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元素应用研究

2016-12-13马兰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陶瓷材料肌理陶艺

马兰

建筑的功能性需要由材料来维持,而陶艺是材料的艺术,与建筑存在一定的关联。追溯人类发展的历史,陶瓷很早就被作为基本的材料运用于建筑当中,与环境融为一体。伴随着现代人“环境设计”观念的觉醒与进步,陶瓷材料运用新的创作手法、新的形式介入建筑空间中。现代陶艺的运用使建筑更加艺术化,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之上的精神提升,而且,对于现代陶艺的自身发展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这样既可以在建筑环境设计这个更为宏观的现实的视野中来发展现代陶艺,又可以用陶艺装饰元素丰富和创新建筑的形式。

建筑空间内的陶艺元素界定

1.现代陶艺的概念

现代陶艺是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用特有的形式语言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中国的现代陶艺的发展开始于80年代末。现代陶艺脱离了传统陶瓷的母体,进而独立发展,成为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2.建筑空间环境中的现代陶艺的概念

陶瓷元素以现代陶艺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中,它不再仅仅作为单纯的陈设装饰,而是融入当地的文化背景、环境功能,又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表达现代人们的思想、意识、感觉价值观念。

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空间的必要性

建筑与陶艺的结合,说到底就是艺术材料的应用创新。后现代主义开始倡导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艺术转而面向大众的生存空间。带着建筑空间艺术化、意识化的理念,现代艺术与建筑工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生活环境的改造。作为现代艺术的种表现形式——现代陶艺因其独特的、符合公众审美理念的艺术表现力,融入到建筑空间当中来。

1.陶艺应用于建筑空间的发展历程

虽然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源于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但是陶瓷材料在历史中很早就被运用于建筑之中。早期的陶瓷材料大都以实用性的建筑构件为承载体,附以装饰性的整体处理。我国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开始使用陶制建筑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建筑材料被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代替。建筑的功能性被放大,建筑空间环境呈现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统一感,直到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重艺术在人们生活空间的重要作用。

2.现代陶艺装饰的视觉表现的优势

陶瓷之所以成为早就被用于建筑中的材料之一,主要原因在于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应用,发现了它的特殊性能。

(1)现代陶艺材料的自身优势

现代陶艺元素的泥性语言是非常具表现力的。釉色极其丰富,不同的烧成手段也会增加其效果的变化。这也是陶瓷材料在视觉效果上最具特色的部分。

(2)陶艺材料的功能优势

陶艺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现代陶艺元素的泥性语言是最具表现力的艺术载体,这是陶艺介入建筑空间的独特的功能优势。并且泥料作为建筑材料来说有环保优越性,与天然石材相比它可塑性更加丰富,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它无污染、无辐射,并且不会因日晒而褪色,经久耐用。

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表现形式

建筑空间内的现代陶艺装饰元素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存在于建筑内环境和存在于建筑外环境中的两大类。当陶艺作为装饰元素处于室外空间当中时,作品在造型、色彩、结构大都极具视觉冲击力,概括而大气。而建筑内环境中的陶艺作品处于相对静止的空间,因此,作品层次分明,主题具有丰富内涵。

1.建筑外环境中的现代陶艺

(1)现代陶艺壁画

壁画在人类建筑发展中有着巨大的贡献。釉色变化多、材质肌理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都使其成为建筑空间里的一门特殊的视觉艺术。米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设计制作的大型陶艺壁画,主题突出、色彩鲜明、气势恢弘,既打破了单调的空间格局,有生动有趣充满了时代气息。

(2)陶艺砖

建砖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材料,存在建筑的外部表皮,虽然仅仅作为建筑的“皮肤”,但砖代表了工业、艺术与建筑之间的种有趣的并列。意大利尼诺·卡如索如的系列砖建筑作品《法国马赛地铁内墙》、《葡萄牙科茵布拉圆形建筑》等都是代表之作。

(3)建筑陶艺墙

建筑陶艺墙以陶瓷作为基本材料,通过个性化的创作手法表达环境艺术理念。它是种建筑师想要呈现其建筑理念理想时经常采用的艺术形式,通常以单体的或群组的形式出现。英国的罗伯特·道逍森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将瓷砖和网格拼贴。抽象的几何图案转印到标准瓷板上,并利用形式组合的不同排列和不同视角,使人产生幻觉和错觉,使画面和空间更加生动。

2.建筑内环境的现代陶艺

(1)现代陶艺陈设

陈设陶艺在室内空间中有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室内空间中的现代陶艺陈设物品,将精湛的陶瓷工艺、文化、艺术品位呈现出来。虽然所占的空间位置并不太大,但与其它方面的呼应,对形成整个环境质量、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2)室内陶艺墙

室内装置墙面是陶艺元素在建筑空间的重要表现手段。中国陶艺家朱乐耕在给韩国麦粒音乐馆做的

系列陶艺内壁装饰,不仅仅表现出了具有音乐般节奏感的陶瓷韵律的美感,同时让人通过这徒弟岩石般的肌理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感,仿佛置身于自然当中,且在观赏性的同时极具功能性。

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的应用方法和设计原则

建筑是公共环境艺术的主角。随着新观念和新技术的发展,公共空间中的环境陶艺的概念深入人心,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建筑中现代陶艺的形式法则

(1)重复

“重复”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形象反复排列。这种表现形式使艺术作品产生种秩序美,而把这种秩序性加以集中和夸张,便更加突出其审美功能。

(2)气势与视觉冲击力

建筑中现代陶艺的气势构筑主要来源于三面:体积、体量、节奏,这三者相互融合。视觉冲击力是指通过视觉感知所产生的触动人心的艺术效果。视觉冲击力的形成通常可以通过加大体量,渲染色彩,加强肌理、光线等的对比来达到。

(3)肌理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变化。不同的肌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制作肌理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使观赏者产生不同的心里感受,并获得自由的联想。

2.建筑空间中现代陶艺的设计原则

建筑空间中现代陶艺需要考虑城市生态环境,但更应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现代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

(1)与建筑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原则

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其主要任务和最终目的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必须与整体环境及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应根据建筑规模和环境特点来确定作品的空间、结构、功能、体量、位置、材料、色彩。实现“建筑-建筑陶艺作品-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2)功能性原则

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除了具备自身独特的美学和文化意义,还必须兼具环境艺术所包含的使用功能。通过其主题内容、造型、色调等形式来体现出该建筑的功能特性,也能反映出作品的艺术品位的高低。

(3)文化可持续性原则

由于处于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面对的是公众,所以艺术家要尽量减少作品中的个性化元素,注重结合大众审美和民俗元素。从而使其与公众或群体的审美、文化共识相连。

结语

陶瓷经过历史的积淀,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是其他材料都达不到的。我陶瓷艺术融入到建筑中来,有百益而无害。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将现代陶艺装饰元素会是建筑空间设计的优先选择,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需要更加明确陶艺与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关系。

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建筑与陶艺的结合当中去。积极开拓新元素,拓展新思维、新观念,创作出优秀的建筑与陶艺结合方案。

猜你喜欢

陶瓷材料肌理陶艺
CeO2稳定ZrO2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高熵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