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艺术探析
2016-12-14郭纳
摘 要:心理学上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大体分为信息获取、情感交换和交流引导三个层次。高校辅导员是沟通学生与校方的纽带。良好的辅导员谈话不仅能解决学生目前暂时性的个人问题,更能使学生在谈话中感受到温暖融洽的师生感情,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沟通的主体的辅导员,应提高辅导员谈心谈话艺术,采用切合学生心理的谈话方式,最大程度地保障谈话效果。
关键词:辅导员;谈心谈话;艺术
1 辅导员谈心谈话的问题体现
1.1 脱离式的个性认知
这里所说的脱离,是指将谈话对象置于一种与其实际情况不符的状态下进行独立的性格分析和判断纠正。一个人所从事的62%的行为取决于其周围的外界环境,脱离其外界的环境状态而去评价其行为的正当性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认知偏颇,从而导致在实践中不能够达到疏导和解决的目的,甚至还会让部分学生产生被误解的距离感。
1.2 纠问式的谈话方式
由于受到思维定式及受初高中教育模式的影响,多数同学将辅导员办公室谈话邀请视为一种带有特殊化和负担性的义务,导致多数同学在面对高校辅导员谈话时,仍处于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心理状态,伴随这种心理状态而来的就是许多学生进入辅导员办公室后,整个谈话迅速陷入一种单向的抛问回答或抛问不答的僵局之中。辅导员就自己已掌握的信息对当事人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信息证明式的询问,难免给谈话对象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这种先入为主的询问方式从开始就丧失了双方在交流上的平等地位,无法起到应有的带动效果。
1.3 任务式的解决目的
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量大,事务庞杂的现状,许多辅导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多地将学生谈话作为一种例行任务而非情感交流对待。首先,从谈话动机的角度,一般呈现为问题发生后的询问,而这种询问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滞后性。时间上的滞后性使学生难以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观念上的滞后性给已形成的价值观带来矫正上的困难。其次,从谈话目的的角度,大多体现为问题暂时的解决,主要包括事实承认和未来表态,而自我认知作为连接二者的重要环节却易被忽略。事实不一定必须通过当事人来获取,有关于未来做法的表态在缺乏自我认知的情况下,也会成为一种应付而流于形式,如此一来,谈话便失去了其作为解决个别短期问题的权宜之计和防患未然的双重意义。
2 低效谈心谈话的问题成因
2.1 对象认识不足降低谈话实效
高校教育区别于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其自由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辅导员与高中班主任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主要起到一种引导辅助作用。由于时间精力所限,除协助工作的班级干部和问题较多的学生以外,同位于中间段位的同学则接触有限,无法全方位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认知,使谈话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2.2 角色定位不当影响谈话方式
辅导员谈话大多作为事后的补救措施,即对已然发生的问题进行纠问,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询问者的角度进行思维判断。而辅导员的谈话方式也会在不经意间受到来自这种角色定位的影响,比如将双手环抱于胸前的姿态、谈话中不注重目光的交流、对回答的打断等,都极易导致谈话另一方被动心理的产生。根据美国FBI的一项心理调查显示,当被询问者认识到自己无法摆脱在谈话中处于被动状态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对谈话者在试图窥测自己的内心的判断,出于对自我的保护难免产生对谈话者的抵触情绪,而只对询问者的发问作出或肯定或否定的简单回答,更不会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吐露和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
2.3 换位思考缺乏难以双向交流
评判一场谈话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通过对方证明了多少你事先所掌握的信息,而在于你能够通过对方获取多少你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获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对方同自己进行双向互动。生活在象牙塔中的高校学生,尚未完善的价值观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影响。辅导员在发现问题时易于陷入说教式交流模式,缺乏角色转换,无法感同身受,将自身想法经验传授给学生,无形中增加距离感,降低信任度,谈话的带动性降低,难以实现有效的双向交流。而谈话中角色互换,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拉近彼此距离,融洽谈话氛围,从而使谈话工作更容易被接受,谈话效果更明显。
3 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完善创新
3.1 构筑立体化交流平台
如何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这需要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并将这种交流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辅导员可通过互联网、寝室走访、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向班级干部、党员、信息员等谈话交流,掌握学生日常情况,追踪学生身心状态,以提高谈话的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3.2 采用平等化交流方式
为了使自己的想法更能被谈话对象认可,许多辅导员,将谈话重心过多地集中于自己的理论说教性上,且运用了较多的重复性语言。而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证明,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起到实质上的教育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健康高效的谈话需要建立在谈话双方平等交流互动的基础上,无论双方在实际生活中的身份关系和级别隶属如何,为了保障谈话质量,从对话中获得更多信息,必须做到引导对方的积极参与。谈话对象主动倾诉的谈话交流所实现的实际效果要远远高出被动应付。将对话双方置于互信平等的融洽氛围中,注重眼神交流、情绪观察、肢体语言的运用,在对方叙述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语言性或非语言性回应。适当运用反问技巧使对话双方进行良性互动,并使谈话保持在相对平稳、顺畅的轨道中进行,谈话效果将大大提升。
3.3 扩充专业性沟通技能
目前,部分高校辅导员所学专业与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差较远,多数辅导员缺乏专业性沟通技能,因此,许多高校辅导员无法通过谈话真正达到解决现存问题和预防未来隐患双重结合的要求。对话与沟通不仅是一项交往技巧,更是一种语言艺术,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扩充专业性沟通技能,必然会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 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事务性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两个方面,而沟通对话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段更是贯穿于这两项工作的始终。为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提升工作技巧,以深入进行谈心谈话,及时捕捉学生思想动态。切实做到将正确疏导、积极宣传相结合,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活跃良好的师生感情,从而将工作特点转化为人格魅力,将技巧运用升华为艺术创造。
参考文献:
[1] 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霞,樊翠英.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谈心艺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3] 杨能山.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别谈心载体[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4] 王刘琦.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5] 林洁.广东掀卷大学生心理辅导风暴[N].中国青年报,2004-07-05.
[6] 贺志军,薛亮.运用管理科学原理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J].青海社会科学,2007(3).
作者简介:郭纳(198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