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化国际推广的地域模式探究
2016-12-14郝宇星
郝宇星
摘要:汉语文化国际推广是“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澳门由于区位、历史等原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环境,在汉语文化国际推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探索具有澳门地域文化特色的汉语文化推广模式,对于推动汉语教育事业,提升澳门文化“软实力”,促进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早期澳门的汉语学习;澳门汉语国际推广现状;汉语国际推广与澳门文化“软实力”;汉语国际推广与澳门经济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重点讨论了汉语国际推广与澳门文化的关系以及进行汉语推广,提升澳门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加以总结。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文化;澳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汉语文化国际推广是“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澳门由于区位和历史原因,使得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葡国文化的“南欧风”与岭南文化的“中国美”交相辉映,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环境,在汉语文化国际推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探索具有澳门地域特色的汉语文化国际推广模式,对于推动汉语教育事业,提升澳门文化“软实力”,促进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土壤,语言的传播推广自然离不开相关的文化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纵观全球成功的语言推广案例,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法国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葡萄牙的卡蒙斯学院等无不是这样,语言推广的背后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当前,海内外的汉语教育都在呼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建,并亟待上升为国家战略。汉语的国际推广,还应当重视传播有深度、有气度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汉语的国际推广必须脚踩语言、文化两只船,在重视汉语本体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汉语与中国社会、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心理、中华民俗等关系的研究,更要重视汉语推广策略的研究。[1]
2.早期澳门汉语学习
16至19世纪,澳门一度是西方人学习中国语言文字与文化的重要中心。澳门是西方宗教进军中国内地的桥头堡,大批西方传教士,把澳门作为入华的中转站,并在澳门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随之便揭开了澳门早期汉语文化推广的重要一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皇帝曾传旨西方传教士可在澳门学习中国语言文字。有载:“赵昌等传旨与众西洋人,多罗所写奏本,抬头错处,字眼越分,奏折用五爪龙,着地方官查问。再,新来之人若叫他们来,他俱不会中国的话,仍着尔等做通事,他们心里也不服,朕意且叫他们在澳门学中国话语,以待龙安国信来时,再做定夺。”[8] 19世纪初,伦敦传道会牧师马礼逊曾在澳门传教,他认为学习认识中国语言文字与文化,是在中国传教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宗教上的事情,不具备传教士所去的那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字知识,怎么能够让这些国家的人们了解和向他们解释道德和精神的真谛,以及神迹的彰显”。[7]因此,来澳的西方传教士对澳门的汉语教学十分重视,他们纷纷兴办教会学校,编译教材,也促成了澳门成为早期西方传教士学习汉语,接受汉语教育的学习中心。
早期澳门的西方传教士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历史特点:官话为主,兼学方言;学以致用,学有创新。由利玛窦和罗明坚在范有行修士帮助下于1583-1588年间编撰的《葡萄牙文——汉文辞典》是现今所知的第一部西文——汉文辞典。[10]
3.澳门汉语国际推广现状
汉语走向世界的形势来得快,来得猛。应该说,我们在思想上、措施上并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因此,在汉语走向世界的初始阶段,我们必然要经历呼唤实践的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国家采取了种种得力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从现在开始就要进入呼唤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阶段。[6]这一阶段,在澳门当地,就学科建设而言,仅有澳门科技大学开设了国际汉语教育的硕士学位课程,这也是该专业在中国大陆境外唯一的学位授予点。然而就笔者了解,由于没有本科专业作为支撑,难免有“空中楼阁”之感,且开设时间不长(笔者为第三届学生)知名度远不及内地的老牌名校,属于招生的“下游”,学生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此外还面临着师资储备不足、课程设置不完善、学生实习渠道狭窄等问题。目前尚无澳门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办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的案例。如何突出澳门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自己的汉语国际推广品牌,培养高素质的汉语国际推广人才,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话。就澳门当地语言使用情况而言,民众日常交流均使用粤语,部分年龄较大的人群甚至完全不懂普通话。澳门的汉语国际推广任重而道远。
4.汉语国际推广与澳门文化软实力
自从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以来,“软实力”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软实力”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文化;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三是对外政策。其中,文化是中心,它不仅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更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汉语和汉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汉语是一种文化形态,又是汉文化的传播工具。汉语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推广,必须重视汉语和汉文化推广策略的研究。[1]针对传统汉语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今国外对汉语的需求状况,国家从体制和机制,对象和教学类型,教材和教法三个层面提出了六个转变:一是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三是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化、应用型转变;四是推广机制从内推进向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五是推广模式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的市场运作转变;六是教学方法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6]
汉语文化国际推广是根据汉语教学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新形势而提出来的发展方式,通过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汉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使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澳门汉语国际推广的格局,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澳门汉语国际推广模式,必将极大地促进澳门与世界的交流,提升澳门的文化软实力。
4.1依托澳门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
自开埠以来,澳门作为贸易港口成为中国连通世界的一座重要桥梁,商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造成人口流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往来交流又带来语言使用的多样性。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最主要手段,成为人力资本中的紧俏资源。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潜在的汉语市场需求,其规模是不言而喻的。澳门可以利用自身的多语优势,培养适应商务需求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建立高质量、高竞争力的汉语培训产业。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指出:汉语国际推广不是纯教育,因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产品,特别在向国际上推广的时候,就更是一个文化产品,必须以产业、市场的方式来运作。语言推广不走产业、市场之路是绝对没有发展前途的。[5]
4.2立足高校,推动孔子学院建设
自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4年10月,短短10年时间全球已建立417所孔子学院和730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5个国家和地区(数据来自国家汉办官网)平均每3天就有一所孔子学院或课堂诞生,其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另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2014年11月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澳门的两所高校——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分列第54和57位。要想更好地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就应该加强本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联系,利用好澳门的资源优势,联合创办孔子学院。同时加强民间交流,把汉语文化推广融入社区,扩大交流领域。利用寒暑假开办以“汉语学习 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学生交流项目。
4.3重视人才培养,完善学科体系,设置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从目前状况看,现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不能满足国外对高水平汉语教学人才的需要,除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要求我国选派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任教外,亚非等发展中国家也提出我国选派的教师要有博士学位,由于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缺乏,我们只能选派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前往。按照《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定的目标,到2015年,将在全世界建立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教师将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需派出2万人。届时,对高水平汉语教学人才的需求更大,如不采取措施,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为缓解这一矛盾,需要培养打造一支传播中华文化的高级专业人才队伍,目前设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并不能满足国外对高水平汉语教学人才的需要。“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需设置更高层次的学位——汉语国际教育博士。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英文缩写为D.TCSOL其培养目标是打造汉语国际推广、管理和中华文化传播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领军人才。包括国际汉语教学和研究高级人才、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等管理人才和中华文化传播、公共外交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系统扎实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解决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胜任汉语教学、管理以及中华文化传播等领域的高层次工作。
4.4传承“岭南文化”,扎根“粤港澳文化圈”,推进汉语文化国际推广
澳门位于珠三角西侧,中西文化相汇,海陆文明交融,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环境,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岭南文化由语言认同文化,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以及舶来的域外文化等元素构成,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内涵。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去粗取精与当代理念、技术相结合,进行“再创造”,必能使其换发出新的光彩。
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合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合作的主体多元化,有政府、企业、文化团体等等。由于地缘、文化的原因,粤港澳之间具有坚实的文化合作基础。未来应当把延伸产业链作为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的重点,把打造产业集群作为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的方向,优化组合资源,共同建立文化产业园区。
澳门囿于土地面积的限制以及较为单一的产业格局,发展空间和速度受到制约。澳门提出将澳门打造成世界休闲旅游城市,全国人大也已明确指出全力支持澳门发展经济,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目前,澳门正在以澳门大学新校区为契机加快横琴城区建设,促进经济多元发展,以此为突破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5.汉语国际推广与澳门经济的发展
汉语国际推广“既得益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又是促使我国经济实力、对外贸易进一步提高的必经之路。”[4]语言的输出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方面,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思维和交际工具。在后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能够稳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来到中国谋取新的发展机遇。三星等一些知名外资企业甚至要求再华工作的部分员工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这部分人为了顺应涉外经济活动的交际需求,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不仅带动了汉语学习的热潮,而且在华工作生活的消费贡献于澳门当地的旅游、购物、餐饮、博彩等行业,必然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语言培训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澳门如何能在庞大的教育市场中分得一定份额,值得我们思考。此外,大量现代化的多媒体教材、教具等延伸产品的研发,也可以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小结
探索汉语文化国际推广的澳门模式,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认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意义与教育价值;研究和梳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正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深入探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重视基础文科,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的衔接;注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大力支持和完善精品文化工程,包括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文化成果、文化活动等;大力保护和推广祖国的语言文字;加强粤港澳文化产业合作,构筑优化升级平台;借鉴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孙汝建《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建》海外华文教育 2014年第4期
[2]董晓萍 《跨文化的汉语文化交流:调研与对策》温州大学学报 2012年1月第25卷
[3]田茹《西方传教士与早期澳门汉语传播》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年
[4]陈永莉 《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定位》 北京社会科学 2008年第4期
[5]易杳《汉语文化“软推广”》瞭望2008年第18期
[6]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
[7]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8]孙冰 《语言文化研究与探索》 学林出版社 2004年
[9]王学松 《加强中外合作汉语教学项目模式的研究》中国高教研究 2005年第6期
[10]【法】荣振华著 耿升译 《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 中华书局 1995年第5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