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推行业,你不知道的江湖
2016-12-13黑马
黑马
地推是地面推广人员的简称。目前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或者移动应用程序的推广。通俗地讲,就是那些支个摊位,让你用手机扫描他们的二维码或者关注微信号的人。
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如果试图将地推落地全国,每个城市组建20人团队,恐怕没有几个创业公司吃得消。于是,找第三方地推公司成了必须之选。
莽林市场
一款针对年轻群体的APP,今年9月上线,开始进行校园推广。地推负责人钟典一直在接触地推渠道,发现水深且浑,乱象丛生。9月初,钟典在北京一大学的推广中遇见了学生小A,文质彬彬,说自己手下有几个大学生,大学生手下还有兼职多人,可以帮忙地推。
按照以往公司自己地推的经验,在校园中摆个摊位安排几个人,一天最多可下载两三百个。可小A第一天就推出了6000个,服务器都快承受不住了。
紧急叫停。钟典也开始追查这部分数据,开启“反作弊”模式,发现作弊率高达90%。如,同一个手机IMEI串号下载了十几次(手机的唯一识别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几百个同时下载的数据完全没有激活,留存率为零。当时与小A商议的结算价格,是一个5元。最终证明作弊的下载,都不能结算。
小A退场,小B上场。一位自称地推军的男子开始和钟典接触,声称地推渠道众多,资源庞大。最后小B在各个刷下载量的作弊平台去询问,发现小A已经找过这些平台,平台一听APP的名字就拒绝接单,“他们没法作弊,不给结账”。小B从此消失,再也没和钟典联系。
有些团队,接单后就开始分包,层层转包,在执行层面,利润空间已经被剥夺殆尽,只能靠虚假刷下载量来挣钱。有些团队,通过扫楼、送丰厚礼物等捷径让下载量迅速上来,可留存率又太低。
鱼龙混杂
第三方地推公司都比较新,尚处在行业无序发展期。他们中有很多浑水摸鱼者,找了一群兼职干,数据真假难辨;他们中也有人想做出品牌来,但尚未形成市场规则,在莽原丛林中举步维艰;他们中也有野心家,试图整合地推行业,干成一个流量入口平台。
51地推的前身,是一家线上广告公司,来找他们的客户开始频繁问一个问题:“你们能做地推吗?”创始人顾腾飞开始注意到,这是一个市场机会。通过市场调研,他们觉得第三方地推全面兴起,只是时间问题。比起线上渠道,地推的获客成本更低。目前,一个APP获得一个真正使用的用户,线上推广成本已过100元,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获客成本,已高达500元。顾腾飞通过地推中积累的数据分析,目前下载和激活一个用户的成本大概是15元,金融类产品高点,成本50元,因为需要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用户警惕性很高,需要赠送更多礼物来驱动。即便如此,也比线上推广划算得多。
久经沙场后,他也总结出一些小技巧和经验。他发现,年轻的女性是最能接受地推的受众,其次是年轻男性;在选礼品上,要根据场景挑选,如果去景区地推,礼品就要选在景区可以玩的东西,风筝、充气小锤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带着小孩的人群,“绝对不能放过”,要拿小礼品吸引小孩,比如吹气锤子等小玩具。地推人员也不能马上把气打好,故意拖延时间,制造热闹,让大伙觉得这里在哄抢,拢住了人气,地推就成功了一半。
在顾腾飞看来,要想将地推运用到极致,就需要把握住人们“凑热闹”和“贪小便宜”的心理。地推人员分两个工种,一种是全职工,平均月薪3千到5千元不等;一种是兼职,每日工资40—50元,按照提成结算。顾腾飞计算过,如果一个地推工作人员,一天拉来的下载量低于30人,就得亏本,“我们做一个下载量,也就只能挣1—2元”。
郭青,原本只是一个找兼职干零活的“包工头”,后来看地推很挣钱,半年前,就干成了专职地推。来找郭青的人,也是各怀心思。有些公司的运营经理,是为了对付老板,因此数据要求真假掺半,还同郭青要“返点”。有些给价很低,默许刷量,“只是为了对付投资人”。
郭青也核算过成本,人工费、礼物以及物料、场地费等加起来,大概15元左右。前提还是,送给用户的礼品,成本价不能超过5块钱的基础上。
然而作弊的方式,渠道千奇百怪,价格就低很多。最廉价的一种,是用刷榜公司,各个应用商店均有报价,360手机助手市场,60块钱一万个;91手机助手,40块钱一万个;腾讯应用宝的最贵,200元一万个,等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弊者又找到了新的办法。他们通过纯人工的方式刷下载量。地推有很多QQ群,可以在群里分派任务,一些“包工头”领了任务,再分发给他的小弟们。下载激活后,包工头返回截图,就可以结算。这和当年水军分派任务的方式如出一辙。
这种方式在技术上无懈可击,可以根据省份、城市、地区来分派任务。甚至可以要求一周内激活一次,或一个月内激活一次,激活时间等。当然,这些增值服务也需要额外结算。因此,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成本2—5元不等。
客户需求不同,但郭青总能应对自如,“首先就是察言观色,看对方的真实意图:要返点的,就按照最低成本操作,反正风险对方担;骗投资人的,一般7毛的就足够了;如果客户要求高,那就得采取人工方式了。”
路在何方
第三方地推公司中第一个曝出融资消息的,是来自广州的一家公司“地推吧”。一个月前,他们刚刚A轮融资一千万元。其CEO张斌,原来做过一款锁屏广告APP,在地推过程中吃尽苦头。他发现整个行业信息不透明,吃差价层层转包现象严重。
他开始思考,如何肃清行业。地推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工种,每个地区都有“地头蛇”,所以想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推公司不太可能,且成本太大。
张斌就做了一个平台,他把全国各地的地推渠道聚集过来,进行筛选,将优质的、靠谱的渠道留下来。同时,他对接一些大的客户,出一整套的地推方案。
比如前段时间合作的Uber,地推吧提供“分场景地推方案”,在洗车店、汽车4S店让司机注册,成本最高;在商超和商业街推广,成本较低。在方案中,会分场景将不同的费用明细列出,最后使用统一的宣传语、统一的服装,打包方案后,地推吧再到渠道库中,寻找最佳的渠道落地。对落地执行者还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对服务进行标准化。最终,地推吧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就是地推吧的生意经。
地推吧在不久前接到一单生意,投资人让他们地推一个“上门给宠物美容”的APP。地推人员找宠物医院、晚上江边遛狗的人、高档小区养狗的居民等精准的用户进行推广,做到帮他们下载、安装、教会他们使用为止。最后发现这个APP的留存率并不高,“如果找到了最精准的用户,留存率还不高的话,就该考虑这个模式是否存在问题了”,验证过后,投资人放弃投资该项目。
张斌认为,地推吧未来的盈利空间,可能会集中在三个地方:第一是服务费;第二是集中采购物料,成本低;第三是同一个场地,可以整合非竞品的多个产品一起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