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谈高校琵琶演奏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2016-12-14桑瑞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就业导向

摘 要:琵琶演奏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以美妙的音色和绝妙的演奏技巧赢得了音乐爱好者的青睐。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实施,琵琶演奏教学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专业特色与行业特色鲜明的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高琵琶演奏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琵琶演奏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文章就就业导向视角下高校琵琶演奏教学改革与实践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与论述,以资参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校琵琶演奏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点基地,其具有鲜明的就业性教育目标,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等素质人才的重任。而琵琶演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其成为了一门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的艺术学科,其能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和促进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艺术普及教育中,更具有其不可替代性,这是一种国际通例。结合当前实际,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现有的琵琶演奏教学就业导向性不强“学难致用”、“学不致用”的问题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需要,学校的琵琶演奏教学水平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对琵琶演奏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已经越来越被发现、挖掘、研究,琵琶演奏教学改革的研究也正在悄然蔓延。

1 高校琵琶演奏教学现状

琵琶演奏是琵琶音乐创作的源泉,它是华人作曲家和艺术家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而琵琶演奏教学应是建立在基础性训练之上的,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琵琶演奏的动作、风格和表演,更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术技巧。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经验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琵琶演奏教学的方法也相对较为简单,基本定位于“琵琶演奏能力”的发展方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可以有效保证了琵琶演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是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高校来说却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再加上,我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在延续单一的教学模式,即“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这种“口传身授”的师徒传承式教学方法沿袭至今,并逐步演变成为了琵琶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跟随老师的步伐,机械性地进行重复学习和模仿,毫无个性可言,琵琶演奏教学也因此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

2 基于就业导向视角下高校琵琶演奏教学的基本条件

为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高校应把重心落实到全方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上。而对于琵琶演奏专业课程来说,要满足这一发展要求,就必须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的设置以及培养目标的优化等环节入手,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当然,由于琵琶演奏学科与常规的音乐学科存在一定的专业发展差异性,使得其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发展,高校必须要在如下几方面的基本条件中形成突破:

第一,坚持教学理念的革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单位,他们是学习活动中的核心,一切教学活动的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高校琵琶演奏教师应根据就业发展指导性文件的要求,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树立以生为主体、以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第二,充分认识到创新实践教育的艰巨性。实现琵琶演奏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漫长的,需要经过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目标优化等诸多方面的艰辛努力。这就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以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模式。第三,根据学生就业发展实际需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教师应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3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琵琶演奏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3.1 深化艺术指导,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

“声情并茂”是琵琶演奏的标准之一,但是纵观我国高校琵琶演奏教学实际,“有情无声,有声无情”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不俗,所取得的综合测评成绩也较为突出,但是当他们需要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就会出现“有情无声”或“有声无情”的问题,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归根究底,其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琵琶演奏技巧并不扎实,平时所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或者上台锻炼经验不够丰富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艺术指导教学时,应抓住“以声促情,以情带声”的技巧,让学生先找准每个乐段的内在情绪,并通过反复试唱,把乐曲的音乐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世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艺术指导,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音乐情感,尝试演奏乐曲。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音乐情感的渲染中,进入琵琶演奏歌曲的情景之中,融入歌曲形象之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实现“以情带声”的目的,那么学生的演唱技巧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演奏《草原小姐妹》乐曲时,通过事先对乐曲的试唱,学生在大脑中已初步形成了乐曲的形象,那么学生就能够跟随着音乐的延伸和发展,感受蓝天、草原、羊群、白云向疾风暴雪的转变,而小姐妹们为保护羊群与疾风暴雪作斗争的动人场面也会随之嵌入学生的情感之中。在找准了音乐情感后,学生自然而言就能演奏出生动感人、跌宕起伏、声情并茂、富有灵性的乐曲,琵琶演奏曲所蕴藏的艺术感染力也会随之迸发出来,给欣赏者带来强烈的情感震撼。

3.2 执行多元模式,满足学生就业发展需求

就当前的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来看,音乐课程改革已经逐步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为了顺应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趋势,高校在进行琵琶弹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就业发展指导性文件的要求,执行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首先,教师需要加大力度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依托琵琶演奏课程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基础的演奏技巧,以突显出理论性课程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计课堂活动,提供相应的学习平台,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在琵琶弹奏学习中获益。例如,教师可以时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琵琶演奏项目的比赛,并邀请主要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观看,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丰富学生的演奏经验,为其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技巧教学,提升学生的琵琶演奏能力

琵琶演奏技巧是对演奏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考量的重要标准,它要求参与舞台演奏的人员不仅要对音乐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充分把握到作品自身所蕴含的情感,还要对歌曲旋律、歌曲音准、歌曲节奏等都有足够的把握,才能够通过演奏技巧塑造出全新的音乐形象,才能够用精湛的技巧把作品表现出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要立足琵琶演奏学科的本质属性,采用专业化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相关的训练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在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舞台演奏素质。譬如说:轮指训练的难度较大,教师在进行轮指训练时,应循序渐渐、逐层深入,从慢轮开始,这是由于日后学习的密轮是以慢轮为基础的。尤其是无名指、小指这两个轮指无力,在进行训练时不够均匀,通过严格、细致的慢轮练习,能够逐步增强它们的指力。此外,在进行轮指训练时,教师还可以把肩、臂、腕等组成等组成小组合,既能训练身体的基本能力,也调整了身体的基本姿态,并使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到琵琶演奏中去,使学生能够通过手指的力点以及触弦的深度,把乐曲情绪表现出来。

3.4 构筑实践平台,在体验中提升学生实力

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舞台演奏能力的培养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无数次实践登台演(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奏的洗礼,才能够逐步形成富有个人表现力和个人演奏风格的素质。但是,要想丰富自身的舞台演奏经验,仅仅依靠课堂上所提供的舞台演出机会,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舞台演奏锻炼。首先,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学校所举办的琵琶演奏节目外,还要建议学生积极参与由学校社团、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演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开阔视野,考验自己,以进一步增强舞台演奏能力。除此以外,高校还可以借助社会宣传这一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团体及个人进行项目赞助,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琵琶弹奏、文艺汇演等活动。相信随着学生实践经验的与日丰富,学生的舞台演奏技能和琵琶演奏能力等也能获得相应程度的提高。

4 结语

高等教育体系架构逐步调整与完善的大环境背景下,琵琶演奏作为一门极受高校学子青睐和喜爱的音乐艺术专业,能否跟上时代的列车,推进教学的改革创新,(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已成了有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高校有关教学工作者,应以学生的就业发展为导向,在教学中体现“实用为主”原则,致力于学生演奏能力和情感素养的培养,为其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健.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分析[J].戏剧之家,2015(03).

[2] 魏薇.琵琶曲的新发展——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入[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3] 于春哲.琵琶演奏专业教学对非专业教学的指导作用——琵琶演奏专业教学科研系列之一[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01).

作者简介:桑瑞(1976—),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琵琶教师,研究方向:琵琶教学与表演。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就业导向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双证融通”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尔夫技术》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