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自由的车夫

2016-12-14

中外文摘 2016年24期
关键词:马车夫车夫晏子

□ 吴 非

个自由的车夫

□ 吴非

去年到佛罗伦萨观光,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前,忽然有同行女士惊叫:“看,那个赶马车的,真帅!”那位马车夫30多岁,他把车停在街边,取下草料袋,松散地挂在马脖子上,马低下头吃草料,他则坐上车座,拿出平板电脑上网。我悄悄拍下了那幅图景。后来,我常看这张照片,也寻思:车走在但丁和米开朗琪罗徜徉过的路上时,他会轻轻地哼唱什么曲子呢?赶车时,他的心会不会神驰在那个时代?

那个自由的马车夫,令我遐想不已。

有老师给我看某市的高考作文模拟题,也是关于一名马车夫的故事。题目是这样的: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离去。”此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我觉得这个题目未必难写,问:“对审题立意,有没有什么规定?”回答是,多数教师认为文章立意“要符合主流价值观”。这一来我就糊涂了。作文考试,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考生能有自由思想和创造精神,表达合情合理,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就很好;但如有定规或不为人知的“潜规”,对善于思考的学生而言,就有麻烦。

比如,我先想到,那些有个人意志与趣味、不愿为官的学生,很可能视这个材料为平庸的励志故事,对鄙薄车夫职业、希望丈夫控制表情的车夫之妻的“荣辱观”嗤之以鼻;他很可能未必认同“为人要低调”“为人要谦虚谨慎”“要从善如流,知过能改”的“习惯性立意”,而想表达一点个人见解。这正是语文教学所期望的。

我的同事说:“你这种观点会害学生的,这回统一阅卷,为保险起见,要体现‘核心价值观’,哪里敢倡导‘自圆其说’。如果像你这样的观点,写成‘做一个自由愉快的马车夫’,很难及格,至多38分(满分为70分)。所以,一般考生只能‘顺杆爬’。”

我不生气,我看够了,只是仍然要说说不同意见。这车夫之妻难道不够低俗吗?她以离婚相威胁,把一个原本自由自在的人逼得小心谨慎,难道不是个害人精吗?我甚至认为,那个车夫可能还有些与生俱来的“人”的本能,不以赶车为贱业,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是一名快乐的马车夫。而他的妻子倒是很有奴心,认为晏子虽然身材矮小却有风度,像个核心人物,而丈夫位卑低俗,面部表情错误。只不过因为丈夫不以赶车为耻,便要离婚。不幸的是,车夫竟顺从了,他开始“摆正自己的位置”,低三下四,谦恭有礼。

我不明白那个马车夫何以不能得意,他只要尽职尽责,驾驶技术高超,不以势凌人,没有利用给领导驾车而谋私,就是个优秀的马车夫。

我看周围,路口那个打烧饼的汉子,夫妻店,开了二十多年了,仍然做烧饼,两个人都胖了;还有个理发匠,原先租了路边一间小屋,剃个头收3元钱,二十年了,换了个大房子,仍然忙他的“顶上功夫”,老婆打下手,两个人有说有笑。我就想,为什么“人们不到处生活”,就是因为人心思安,只要没有人扰乱他们,让他们自由地劳动,居家度日,这就是他们的梦想。如果他们的老婆因为丈夫在穿制服的城管面前趾高气扬就闹着要离婚,逼老公低眉顺眼做良民,或是也去弄套制服穿穿,这个社会就很难和谐稳定。

我至今仍在想佛罗伦萨的那位马车夫,如果那一幕被中国的励志教师看到,认为这个意大利的“司马”格调低,太太竟然不想让他当“大夫”,很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我估计他会莫名其妙,或许会很鄙夷,因为他和他的马习惯了那样的生活,走惯了他们共同的道路。那个自由的马车夫,在“嗒嗒”的马蹄声中,他的思想在自由地飞翔,他是在享受啊!

(摘自《杂文选刊》)

猜你喜欢

马车夫车夫晏子
“三个车夫”之鉴
晏子不辱使命
晏子使楚
人力车夫
少妇帮夫改骄矜
徐悲鸿向马夫赠“马”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
你是第几个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