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飞机传奇
2016-12-14□谢佼
□ 谢 佼
红军飞机传奇
□ 谢佼
原型“列宁”号
《铁血红安》中,飞机参战攻破黄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参战的飞机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列宁”号。
1930年3月16日,国民党空军上尉龙文光驾驶O2U“海盗”式侦察机,由汉口飞往河南开封执行任务,返航时遭遇大雾迷失航向,油料耗尽后,龙文光将飞机迫降在河南省罗山县宣化店陈家河河滩上。飞机引起附近红军注意,钱钧(1955年授中将,与许世友一样出身少林)率领手枪连俘虏了龙文光及飞机。龙文光驾驶的O2U“海盗”式侦察机,是1928年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署长张惠长从美国钱斯沃特公司购买的20架O2U之一,这一批次飞机的飞行员都是由广东航校第3期毕业生来担任的。O2U款又名美制可塞侦巡机(Corsair),1925年由美国钱斯沃特公司研制,1926年11月试飞成功并且飞行成绩良好,速度比一般双座飞机要快,媲美当时主流的战斗机,其飞行稳定性也非常好,因此也被作为教练机使用,其机身也容易做维修。
钱钧得到飞机后,鄂豫皖军委立即指示将飞机运往根据地新集(今河南省新县卡房乡)。飞机4个机翼被拆卸分开运输,150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组成搬运队,沿途工农政府又组织4000多人协助,历时半个月,才被运送到目的地。徐向前亲自说服了被俘后的龙文光,后者决定加入红军。他和红军技术人员把拆散的飞机重新组装起来。O2U机身骨架为钢管焊接主梁再加铝合金支架而成,前机身为铝合金蒙皮,后机身为帆布,前座位被油箱包围,机翼为桦木制而上方主翼向后掠4.75度。起落架为后三点式固定起落架,有伸缩式减震器。从龙文光迫降时的难度看,该机滑翔能力强,飞行平稳,遇大雾燃油耗尽仍可平安着陆于河滩,起落架设计可靠。
虽经拆卸、运输、隐蔽保存和重装,但这架O2U飞机仍能保持良好的飞行能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军用飞机。徐向前还代表苏区政府将其命名为“列宁”号。红军修复“列宁”号,绝不是为了摆设,而是为了实战。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架飞机不仅是红军蓬勃发展的见证,更体现出红军指挥者对制空权充满前瞻认识的独到眼光。但新的问题来了,汽油从哪里来?当时苏区面临围剿,点灯都没有煤油,只有菜油。但红军的俘虏里有国民党军第34师师长岳维峻,岳维峻的女婿是个大商人,他时常来苏区探望被俘的岳父,后来红军就是通过岳维峻的女婿,从武汉购来了3000多公斤汽油,解决了燃油问题。红军还在鄂豫皖根据地新集、紫云、金家寨等地各修建了一处简易机场。其中新集机场,占地达到100多亩。1931年,鄂豫皖军委在新集设立航空局,龙文光任局长,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航空局。
1931年9月,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与龙文光驾“列宁”号从新集起飞,在河南固始、潢川一带国民党控制区上空实施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空中侦察。“列宁”号还飞抵京汉铁路南段和武汉郊区上空,投撒大量传单。《扫荡报》曾刊登消息:“共军飞机近日曾连续骚扰潢川、汉口等地,我方幸无死伤。军方通令各地严加防范。”武汉一些重要军事目标,还因此实行了灯火管制。飞机在红军对抗国民党斗争中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飞机绑人不靠谱
当然,“列宁”号最著名的战斗,还是《铁血红安》里所再现的黄安空战。那也是它的首次空战,是红军的首次空战。那么,电视剧中,男主角刘铜锣把自己绑到了飞机机翼上,身背一筐手榴弹往下扔,这究竟符不符合事实呢?我们先来看看“列宁”号O2U海盗侦察机的性能参数。
O2U机长7.32米,机高3.35米,翼展10.97米,油箱容积500升,空重1021公斤,总重1680公斤,最大速度236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45公里/小时,最大航程724公里。发动机是普惠R-1340“黄蜂”发动机,动力为450马力,因为早期的双翼飞机发动机功率小,所以升限只有6126米。O2U“海盗”侦察机与当时的双翼飞机不同的是,它可在机腹挂上一枚约227公斤(500磅)的炸弹,能集教练机、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为一体。不过,它的机翼为桦木制成,无法承受过大的重量,最多只能装载2人。
再看一下真实的历史。1931年11月,国民党军第69师赵冠英部1万多人驻守黄安。红4方面军围困黄安1个多月,县城久攻不下。徐向前部署对“列宁”号进行改装,做了2个挂弹架,安装在“列宁”号的两翼,用两枚迫击炮弹代替炸弹,由龙文光驾驶,由陈昌浩督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攻打黄安县的战斗。飞机虽然参战了,但却并没有去轰炸城门。徐向前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是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陈昌浩曾坐上它穿越白区,去过皖西根据地。他那时才27岁,干起来真行,也有办法。怕驾驶员不可靠,在白区降落,就带上手枪,拿着手榴弹,逼他听指挥……那天白天,陈昌浩坐上飞机,(在)黄安上空扔炸弹,散发宣传单,骚扰敌军。”通过播撒传单,并选择向守敌指挥部精准投掷加装的2枚迫击炮弹,“列宁”号给予守敌以沉重心理打击,赵冠英弃城南逃,围城红军乘胜追击,全歼逃敌。
也就是说,“列宁”号没有去攻城门,那么在“列宁”号上扔手榴弹靠谱吗?从前文的飞机参数里可知,“列宁”号载重600公斤,除了两个大活人龙文光和陈昌浩外,还有2枚迫击炮弹,此外还能装几枚手榴弹?瞎扔这几枚手榴弹作战意义何在?当然,他拿手榴弹了,但徐向前的回忆录也写得明白,那是担心“驾驶员”不可靠。那么,不说陈昌浩,《铁血红安》里的刘铜锣扔手榴弹靠谱吗?以“列宁”号的作战飞行高度和超过145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坐后排的陈昌浩未经训练,投手榴弹的精度基本不可能命中目标。换个角度参考,不考虑飞机的高速及失重等空中因素,在时速80公里的汽车里,把一个酒瓶扔进10米外垃圾桶里,需要何等精度?
所以,历史上的黄安之战,陈昌浩确实乘坐“列宁”号参战了,但他是侦察敌情、维持震慑,是临机督战、发布攻击命令。整个作战是系统的空军作战,有燃料补给,有机场,有计划。在具体操作上,是飞行员操作飞机投弹,不是把人绑在飞机上甩手榴弹;是破坏敌人指挥部,不是战术上炸城门。“列宁”号的首战告捷,靠的是科学,是合理指挥,不是赌运气,更不是异想天开。
红军不止有一架飞机
事实上,红军不光有“列宁”号,还曾在漳州作战中缴获过另外2架飞机。
1932年4月12日,红军攻克漳州外围龙岩,敌机前来侦察,红军第33团副团长陈冬生架起机枪打中了飞机,飞机中弹后飞走。20日红军占领漳州,陈冬生率部占领桥南机场,发现有2架飞机,被他击伤的那架是其中之一,机身有弹孔,座舱里有血迹。这架飞机由于还能飞行,因此被命名为“马克思”号带走。另一架命运不详,估计是因为不能飞行了,在撤离时被破坏。
根据台湾航空史名家黄孝慈先生考证,国民党军记载的这架红军中的“马克思”号飞机,是一架德·哈维兰DH-60“蛾”式教练轰炸机,后来曾经轰炸过赣州的国民党军阵地。漳州战后,红军第1军团政委聂荣臻乘“马克思”号从漳州飞回中央苏区首府瑞金汇报战况,中央苏区还特意在瑞金抢修了一条简易跑道。
“列宁”号和“马克思”号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影响。特别是“列宁”号,蒋介石先后调集几十架飞机参战,想正面将其打下来。龙文光驾着“列宁”号在几次惊险遭遇战中,都躲避开了敌人的围追阻截,还将一架敌机击伤,取得丰硕战果。
但面对国民党军数次围剿,红军处境日趋艰难。由于不便携带,且缺少备件,1932年8月,徐向前下令将“列宁”号拆散埋藏。“马克思”号在执行了一段时间任务后也寿终正寝,为避免它落入国民党军手中,红军将其销毁。不久,龙文光在突围中与红军失散,1932年9月10日,他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3年8月9日,龙文光被国民党政府以“带机投匪”罪处死,年仅34岁。同年底,龙文光被中共追认为革命烈士。
1951年9月,国防部副部长、湖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率团前往大别山慰问老区人民时,老乡用锄头将埋藏了20年的“列宁”号分体部件挖了出来,献给国家。但由于当时人们对文物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列宁”号的部件后来并未得到妥善保管,只留下一张机身部分照片。
(摘自《世界军事》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