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新探

2016-12-13冯倩袁冰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数据创新

冯倩?袁冰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呈现的新特点,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新途径。要利用大数据构建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提升个人素养;利用大数据积极开展学生工作。同时,要正确认识和预防大数据的隐患。

【关键词】 大数据;高校学生工作;创新

一、引言

自Internet普及以来,互联网遇到任何名词都会发生化学反应。毫无例外,当互联网遇到学生工作也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开拓了新局面。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技术的衍生物,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正在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高校的管理部门和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学生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餐厅等都在利用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学生的各项事务,这些系统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数据;2015年3月中国新闻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已接近100%。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是各种信息平台使用的主力军,由于他们对于互联网数据的使用和获取敏感度很高,因此也渐渐成为高校大数据的产生者。如何利用大数据帮助高校辅导员有效处理繁杂多变综合性强的学生工作将是新常态下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呈现的新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已实现人手一部手机,甚至有的学生同时拥有手机、电脑、平板等上网终端设备。随着 WiFi 覆盖面的扩大,当代大学生真可谓足不出户便可尽览天下事。“90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每天接触海量网络数据信息,这使他们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

1、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范围扩大

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新近国内外实时资讯,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点去选择接触新知识。这不仅拓宽了学习途径而且开阔了学习范围,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学生个体思想差异拉大

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自由学习,发表言论,抒发个人诉求,接收不同思维模式。由于不同学生兴趣点和关注点的不同,导致他们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这样无形之中拉大了个体间的思想差异。

3、敢于挑战传统,创新思维

互联网每天有大量的新思想涌入,在这些新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当个人有新的想法和灵感时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去阐述个人看法与见解并得到他人的评价。这极大的鼓舞了他们向传统思维挑战的勇气。

4、平等意识、自我意识和情感意识增强

“90后”大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的影响下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已深入人心。网络的互动性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发表、宣泄个人情感,面对许多组织、制度建设、条例规定等他们有了更多话语权。因此,在任何事物面前他们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自我意识和个人感情色彩。

面对这些新特点,传统的由教师主宰的上行下效式思政教育方式不仅会遭到学生内心抵触,而且也在日渐破坏辅导员教师在学生中的公信力,甚至出现学生与辅导员脱节等现象。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时刻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模式、生活价值和价值观。当下高校辅导员面对以上的学生特点,如何高效处理学生事务呢?这就需要辅导员回归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挖掘出潜在的工作规律,这样不仅能知学生所想,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还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繁杂的学生工作。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新途径

在大数据驰骋的今天,高校常规性的辅导员工作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已不陌生。高校大学生教育占主体地位,面对学生的一系列新特点、新现象,辅导员作为管理者与教育者要与时俱进,拥有高屋建瓴的气魄与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就业等难题。

1、利用大数据构建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

辅导员角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入学生内心深处,与学生交流、沟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明白学生所知、所想、所需和所求,才能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分而治之。那么辅导员就要创新工作方式,开拓工作渠道。办公地点不仅限于办公室和宿舍,要将办公“阵地”分散到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如QQ、微信、微博、空间、贴吧、论坛)和常规信息记录系统(学生卡记录系统等)中去。通过这些渠道加强师生交流互动,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于学生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生命历程的方式。辅导员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顺应时代发展个性,得到完美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使辅导员工作走向专业化。

2、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提升个人素养

跟得上社会发展潮流是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大数据时代辅导员要培养自己与时俱进的能力,保持对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的敏锐嗅觉。首先,需要提高个人的网络觉悟,以开放的胸襟去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持强烈的渴求欲,主动学习优秀的思想、成果、方法,这样才能创新工作方法;其次,培养数据意识。这里的数据泛指information。数据=信息=价值,辅导员要能有效地抓取各种数据并运用新技术挖掘数据中的潜藏价值。最后,敏锐的预判能力。心里学家阿德勒认为,个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现在的果,必有之前的因,当下的行为,是过去理念与思维的反映。时下高校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任何事件的发生先前都会有一些蛛丝马迹是可以追索的。如果辅导员能积极主动培养出敏锐的预判能力即可减少一些悲剧的发生,确保整个校园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3、利用大数据积极开展学生工作

(1)积极主动获取大数据。数据=价值,farecast系统借助大数据帮助美国预测国内航班的票价。数据是一手资料,高校学生工作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学生数据,但大都是零散的,碎片化不成体系的数据,而且都是根据各部门的需求来采集的。对于学生在互联网上面产生的数据关注度也较少。因此这些数据就像太空中的星系一样,零散的漂浮在宇宙之中,缺乏统一的收集与整理。一切皆可量化,辅导员针对学生建立数据库,平日里主动将收集到的数据都存到数据库。其中包括学生的一些基本个人信息,网络平台如QQ,微信,微博,空间,论坛,博客中的一些言论和情绪数据,平时参加集体活动、竞赛、考试、社会实践等一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数据。

(2)利用数据推进工作创新。拥有了数据就拥有了价值,正如维克托所说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这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绝大部分都隐藏在表面之下。传统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只能通过与学生交流、谈话,观察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或考试成绩来主观的评价学生的思想特征,在评奖评优,党员发展,困难生认定等方面信息来源单一,缺乏公众说服力。合理科学的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便可挖掘出那些潜在的价值。结合工作需求实时动态分析学生大数据便可准确把握学生各方面信息,进而为各项工作提出决策性指导意见:

一是将数据分析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长久以来一些反动势力利用大学生尚不成熟的爱国热情和反腐观念等好的愿望大做文章,加之大学生在事件中认识不清楚、情绪易激动、缺乏思考容易导致一些恶劣事件的发生。如搞集会、游行示威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况发生。辅导员可利用大数据提前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预判学生的行为措施。及时利用网络平台,班级活动,甚至私人谈话等一切可行方式去对学生进行疏通引导,进而平息事态。

二是量化平时表现,推进评奖评优、党员发展等工作进行。一切皆可“量化”,在传统的评奖评优,党员发展,困难生认定机制中借鉴大数据分析结果,综合推选不仅为自己的工作提供了学理支撑还提供了数据支撑。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们追求平等、公开的诉求也可逐渐提升辅导员公信力度。

三是寻找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目前高校辅导员基本上每人带200多名学生甚至更多。地多农民少,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无法顾及单苗的发展,只能集体施肥、洒水。如何促进单苗的优质发展,大数据就是这“滴灌技术”。大数据能分析出每个同学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新近生活学习状况。辅导员可根据分析结果因材施教,选任班委进行班团建设,帮助其寻找生活、学生和就业的兴奋点,帮助学生顺利走出迷茫期,明确未来的方向。发现“学困生”及时同学生沟通,帮助联系专业老师或者优秀学生给予指导,预防学业警示和退学警示的悲剧发生。

四、正确认识大数据的隐患

大数据并不是学生工作中的灵丹妙药,可以解决一切疑难杂症。它的自身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例如:大数据是整体数据,鱼龙混杂含有噪音,这就要求辅导员在使用数据时不能全部照搬,要将其与传统经验结合双向验证。大数据会或多或少的关系到学生个人的隐私,保护隐私数据才能保证一切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科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同时也在启迪着高校的工作人员。将大数据应用于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预测、党员培养、困难资助等日常学生工作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时代精英的管理者与教育者我们要与时代并行,要针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特征和需求特性,顺应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借助新时代的新技术在传统工作的基础之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4-7.

[2] 向红.“微”时代辅导员与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路径管窥[J].科技展望,2016.12.331.

[3] 黄俊.论大数据时代辅导员的新素养[J].大学教育,2015.5.34-36.

[4] 舒娟.新媒体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13.222-223.

[5] 王宜娜,张娟萍,杨丹伟.浅析互联网+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考[J].北极光,2015.11.91.

[6] 盖东芳,崔月政.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及其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报,2009.2.50-52.

[7] 谭绍峰.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J].亚太教育,2015.3.249.

[8] 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14-119.

[9] 姜慧敏.辅导员应用网络媒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科教导刊,2016.1.177-178.

[10] 赵慧.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探析[J].新西部,2016.17.118.

[11] 谌湘闽.论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创新[J].新闻传播,2016.1.22-24.

[12] 王佳琪.试论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事务的精细化管理[J].华夏教师,2016.3.12-13.

【作者简介】

冯 倩(1988.08-)女,陕西洋县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云计算、大数据.

袁 冰,女,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党委副书记.

猜你喜欢

大数据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