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构主义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学习

2016-12-13魏圆圆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特征

【摘 要】 新建构主义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学习具有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进行设计、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突出学生个性发展、以充分表达为手段赋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等特征,新建构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 课程教学设计带来的启示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营造良好网络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采取“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考核体系。

【关键词】 新建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学习;特征;设计启示

现如今“95后”大学生正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崇尚个性的趋势更为明显,在学习过程中叛逆性、探索性、功利性等特征越来越突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觉得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看不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而如今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信息超载与知识爆炸、知识碎片化与学习惰性化的矛盾凸显。当以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为代表的新媒体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特别是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而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性,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构建多元化知识网络。

面对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的新特点,突出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改革为例,尝试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线上学习以SPOC(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缩写,意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后MOOC(慕课)时代”新出现的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模式为主。

SPOC,是指将MOOC 的在线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料、测验、在线作业、论坛等),应用到小规模的实体校园的一种课程教育。[1]SPOC 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诠释了如何将MOOC 与校园课程教学的结合问题。其在发挥MOOC 课程低成本、高效率、易普及、开放、包容、易于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等特点的同时,吸收了线下课堂在团队合作、个性化指导方面无可替代的优势。[2] SPOC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强调学习应该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SPOC课程的出现与运用可以帮助解决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时效性不强、针对性低等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选择。

一、新建构主义对SPOC课程的指导意义

网络时代的学习催生了新的学习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建构主义,本文试图从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学习。

新建构主义承认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强调网络学习者应该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会知识的检索、选择,利用“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和“创造性重构”进行“零存整取”式学习,逐渐构建个性化的“三级知识结构”。[3]新建构主义主张“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认为在网络时代,学习、应用和创新可以三步并做一步,创新是学习的最高也是最终的目标。[4]

新建构主义指导下的SPOC课程学习有效弥补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的不足,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为提高学习效果,注重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以及知识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并且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的学习可以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成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的新模式,而不再是局限于教室当中以教师讲为主。每一个短视频的制作并不是单纯将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师讲解的过程剪切出5-10分钟,而是需要加入多种元素进行后期制作,不仅有教师讲解过程,更是需要加入大量相关图片、相关视频等多种元素,使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都充满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的互动环节在SPOC课程学习中尤为重要,因为这正是学生突出个性以及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在看完短视频后,学生将进入简单测试环节,这是对知识点的第一次巩固;讨论区交流,是学生将知识点转化为思想的过程,通过思想的碰撞,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加深入,发挥出隐性知识的作用,这是对知识点的第二次巩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是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和进行创新的关键。无论是线上的讨论还是线下的讨论,教师都应该加强有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对知识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要最大程度发挥隐性知识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转化为一种思想、一种理论品质,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品质,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三级知识结构,即从最开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与自己实际相结合的理想认识,最终上升到知识创新的高度,进而影响和改进自己的行为。

二、新建构主义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特征

1、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进行设计

不同学生由于原有知识体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充分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别是在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碎片的选择与理解的不同,思考的方式不同必然引起学生在重构知识体系阶段出现的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在知识点的选取和讲解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例如笔者所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重点并不是理论研究,而是应该让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的角度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讲解过程中要接地气,应使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来分析和引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由于学生的理论功底不够,可能学习的效果就会相差很大。

2、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对同一知识的掌握以及随后对思想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习效果的测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通过知识“自嫁接”,即将碎片化的知识通过个人建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创新,特别是在创新基础上进一步转变为自己的思想体系。

学生在网络平台的学习轨迹是教师分析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资料,教师对于每位学生学习的情况就会比传统课堂下要清楚很多。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都不同,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关注和引导。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不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起的知识体系也不同,最后每个知识点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创新力的创造都不同。SPOC课程学习的背后需要一个教师团队,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后,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的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讨论时充分注重学生个性,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

3、以充分表达为手段赋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大量碎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零存整取式的学习策略实现知识的创新还必须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平台。只有在相互交流与讨论过程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目前所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设置专门的讨论区,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这样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的加以引导和激发,错误的及时纠正,这种讨论还可以延续到线下教学的环节中,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激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为最终知识创新服务。

三、新建构主义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教学设计启示

新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知识碎片化”、“网络信息超载”等问题。在“零存整取”、“知识点分类重组”等策略的指导下,教师能够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更有条理地进行知识建构。[5]笔者认为,新建构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教学设计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接触的信息量巨大,不再局限于以教师讲为主的学习模式,必然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体现在完整教学过程中。

从知识点的拆分开始,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知识点,例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并不是以深入科学研究作为主要学习目的,在设计时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贴近实际,让学生觉得理论与生活并没有离得很远。在讨论环节,教师更应该发挥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学生进行讨论时往往会偏离讨论主题或者出现一些偏激的观点,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思维活跃,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否则很容易步入错误的认识领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觉得理论高大尚,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笔者所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更注重实践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从学生实际出发,特别是SPOC课程的内容在设置上更应突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将理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改变对于这门课的严肃性、理论性强等传统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容的设置主要以启发式为主。

2、营造良好网络学习环境

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学会对于知识的检索和选择,然后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成果,逐渐构建个性化的“感性认识——理想认识——联想”三级知识结构。SPOC课程的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依赖网络,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网络学习环境的特殊性,突出便捷性、智能性等特点。

笔者所在学校利用爱课程网站平台,为学生提供观看视频、课后测试以及讨论区的学习部分,将原有的教学知识点拆分成30多个,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展示。学生可以在教室、宿舍、图书馆随时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笔记本、平板电脑甚至是手机就可以轻松进行学习,将碎片化时间转化为学习时间。课后测试和讨论区是给学生展示观点和成果的重要渠道,也是SPOC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基于爱课程网站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加入测试和讨论。当然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信息量巨大,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辨别,学会选取有价值的资料,这需要教师的指引,答疑解惑、纠正错误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适时进行有关知识点的补充与更新,让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慢慢向更高层次的认识发展,最终达到知识的创新。

3、鼓励学生采取“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

很多学生将SPOC课程的学习简单理解成就是看视频,甚至只是将视频打开快进完成学习时间而没有真正去学习。“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完成对知识的简单累积,然后经过思考并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相结合形成感性认识,在学习中由于对知识碎片的不断整理与思考,很有可能对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冲击,将新旧知识结构进行整合,知识创新就在慢慢整合过程中不断出现。因此,教学设计不应只停留在显性知识的传授上,更应该彰显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加强培养学生勤思考、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信息爆炸和碎片知识时代养成“零存整取”式的学习习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点转化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的实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学习效果很难保证,所以必要的测试和讨论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看视频并不是学习的全部,需要在此基础上动脑和思考,才能应对相应的测试,在与老师和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来学习,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4、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创新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这一问题,想看到立即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排斥思考和与他人交流,必然造成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阶段,更不可能上升到创新的高度而转化为自身的思想体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用多种策略促进学生勤思考、多用脑、多交流。

网络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巨大的。在SPOC课程学习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海量信息,这对于扩大学生的学习面是有好处的,但在海量信息面前如何为我所用却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同思潮和声音的影响,所以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多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从海量信息中辨别是非对错,从而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进行积极思考,产生更多的想法,才能最终从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联想,到达创新的阶段。这种创新不是对原有知识点的创新,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思维认识的超越,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对于事物的认识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并且这种思维方式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起来的程度,小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大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这些影响是在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学生在学习中的相互交流环节、课堂针对性讨论环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促进,这也可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效果。

5、改革传统考核体系

传统考核体系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这只能从一方面反映学生记住了某一原理,但是否能真正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马克思主义进头脑并影响其行为,还需要把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中,真正达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

仅仅停留在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是远远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学生通过学习会做测试仅仅是对显性知识的掌握,而理论的最大魅力在于隐性知识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考核体系中,注重对隐性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如考核在讨论区的发言是否有意义、有深度,提交的各种作业是否有自己的看法,是否对马克思主义有进一步的认识。除了正常的知识点的测试,这部分考核比重要加大。这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考核,并不仅仅看学生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突出“知识创新”的考核有助于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吕静静.SPOC: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72.

[2] 郭万敏.“Post-MOOC”时期SPOC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影响[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78.

[3]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4.

[4]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2(6)3-8.

[5] 郑云翔.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4)50-52.

【作者简介】

魏圆圆(1981-)女,江苏南京人,博士,三江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