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非结构性裂缝的分析与处治

2016-12-14郑向东

中华建设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裂缝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非结构性裂缝,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处治措施。

【关键词】预应力箱梁;非结构性;裂缝;处治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Non - structural Cracks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Zheng Xiang-dong

(Xinxiang Municip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BureauXinxiangHenan453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non - structural cracks and the treatment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are expounded.

【Key words】Prestressed box girder;Nonstructural;Crack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工程中桥梁规模、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有些桥梁在施工中却过早地发生损坏,对桥梁的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研究混凝土桥梁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处治措施,为今后桥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借鉴对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工程基本情况

2.1技术标准。

桥梁位于省干线公路,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桥宽净-8+2*05米护栏。

该桥采用3跨3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梁斜度70°,全长95m,为中型桥。下部结构型式为桩柱式基础。上部结构为后张法预应力砼组合箱梁,预制箱梁共9片,全部为30m后张法预制箱梁,箱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

2.2材料及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C50级、钢绞线强度1860MPa,混凝土坍落度7-9cm,水泥孟电PO.52.5,骨料粒径5-20mm,掺减水剂、引气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后张法施工,混凝土箱梁预制时间2011年3月-6月。桥梁2012年7月安装完工后经检查发现桥梁腹、底板普遍存在裂缝,并提请检测。

3. 检测过程及结论:

3.1检测方法。

按照《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要求,对委托方指定箱梁的裂缝深度使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进行检测,裂缝宽度用裂缝观测仪直接读取,裂缝所处位置用钢卷尺进行测量。

3.2检测依据。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

3.3检测仪器(见表1)。

序号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1 裂缝观测仪 SW-LW-101 4101205

2 非金属声波检测仪 NM-4A 4101201

3 几何测量卷尺 温州50米 4101116

3.4检测时间及检测环境。

2012年6月5日,天气晴朗,温度16℃,适合检测。

3.5检测结果。

(1)公路桥, 桥梁腹、底板普遍存在横向裂缝,中跨中梁右端存在滴水现象。

(2)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梁腹板裂缝,裂缝宽度0.12~0.26mm,深度29~17.2cm,长度160~250cm;桥梁底板板裂缝,裂缝宽度0.04~0.26mm,深度19~180mm,长度160~340cm;

4. 初步分析及原因

裂缝是由变形引起的为非结构性裂缝,指变形得不到满足,在构件内部产生自应力,当该自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应力时,引起混凝土开裂。引起该类裂缝的原因主要有:

4.1混凝土浇筑后处于塑性阶段,混凝土分层浇注过快,混凝土骨料沉落硬化前沉实不足,硬化前后沉实过大,下沉受钢筋阻挡,沿钢筋方向裂缝.

4.2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因收缩而产生裂缝。

4.3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结构随着温度的变化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裂强度,混凝土便开裂,即产生温度裂缝。

4.4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较低,混凝土浇注后若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或采取养护措施不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收缩裂缝;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也会导致裂缝的发生,因此施工中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差和减少收缩。

5. 处理方案

因裂缝宽度0.04~0.26mm,深度较深,采用丙烯酸酯类或低粘度环氧树脂浆液灌注。

5.1技术规范依据。

(1)中国交通部.(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 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3)中国交通部(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5.2工艺要点。

5.2.1材料主要技术性能:

(1)极强的渗透力,黏度低,能注入0.1mm宽的微裂缝。

(2)不含挥发性溶剂,硬化时收缩小。

(3)结构灌缝粘接强度高,韧性及抗冲击性好。

(4)独特的高性能聚合物增韧改性技术,耐冲击、抗疲劳,特别适合于桥梁、码头等动荷载加固。

(5)抗老化性及耐介质(酸、碱及水等)性好。

(6)固化温度范围广,环境温度-5℃以上可很好固化。

(7)配胶比例较宽,便于现场操作。

(8)可操作时间长,使用方便。

5.2.2适用条件。

(1)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桥梁、房屋、水利、路面等工程中裂缝注胶修补,混凝土非活动细小裂缝(缝宽0.1~2mm)补强注胶修补。

(2)混凝土内部蜂窝、疏松等缺陷的补强注胶修补。

(3)施工环境干燥、通风,粘贴面洁净、干燥、无油污。

(4)固化环境温度不低于-15℃。

(5)技术性能要求:

丙烯酸酯裂缝修补胶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和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要求。

5.2.3使用方法与施工要点。

5.2.3.1裂缝调查。

全面查清裂缝的性质(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走向、贯穿及漏水情况),以便确定处理方案。

5.2.3.2裂缝处理。

(1)对较小的混凝土构件裂缝,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混凝土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刷去浮灰;用酒精或丙酮沿着裂缝两侧2~3cm范围擦拭干净。

(2)对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较深的裂缝,为达到有效封缝,可沿裂缝凿“V”形槽。

(3)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或较深的裂缝,可沿裂缝采取钻孔灌浆,以使浆液进入裂缝有更广的通路。

5.2.3.3设置灌浆嘴。

(1)在裂缝的交错处、裂缝较宽处及裂缝端部等位置必须设置灌浆嘴。灌浆嘴的间距可根据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一般灌浆嘴间距为30~50cm。在一条裂缝上必须设置有进浆口、排气口或出浆口。灌浆嘴可先采用裂缝封闭胶粘贴在预定位置,也可在封缝时一同粘贴。

(2)应特别注意防止堵塞灌浆嘴。

5.2.3.4封缝。

封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浆效果与质量,应特别予以重视。裂缝的封闭可使用裂缝封闭胶,按推荐配胶比例称取并调配出裂缝封闭胶,用油灰刀沿裂缝往复涂刮后均匀涂抹一层厚约1~2mm、宽不小于30mm的胶泥,注意防止小气泡或密封不严。

5.2.3.5封缝检验。

一般情况下,采用裂缝封闭胶封缝12小时后即可进行试漏检验,以检查裂缝的密封效果及贯通情况,以确保注胶效果。

5.2.3.6配制灌浆胶液。

(1)根据估计的灌胶量,按推荐配胶比例准确称量胶液、专用稀释剂、专用固化剂和专用促进剂待用;

先将固化剂投入装有稀释剂的容器内,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其中;

(2)再将溶解好的稀释剂与固化剂的混合液倒入胶液中,充分搅拌;

(3)最后将促进剂滴加到混合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4)从滴加促进剂并混合搅拌开始,注胶的操作应在胶液适用期内完成(25℃时约为90分钟)。

5.2.3.7灌浆。

(1)注胶操作应使用专用的注胶器具。

(2)注胶前,应用压缩空气将孔缝吹净,达到无水干燥状态。

根据裂缝区域大小,可采用单孔灌浆或分区群孔灌浆。在一条裂缝上的灌浆可由浅到深,由下而上,由一端到另一端。灌浆压力常采用0.2MPa,在保证灌浆顺畅的情况下,应采用较低的灌浆压力和一定的稳压灌浆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灌浆效果。当最后一个出浆口出胶且出胶速率保持稳定后,再保持压注10分钟左右即可停止灌浆。

拆除管路,注意防止流胶。

5.2.3.8胶液固化。

丙烯酸酯裂缝修补胶可在-15℃以上的环境中固化,固化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一般情况(25℃)下固化12小时即可。

5.2.3.9灌浆效果检验。

灌浆结束后应检验灌浆效果及质量,凡有不密实等不合格情况,应进行补注。

5.2.3.10混凝土修补与色差处理:

混凝土修补后的效果,尽量保持混凝土原貌,混凝土表面无明显修补痕迹。

5.2.3.11处理效果检查。

主要通过目检、锤击、拉拔检测进行表面检查;内部通过打检查孔取芯、压水、无损检测等手段进行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后方可验收。

5.2.4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施工中必须保持工作面干燥,潮湿的施工面不可使用。

(2)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固化剂与促进剂直接接触。

(3)取胶和取料的器具应分开,不能混用。包装开封后注意密封。

(4)搅拌应充分、均匀,否则将影响材料性能。

(5)本产品施工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安全帽等。

6. 结论

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处理措施应是针对结构裂缝或毛细孔道的处理,聚合物修补是一种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粘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修补材料;抗压强度高,固化迅速,粘接性能好; 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和抗裂性、高耐碱性、耐紫外线;操作简便,,健康环保。使施工步骤变得简单、方便、缩短了工期,提高原结构的密实度和防水抗渗性能。

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部.(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 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3]中国交通部(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作者简介] 郑向东(1969.11-),男,职称: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公路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裂缝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与应用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裂缝(组诗)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地球的裂缝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考虑裂缝壁面伤害的压裂井产能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