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青年劳动者就业因素探析

2016-12-13王建光余项科

人民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失业劳动力

王建光+余项科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劳动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劳动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到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决定着我国改革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因而加大对劳动就业问题的探究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劳动就业 科技 经济 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劳动就业既是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一个国家劳动就业情况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关键作用,而如何保持就业稳定,也是经济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及人民群众都极为关心的问题。就我国来说,劳动力就业问题直接关乎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秩序能否保持稳定,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如何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就显得非常关键。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需求不足,就业压力较大

一是就业压力较大。从世界范围看,2012年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到了世界大范围地区,整个发达经济体都可能陷入中长期低迷,我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就我国来说,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城镇下岗分流人员、部分离退休人员和其他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人员带来的巨大压力,加上当前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改革的特殊时期,内外经济失衡,这些都使得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2009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已达到921万,2010年为908 万, 2011 年为922 万。从这些数字来看,我国就业压力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数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有效缓解,我国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是劳动力需求不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处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积极转变的时期,因而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能再吸收劳动力,部分企业甚至需要裁减劳动力。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新开办的企业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本重新吸收劳动力,但是这部分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是极为有限的,且对劳动者素质要求很高。同时,我国经济的增长也很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带动力逐渐变小。

三是低素质劳动力再就业难度大。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教育水平仍然处在较低阶段,不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教育水平低,人们掌握的技能低,知识文化层次不高,因而再就业机会几率低,制约着就业规模。另外我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继续深造的人群也非常有限,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对人才素质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滞后性都使得就业人群素质和就业单位的需求产生了较大冲突。

四是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不合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一种怪现象:一边是急需用人的企业招不到人,另一边是应聘的大学生屡屡受挫,导致了就业市场“供”与“求”的严重失衡。究其原因,除了部分企业用人标准匹配偏差外,大学生个人能力未达标、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在行业选择上一方面青睐待遇优厚的外资企业,一方面难以抵制公务员、事业单位“铁饭碗”的诱惑;在地域选择上,大学生倾向“北、上、广”等发达城市,而对国家建设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认可度不高;在价值追求上,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就业观念上,一方面赞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方式,一方面又很难打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这导致一些大学生一直停留在择业状态中。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首先,科技进步会引发产品需求的变化,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改变就业结构。科技进步会不断导致新部门和新行业的出现,也会导致原有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不同部门受科技进步影响,在设备、原材料、劳动等要素投入上都会相应改变,从而导致产品数量、质量、种类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在不同部门中会对其产业结构造成影响。并且,产业部门生产要素的变动会对社会的生产资料需求产生影响,这些需求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产业部门的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循环。

其次,科技进步通过资本构成影响就业。该机制主要是科技进步首先对资本有机构成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就业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应提高,产品和资本劳动力需求的逐渐下降,对于就业量的需求必定减少,部分劳动者只能从生产中被游离出来成为失业者。科技在提高了生产率的同时,改变了资本有机构成,使得可变资本降低。同时科技进步导致的资本积累的加快,也能造成资本有机构成改变。根据资本逐利的特征,必然会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加速运行,从而又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其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表现在追加资本的技术构成会不断提高,原有资本的技术也会逐步创新。从劳动者角度来看,资本构成的提高,会增加对劳动力排斥的幅度,企业为了逐利必定会解雇部分劳动者。另外,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带来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如果劳动者不能具备这些技能,那么在职位空缺和失业的情况下,将可能面临摩擦性失业。

最后,科技进步通过人力资本影响就业。所谓人力资本,指人自身含有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能或身体素质,二是智能或文化素养,三是道德素质。科技进步改变了企业生产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使得部分劳动者结构性失业。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行业、工种、岗位对于人力资本产生了更高的需求或需求产生了变化,所以从企业角度来看,高技能劳动力、能够快速掌握新技能的劳动力会更受到欢迎。科技进步使得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现有人力资本供给,加上低技能需求和现有人力资本供给相比又较小,所以就造成了部分劳动者的结构性失业。同时,科技进步也会拉大不同技能的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促使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随着高技能、高教育水平劳动者就业机会和收入情况的不断好转,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对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刺激性的信号,从而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我国目前初级、中级人才已经出现富余,而高级人才仍然比较匮乏,因而不少知名企业都开始加大高级人才的培养力度,施行人才阶梯化晋升、成长的培训模式,从而增加高级技术人才。

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关于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西方学者大都偏向于两者关系的一致性。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等的不同,我国经济增长和西方经济理论具有一定的不符合性。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都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至今,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9%,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增加,但是我国的失业压力却有增无减,这和上述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一致性存在悖论。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刺激,经济增长一直处在较高水平,但是就业增长率却从3%降到1%,之后也一直在1%左右徘徊。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经济持续增高的同时就业弹性不增反降而且呈加速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作为近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光明的产业,本应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自1992年以来,就业产业的就业比重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最高时的2005年也仅为31.4%。“奥肯定律”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失效,反应了我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口总量大、体制变动、资源禀赋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变化、劳动者素质偏低以及国家竞争和技术进步。

社会保障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相关立法体制下的收入再分配,能够帮助困难居民、失业人员渡过难关,保证基本生活,具有福利性和救济性等特征。其中,社会保险能够对市场的供需情况产生影响,带动就业率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都使得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呈现出失业率上升和消费不足等现实问题。因而社会保障需要认清现实,转变就业形势、刺激消费等把握自身和劳动需求的关系,从而对劳动就业形成正面刺激。但是当前受到金融危机环境的影响,社保事业中也出现了部分对就业不利的因素。社保缴纳率的持续不变使得其本应对于劳动供求关系具有的调控作用受到限制,失业率上涨。经济周期的变更下,如果社保费率随之变动,即在市场需求过大,劳动力市场供给有限,应提升社保率。通过减少企业费率能够扩充综合劳动需求,帮助企业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劳动者的缴纳费率,能够变相的帮助劳动者提高报酬,扩大消费需求,对市场形成积极的消费影响,同时部分劳动者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自身的技能培训上,提高就业竞争力。

此外,社会保障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除了体现在对失业人员提供基本保障外,还应主动防止失业,扩大就业需求。政府在对失业保险金的支付体系的优化配置下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一功能。不过当前我国在失业保险金额上过于重视其保障功效,而忽视了对再就业和主动防止失业的投入,因而应当更新观念,加大投资人力资本力度,比如把保证生活资金和再就业扩充基金比例适当变更,提高后者比例,用于对失业人员的培训上,以丰富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信心,从而帮助他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而只有这样失业保险对劳动就业的积极影响才能真正实现。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就业问题的复杂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市场范围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国家分工的日益深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现象,由此也加剧了各国就业问题的复杂性。

首先,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实现了全球配置,引发了就业岗位的流动。由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普及,就业和生产摆脱了地理位置的束缚,通过互联网,劳动者可以实现远程就业,同样生产、服务领域也都实现了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本身具有的劳动数量优势逐渐凸显出来,而且随着劳动者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优势也愈加明显,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加入到投资阵营中,这就会推动资本雄厚、致力于发展跨国业务的跨国企业生产基地会逐渐向薪资水平低、劳动力丰富、税后优惠的地区大规模转移,利用生产的全球化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这一过程也推动全球产业的重新整合,每个国家都可能成为国际产业网络中的一个环节。而跨国公司在国家分工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寻求生产链的有效切割中,会逐渐把技术层次低但是劳动力成本高的生产环节移出本国,促使这些低技能就业岗位大规模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必然会导致对本国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冲击。事实上,也只有这些一般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才可以使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土地、资源优势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并解决国家面临的结构升级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产业对本国造成的冲击。而这个过程中,新兴产业必将应运而生。

其次,全球化下移民浪潮也导致了就业岗位的流动。移民队伍在全球化中的扩大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现象,每年都会有大批劳动者到薪资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地区工作,而且这种移民多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为主。以我国为例,发达国家逐渐放款的移民政策,包括其他高薪聘用、合作科研、资金支持等手段已经成为我国高素质劳动力人才逐渐外流的有利条件。而这些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外流将会对我国发展实力造成一定的削弱,但是外流人才带回的外汇、科技信息、资本投资也会提高国内劳动者的收入,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而一些低技能、非熟练劳动力的流出,能够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进行释放和缓解。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以及经济全球化等是影响劳动就业的几个主要因素,因而政府、企业、社会、劳动者个人只有对这些影响劳动就业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究,采取积极的优化调控政策,才能够有效减轻不良影响对劳动就业的作用程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夯实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分别为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硕士和日本同志社大学讲师、法学博士)

【注:本文为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以中日两国为例》(项目编号:s201502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饶勇:《我国目前就业现状及对策》,《人口学刊》,2011年第2期。

②周艳,邹贵福:《对于大学生选择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岗位的思考》,《消费导刊》,2012年第3期。

③张二震,马野青,方勇等:《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的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④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责编/杨鹏峰 贾娜(实习)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失业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五问失业保险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