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与科技双重逻辑下,当代艺术如何寻求突破

2016-12-13王妍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最大化当代艺术商业

王妍

当代艺术与商业

谈到当代艺术和商业的关系,如果说商业需要的是资本的不断积累,而当代艺术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升华,两者的交集在于它们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商业必须尊重当代艺术,给予其真正的生长土壤,遵循当代当代艺术与生俱来的东西。最终形成个有价值的当代艺术花园,既可以获得商业市场上的极高的品牌品质认可,又能从学术到实践真正成为文化当代艺术节肯定的奇迹。当代艺术可以为商业打开市场的大门,那么当代艺术与商业融合又将要如何突破呢?面对商业作用下艺术如何寻求突破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商业的本质是追逐利益,利益最大化的。而艺术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要让艺术最大化,因此商业与艺术是充满了矛盾与冲突。有的追逐利益最大化,例如:中国电影,烂片确实高票房,追求艺术的电影呢,在欧洲不断拿奖,但是却没有票房这两种极端现象。中国当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一个是商业道路,另一个是精英道路。如果当代艺术要走上商业道路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这一模式的规律,首先我们要控制的是成本问题,因为一件物品一旦碰上了商业,大批量的生产,生产者要获得利益,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然后是视觉,因为我们这个“商品”虽然构成了买卖关系,它是一件当代艺术的作品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然后是质量、数量、体验感这些都是我们要在商业模式下让我们的当代艺术作品成为“商品”所要考虑的问题,确保作品不会再这种商业模式下变得和其他复制或者纺织品那样,无论是电影还是视觉艺术产品。然而当代艺术也可以发展精英模式,不管市场,只是一味的追求艺术。由此我们总结出来当代艺术如果倾向商业时,表现出来的是利益最大化;当代艺术倾向纯艺术时,艺术则是至高无上的。

当代艺术与科技

科技对与艺术来讲,是美学架上技术的产物。在定的程度上,科技介入大大加强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同时高科技的审美产品,加快了审美感意义上的节奏,与传统审美感知意义上的那种暂时超越生活、需要我们“慢下来”式的节奏是相矛盾的。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科技的发展,新的媒介、新的技术环境下,也必然要有新的艺术表现、艺术接受的方式,以及应对这些状况的新的美学视野。例如则案例科技同当代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荷兰艺术家伯恩德诺特-斯米尔德(Berndnaut Smilde)发明了一种机器叫“Nimbus”,它能将房间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起来,再辅助特殊灯光照明,就形成了栩栩如生的迷你“雨云”。利用造雾机喷出一些烟雾,配合预先计算过室内湿度及温度的数值

据说亮度也有纳入考量,在室内塑造出十分拟真的云朵,它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却十分美丽,能够奇妙地移动。这套极其精确的方案必须保证温度、湿度与光照都恰到好处。当一切准备就绪,斯米尔德打开机器,将房间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起来,再辅以特殊的灯光照明,营造出转瞬即逝却伸手可触的云朵。云朵维持的时间相当短暂,只有30秒,必须马上拍摄下来,让人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浮云”。一切,像魔术一样,超级真实,又超越现实。因为此项发明,斯米尔德被时代杂志评为“无价的艺术”。不仅如此,时尚界也很欣赏他的创意,老佛爷、杜嘉班纳的创始人都参与了他的“云艺术”。有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科技为当代艺术提供个新的表现手段,丰富了表现内容,拓展了表现的空间,增强了表现力与观赏性。日本美学家今道有信在《关于美》提出,“艺术给人类带来了希望,艺术并没有遭到现存技术社会的破坏,反而依靠技术的发展,对技术发展带来了非人化,发生着抵抗作用……在今天,技术已经使社会改变了体质,艺术却在这个体制中,站在技术的对面、与技术竞争,反抗那种体制的压抑,热情地保卫着人的真正价值。”辩证地看,艺术是人文价值的体现,科技则代表着工具价值。传统艺术由于对于科技依赖性并不强,艺术家的主体性则特别强大。技与艺术融合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和科技价值造就出更为丰富的当代艺术,相信二者将会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论

因此在商业和科技的双重逻辑下,当代艺术应该结合商业和科技进行突破而不是味的远离它们。商业对艺术来讲,就是艺术的经济化;科技对艺术来讲,是美学和技术的产物。然而当面对面对科技的作用,科技对人们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和审美结构具有积极作用,能改变人的感知、理解、想象、审美创造。当代艺术家们应该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有比较宽泛的知识结构,结合这些创造出更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

猜你喜欢

最大化当代艺术商业
当代艺术看得懂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商业前沿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