人力资源部两三十人,每年东奔西走,到处招聘。主要是联系各大院校学生实习,或者到招聘会和企业用工区招聘。除了我们自己招聘外,还通过劳务派遣补充人员。前些年,劳务派遣量不会很大,占到招聘总量的30%左右,现在要占到50%。因为劳务派遣比较稳定,有人离职的话,能马上补充进来。为了提升员工素质,保证产品质量,我们2010年开始筹划创办技工学校,并顺利开学。”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创办技工学校,他们有效地解决了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现在,他们每年能够从自办技校的毕业生中直接聘用500人,再招聘500人。

长远的考虑

没有自办技校之前,飞毛腿集团公司对外部招聘的员工还要进行系统培训,费力又费时。原来直接从外面招聘过来的员工,成本也很高,招聘一个人最少要2000~3000元左右,包括员工的交通费、培训费。

双师互培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其实,在办这所学校之前,我们也与一些学校合作过冠名班、订单班,在人力物力方面也投入不少。但合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一是学校没有更多的老师教授我们企业需要的技能。只有派我们的工程师去授课,但是,因为距离较远,工程师去授课的量又达不到。二是学校的实训设备与我们企业的实际生产设备有很大差别,导致我们还要对毕业生重新进行上岗前培训。这就是说,订单班并没有按照我们订单要求来培训人才,没有起到订单作用。三是我们在校企合作上的投入并不低。这些投入包括实训设备、工程师出差授课的差旅费及学校合作费用,按毕业生人均算的话,也要达到三四千元。四是这些校企合作培训的毕业生对我们企业文化了解不深入。来企业后,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跳槽的比较多,不稳定。”

“其实,企业之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我们生产型企业来说,技能人才非常关键。所以,我们下大力气自办技校,也是一种长远考虑,是企业的战略安排。”总经理江志成解释说。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飞毛腿集团公司于2010年投入1000万元,自己开办技工学校。

万事开头难。由于对办学校不在行,飞毛腿集团公司专门从外面聘请技工教育领域的优秀校长和教师,要求学校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全校老师全部要求住校。总经理江志成非常重视这个技工学校,亲自参与学校的战略规划、学校管理、招生,并经常亲自给学生上一些企业文化课程。

就这样,学校与企业由“校企合作”变成了“企校融合”,实现了无缝对接,实现了“校企合作”到“企校融合”的跨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在这里,学校用的实训设备是与企业实际的生产设备一致的,很多实训老师是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或老师傅,甚至学生的实训也是实际的生产过程。

“校企合作”与“企校融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发生了质的变化,效果完全不同。他们的毕业生不仅技能符合企业要求,而且熟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大大提升。

为了保证毕业生真正符合企业需求,除了实训设备与企业一致,师资来自企业外,他们还实行了学徒制,给每位学生指定了师傅。指定的师傅在这些学生上学时,担任他们的老师;在他们毕业后在企业工作时,又担任师傅,保证了从理论到实践,都由同一位师傅带,保持了连续性。企业和学校目前共同建立了两个新型学徒制的试点车间,参与的师傅有20多位。

“校企合作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你们还会进行校企合作吗?”记者问。

“考虑到我们现在的员工还是有缺口,我们现在进行的是校校企模式。第一年在对方的学校上一些公共课程,第二年到我们学校上专业类课程,第三年到我们的企业去实习。现在,我们与不少学校进行合作,每个学校可以为我们提供50~100名毕业生。”

“从长远来看,自办技工学校虽然让我们投入了不少资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企业来说,是有利的。我觉得这种投入也是值得的。” 总经理江志成说。

企业的责任

“作为企业,把赢利作为最根本的目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为长远发展考虑的企业,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每年拿出几百万元资金用来培养技术工人,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总经理江志成告诉记者。

其实,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还不止这些。

近年来,飞毛腿集团公司推出自己的技能型人才助学扶贫工程。他们与河南、贵州、甘肃的一些贫困地区联系,从那些地区招收贫困学生进入飞毛腿高级技工学校上学,为他们减免全部学费和食宿费。据统计,每年大概有300~500人享受这样的免费政策,飞毛腿集团公司要为每人每年支出七八千元左右。

对学生和员工进行技能和学历提升的免学费政策,是飞毛腿集团公司承担企业责任的又一个创举。他们对飞毛腿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及在职员工,均会专项制定技能和学历提升计划。学费由飞毛腿集团公司来支付,学生和员工可以安心利用业余时间来学校继续学习深造。

除此之外,他们十分重视技校学生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在飞毛腿集团公司,对于一般的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他们都给规划了两条职业生涯发展的路线,一条是继续从事技术工作,企业会按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路径进行培养;一条从事管理工作。他们的技校有一个储干班,每年都会从各个班级里挑选100名优秀学生,由企业高管组成的教师团队对他们进行半年管理知识的特训。这些学生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会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现在,他们中职务最高的,已经到了比经理只低一级的副课长、主管。

为了解决学生和员工的心理问题,飞毛腿集团公司还建立了员工关怀中心,这里的心理咨询师,会义务为这些学生和员工提供心理帮助。

猜你喜欢

飞毛腿技校集团公司
飞毛腿
“飞毛腿”出发了(下)
论特大型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4集 我是“飞毛腿”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期刊联合征订启事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