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使用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016-12-14王建东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生研究

王建东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工处,山西 阳泉 045000)



大学生手机使用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王建东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工处,山西 阳泉 045000)

随着智能手机大量普及,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使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手机使用的情况,并做了手机成瘾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个小时,而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手机主要用于QQ等即时类社交软件、玩游戏、浏览网页等;不仅是早中晚休息时间,而且在课堂、自习、课后,都有很多同学在使用手机;分析发现手机成瘾没有性别差异;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社会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上没有差异,但在支持的利用度上成瘾组显著低于非成瘾组。因此,作者建议应该更多地从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层面对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进行干预。

大学生;手机使用;社会支持

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迅速进入资讯社会。手机作为互联网的应用终端,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手机也早已从最初的打电话、发短信,发展为如今集听歌、看影视剧、在线学习、网络购物、即时通讯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据国家网信办官员表示:2014年中国拥有13亿手机用户,智能手机用户量超过5亿,移动端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大入口[1]。Google与IPSOS(益普索)的全球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联合调查报告,也指出中国有69%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以至于60%的用户宁可放弃电视,也不愿放弃他们的智能手机[2]。360公司研究表明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5个小时。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阶段,如过度使用手机,势必会对身心方面造成影响,耽误了学业。按照依恋理论,手机成瘾是因为个体在周围的客观环境里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与安慰,因而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替代的结果。因此,本文试对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做进一步调查研究,进而提出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式研究,以结构式问卷进行资料收集,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1 研究对象及取样方法

本研究以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为样本总体。取样方式是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主,另外向两位朋友说明问卷填写方式及注意事项后,委托他们在其所在院校以随机取样方式,共在三所院校随机抽取学生133人,全部都有手机。问卷回收后,废除无效问卷6人,得到有效样本127人,有效率94.3%。

表1 研究对象之人口学特征分布

2.2 研究工具

1、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

自编结构式问卷。该表包括三部分:(1)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年级、性别等;(2)手机使用状况。包括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使用时间段、用途、使用频率等;(3)《手机使用情况问卷》。以Young在1996年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 Addiction Test)为蓝本编制。该量表共有20个题项,采用1~5五级评分,属于自评量表。以被试在该量表上所得的总分来判定被者是否过度使用手机。总分≥40可判定为手机使用过度,即手机成瘾。其中40~60为轻度成瘾,60~80为中度成瘾,80~100为重度成瘾。经专家审定及学生晤谈,认为该问卷较好地体现了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使用,符合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实际状况,因而具有较好的效度。45天后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9。信度与效度符合研究的需要。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编制《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P50)。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越充分。该量表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因为调查对象是大学生,所以对量表中的部分措辞进行了修改。如将题项中的“同事、配偶、工作单位”修改成“同学、恋人、学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果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3.1 大学生手机使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大学生每日累计使用手机时间

表2 大学生每日累计使用手机时间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每日使用手机平均都超过了3个小时,约占用一天全部时间的14%。中国社科院2015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约为5小时17分钟[4](P53)。本调查少于其结果。

2、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

表3 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

本题可多选,旨在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主要在做什么。可以发现,主要用于微信、qq等即时类通讯,社交,网络聊天。其次为玩游戏。手机游戏五花八门,既有消闲益智类,也有动作冒险,飞行射击类等等,玩游戏也成为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一大目的。第三为浏览网页,包括看新闻、贴吧、论坛等。

3、手机使用的时段

表4 手机使用的时段

本题可多选,旨在了解大学生都在什么时间段使用手机。休息时使用手机本无不可,适当娱乐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疲劳。但调查发现,有34%的同学在上课时也有使用手机。课间休息时间短暂,本应用于上厕所或短暂活动以缓解长时间听课带来的疲劳,但73%的同学利用这有限的时间玩手机,然后上课后很多同学因疲劳而坐姿不正,甚至有的才去上厕所。自习时间更有82%的大学生使用手机。至于早、中、晚的休息时间,全部的大学生都会在这些时段使用手机。

4、手机使用得分分布

表5 手机使用得分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81.9%的大学生并没有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基本都控制在理性范围之内。但是也有18%的学生,属于轻度以上的手机成瘾,其中4.0%的大学生重度成瘾。

3.2 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的差异性分析

1、性别差异分析

表6 不同性别在成瘾得分与手机使用时间上的差异比较

经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手机使用时间上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通过访谈,分析这可能是由于男生有着更多的户外活动,以及更多的游戏爱好。在课余时间,很多男生选择了打球,寝室打牌,联网游戏等活动,倾向于“动起来”;而女生更多地选择了玩手机,或者几个闺蜜一边玩手机一边聊天的方式,倾向于“静下来”。因此造成了女生玩手机时间显著长于男生,但是不同性别在手机成瘾的程度和比例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女生虽然玩手机时间更多,但在上瘾程度上并没有比男生更多。

经统计分析,未发现在手机成瘾上存在着年级差异。

2、手机成瘾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表7 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维度上的差异

从上表可以看出,手机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维度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支持的利用度与支持总分上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成瘾组的支持利用度与支持总分都显著地低于非成瘾组。

表8 手机成瘾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可以看出,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均与手机成瘾的得分表现出负相关,但是只有利用度与支持总分的负相关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本文采用列联表分析(Contingency Table Analysis)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Student’s t test)分别对离散型和连续型指标进行检验,判断哪些指标对y不具有相关性,即判断哪些指标与y相互独立。

4 思考与建议

4.1 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堪忧

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每天机不离手,平均使用手机时间每天都在3个小时以上。大学是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可是每天都将如此多的时间花费在手机上,再除去吃饭睡觉上课的时间,每天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去学习呢?长时间使用手机必然会侵占其他活动的有效时间,影响对其他活动的参与。而且,调查中发现,在课堂、自习课,都有很大部分同学会玩手机,这势必会影响学业。手机的基本功能是打电话发短信,可是我们从调查中看到大学生使用手机更多是在社交聊天、游戏、浏览网页等,可见长时间使用手机不是必须的,使用时间也是可以减少的。

此外,长时间的使用手机,也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大学生减少了户外活动。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导致很多大学生反映视敏度下降严重,眼镜度数不断加深,眼睛干涩。部分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太长,或者夜晚超过12点依然在玩手机,导致神经兴奋过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睡眠障碍,神经衰弱,影响了日常的学习。有研究表明睡前使用手机等发光的电子产品1个小时,人体褪黑素生成会受到影响,人体生物钟会被打乱,使生理周期受到干扰,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进而影响机体新陈代谢与免疫力,诱发多种疾病。

其次,成瘾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上的病理反应。手机不在手上时,表现得情绪焦虑、烦躁,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宁,不由自主地想使用手机;手机上手,则精神兴奋,时间管理失控,不思寝食,欲罢不能,有些人则寡言少语,埋头手机,不问外事。多数大学生都反映出现过手机“铃声幻听”。

再次,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手机功能齐全,为大学生打造了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很方便地交友、逛街、游戏,甚至可以恋爱结婚,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使得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际交往活动必要性大大降低,很多大学生就懒得去交往或没有时间去交往,生活圈子日渐变窄,造成人际交往缺乏,生活中的孤独感不断增加。

从手机使用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非成瘾组大学生虽然在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两个维度上高于成瘾组,但这种差异并没有统计意义,而在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显著。可见,大学生手机成瘾并非由于其环境中的主客观支持不足,而是自身没有积极去利用这些支持。无论主观支持还是客观支持,如果不去利用,其效果就无从发挥,等同于没有支持。所以手机成瘾更应该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而非客观环境的结果,是大学生在可以得到社会支持的情况下,放弃了对支持的利用,选择了躲进手机的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困境。因此相应的教育对策应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为主。

对于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高校不能漠视,应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层面入手积极干预。

首先,加强手机使用知识教育。利用讲座、主题班会、校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手机使用知识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使用对他们身心健康影响的认识,帮助他们提高通过手机收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合理使用手机以帮助学习知识、拓展社交、娱乐身心。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重视建设更为丰富的校园文化,以更加活跃的社团活动、实践活动、文体活动吸引大学生放下手机,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化解大学生孤身在外求学的孤独感。很多院校,活动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参加者都是固定的一些积极分子,还有很多同学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成为局外人。校园活动要注意参与的广泛性,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第三,学校可以制定更为严格的措施,制止学生在某些场景下手机的使用,比如课堂、图书馆等,对违规同学加大处罚力度,使同学们有规可依,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四,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对手机成瘾的大学生,通过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鼓励他们与他人进行更多地交往,学习如何在交往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矫正“寻求别人帮助就是示弱、欠人情”的错误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主客观支持,充分发挥环境中支持的效用,逐渐从手机的虚拟世界里走出来,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困境。

[1]新华网.今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预计将超过5亿[EB/O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12/18/c_1113693869.htm,2014-12-18.

[2]凤凰网.谷歌发布报告:7成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上网[EB/OL].http://www.pingwest.com/google-releases-a-report-about-how-people-use-their-smart-phones,2013-08-01.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

[4]王俊秀.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Research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bile Phone Use and Social Supports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Jiandong

(YangquanTeachersCollege,StudentAffairsDivision,Yangquan045000,China)

With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 college students’ excessive use of mobile phones has aroused people’s atten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use, and makes a correlative analysis betwee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use phones more than three hours every day, and the girls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boys. They mainly use the phones for QQ and other instant social softwares, playing games, browsing the webs etc. They use mobile phones for a long time not only in their rest time of morning, noon and evening, but in class, self-study and after class. The analysis finds that there are 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phone addiction, no gaps between addiction and non-addiction groups in the social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upports, but the addiction group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on-addiction groups to the extent of support. Therefor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college students’ excessive mobile phone use should be intervened from cognition, emotion and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use; social supports

2016-05-16

王建东(1971-),男,山西文水人,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C913.5

A

1009-9735(2016)05-0124-04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大学生研究
智能手机是座矿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大学生之歌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