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探索
2016-12-14赵海春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时期,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调整专业设置;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的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思路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转型发展;创新能力
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知识经济社会,教育的功能、作用及地位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艺术教育,尤其是地方本科高等艺术教育,必须要将目标设定在促成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上,充分、积极地增进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发挥,注重学生情感、智慧、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养成和提升。[1]
1 转变教学观念,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增强自己的知识创新能力与培养创意人才的能力,重视创新型人文教育,着力培育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复合型、学习型、应用型的“通才”,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学会学习、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育部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研究制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试点,完善高等教育结构,进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2]作为高校音乐工作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衡的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合并、转化、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方式,来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改变长期存在的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有机联系割裂的课程构建观,注意增加一些能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关注现代文化发展动态的学科研讨型课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意识和自学能力,充分关注学生艺术洞察力和审美预见性的培养与训练,形成音乐、艺术和文化三位一体的整体课程结构。其次,适度压缩必修课,加大专业选修课比重,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加大与基础教育结合紧密的课程改革力度,强化应用性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合唱指挥与视唱练耳”“形体课与舞蹈创编”“钢琴即兴伴奏”等课程增加实用性和实践性内容,与课外文艺团体排练相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和实践性。构建一种既不失专业特色,又照顾科际联系的课程设置模式,利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将声乐与合唱整合,视唱与合唱指挥整合,钢琴与即兴伴奏整合,钢琴、声乐与自弹自唱整合,充分考虑各种音乐技能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开设声乐演唱与技能训练、钢琴演奏与技能理论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学到音乐技能的同时掌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
2 明确教师定位,强化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高素质人才。而创新性人才是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的探索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积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中不仅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把握机遇的能力,而且具有逆境中的忍耐力及承受力。国际教育界认为,人才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高度责任心的教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没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关乎人才创新、教育创新与国家创新。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与保障。
当前世界各国都将音乐教育视为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欣赏、学习、实践创造过程中产生创新思维、继而转化为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大学生为主体和学会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观,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人的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潜能。音乐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国际国内的音乐信息和文化信息,了解教学动态,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创新,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创新能力,因为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音乐教师要真正了解创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作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音乐教师要在实践经验改革的趋势、潮流和方向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摸索,为现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付出更多智慧、辛劳和努力。
3 开展艺术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在前社会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显示,凡是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几乎百分之百地一次性就业,这表明社会对人才的明显要求和价值取向,因此,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高校必须寻求能够培养更多更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学生最重要的基础是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教育应该较少的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多的追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因此高校要努力探索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首先,实践形式的多样化:从学生进校开始,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到中小学观摩老师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快速上手;实践课程多样化,如舞台实践、社会实践、音乐实践、教育实践等,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课程中积累艺术底蕴,触类旁通。其次,促进学生艺术实践的理论化,让学生参与到一些科研项目中,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像一些课题的申报,从项目方向的选定、申报和实施,到具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了解、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并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师生共同进行论点的提出和论证、意义的阐述和展望等研究,帮助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达到丰富知识视野,为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作为转型时期的本科院校,在音乐教育的办学理念上必须与国际接轨,在办学质量上必须与社会接轨,面向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建立起大众高等教育的新教学观,培养出具有宽广而丰富的知识面;有扎实音乐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强烈敬业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宣永,凌健.大学学科组织化建设价值与路径[J].教育研究,2009(8).
[2] 焦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呼唤顶层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4-01-16.
[3] 王建宝.论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先进性要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作者简介:赵海春(1968—),女,广西桂林人,研究生,副教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