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言的模因研究

2016-12-13沈忱宇刘洁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模因语言

沈忱宇 刘洁

模因的概念自被提出至今已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使用。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领域更广,速度更快,用户参与度更高,是现下语言模因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通过语言模因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以期能为新媒体环境下语言模因的成因和社会化影响有进步发现与思考

模因与模因类型

1.模因论的起源

1976年英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出版的著作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了模因(meme)的概念——人类文化中也存在一种类似基因的遗传单位。而后,国内外学者针对模因这一概念,从遗传学、生物学、语言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观点,不断完善这理论体系,时至今日模因及其相关理论已成为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热点之。

作为种文化基因,模因的存在与传播必须依赖各种载体,本文以新媒体语言作为此次模因探究的主要载体,探究新媒体平台上形成的特色化语言模因与新媒体本身的传播特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模因传播类型

本文引用何自然学者依据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的不同将模因划分的两大类型进行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

基因型,即信息内容相同但传播情境不同,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我想静静”等2015年度网络流行用语都属于基因型的语言模因;表现型,即信息的形式相同但具体内容不同,如花样XX、中国好XX、最美XXX、让XX飞、XX去哪儿等。简而言之,基因型的网络用语模因是网友在新媒体平台上根据语言情境对已形成的语言模因的“借用”,而表现型是网友对已流行的语言模因进行创意型“填空”。

3.人人都爱说的强势模因

那些被复制的保真度高、被复制机会多、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的模因我们称为强势模因(何自然,201 3),弱势模因则相反。依据资料调查分析,笔者发现语言结构清晰易模仿,内涵风趣(自嘲性)能引发网友情感共鸣的语言较易成为强势语言模因。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就可以衍生出很多句子: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任性的体重说涨就涨,刚发的工资说没就没,亲情的火苗说灭就灭等,在网络上传播量极广,足见其复制能力之强。

弱势模因则相反,通常由于表意不明所以不易受到人们关注并加以使用和传播。值得强调的是,在新媒体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社会环境下,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会随网友的语言需求或背景事件变化等因素而相互转化,这也更要求媒介对语言模因传播与塑造的愈发重视。

新媒体的传播

1.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在现代社会,由于新媒体的普及使得每个使用移动终端的受众在成为信息接收者的同时也成为了信息的传递者与制造者。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浏览信息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与信息互动、再传递,甚至再创造的权利。现下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信息来源的范围更广,舆情载体的形式愈发多样,传播主题的互动程度高,民意表达的更真实,舆情危机形成的突发性凸显以及意见观点易偏颇。

以上这些传播特点的形成不仅对新媒体语言模因的多种表达方式及表达内容产生影响,对社会化语言交流、学习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新考验。

2.新媒体语言模因的特点

正是由于以上总结的新媒体平台传播特点,导致新媒体语言模因往往脑洞大开,异彩纷呈。新媒体语言模因基本表现为以下几种特性。

快速性与流行性。即网友依据在新媒体上曝光的某个新闻事件的发生迅速做出反应,即时创造出与事件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如2015年,一封仅10个字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立马引爆了微博、微信朋友圈,被众网友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广泛运用到各种语境中成为201 5最火的网络词语之。

创新性与娱乐性。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谐音、简缩、拆分等赋予了该语言模因创新性的可能。当在新媒体平台上出现一种新的语言模因时,奇思妙想的网民便能利用该模因而创造出无数内容。

多样性与不规范性。网友接触国外网络文化的机会不断增多,类似A站、B站等弹幕网站受到年轻网友的青睐,网友对网络语言模因的接受范围也显现出更加的多样性与不规范性。如数字符号:2333、6666;拼音符号:prprpr、LOL;方言词汇:额滴歌神呀、怀神;中英文混搭:o不ok、hold住等。

新媒体语言的模因分析

1.新媒体语言模因的成因

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Blackmore,1999)而要想成为成功的语言模因需要具备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上,语言模因的载体必须满足能产性高、经济性强、实用性好等特点。如酱紫(这样子)、我宣你(我喜欢你)、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以上这些网络“新词”虽然不规范,但是或表述方式时尚或表达内容丰富,因此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中颇有市场。

外部条件上,有相关事件背景,能满足公众心理表达需求度的模因更有机会成为强势模因。如2012年浙江卫视举办的大型励志类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收视爆红后,许多商家、人物都趁节目走红主动冠以“中国好XX'的头衔,吸引受众关注。

而近年来流行的“X婊”、“网红”、“拼爹”等语言模因则表达了普通民众情感上的诉求和发泄,公众心理即成为语言模因形成中的另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同理,社会文化氛围对语言模因形成亦有重要影响。一个社会越民主越有活力,思想也会越活跃,活跃的社会思想氛围则会投射到公众的日常表述内容中。不管是“富二代”、“官二代”还是“X婊”、“拼爹”……这些讽刺性语言的流行从侧面也说明了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宽松和包容现状。

综上而言,新媒体语言模因的形成,必须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新型媒介载体的快速性、多样性、创新性等特征,在相关事件背景出现时抓住时机迅速制造语言话题,激发公众心理表达诉求,引导公众产生情感共鸣,引发模因的进一步复制再传播。

2.新媒体语言模因的社会化影响

新媒体语言模因因其生成速度快、受众参与度高等特点,能比传统媒体更快速的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时尚用语。在日益包容化的社会环境下,新媒体语言模因的产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需要注意规避的消极方面。

积极方面,正如前文所说,新媒体使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创造传播者,流行性强势语言模因的产生往往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心态,甚至是民意诉求的另一种表现。这种现象打破了以往弱势群体声音难以受到关注倾听的状况,让普通民众也有了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可能。

消极方面,由于新媒体的广泛参与性使新媒体的语言运用环境相对复杂多样,这尤其对还未形成成熟语言逻辑、树立正确三观的学生群体学习汉字汉语容易产生影响。网络语言的无规范化在传统学习中演变出的“火星体”、“梨花体”让看的老师无法判定学生的汉语水平。

以笔者调查来看,宽松的新媒体网络环境,日益多样化的新媒体语言模因的诞生是整个社会文化进步的产物,这种进步是民主化社会的表现,我们无法规避或视而不见。针对网络语言模因我们应保持客观的态度,不应故意克制其传播,抑制网络文化的正常发展,也不应过于放纵任。广大网民既学会创造性包容性的接纳网络文化,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与社会责任感,面对网络中低俗易引起消极社会影响的用语,广大网民应有谴责和阻止传播的义务,同时各地网信办、网警也应担起责任,对恶性网络传播也绝不姑息。

猜你喜欢

模因语言
语言是刀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我有我语言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论语言的“得体”
模因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