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自主性:习作评改的核心价值追求
2016-12-13周冬芹
周冬芹
【摘要】随着学生评改方式的变革,自主评改作文已经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为了探寻小学生习作评改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对各类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学生自主思维的唤醒才是评改环节中的核心,因此我们也探索出一些让学生以自我为主体,形式多样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思维自主性习作评改核心价值
近年来大家逐渐意识到老师精批细改作文的高耗低效,纷纷认识到学生自主评改习作方式的好处,于是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并在作文评改中所运用。但由于对自主评改方式核心把握较为模糊,出现“自由评改”和老师划标准评、学生改的“伪自主评改”。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小学生习作的自主评价,就是以自我为主体,阅读自己或他人作文,做出适当评价。要发表符合文章实际的评价,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修改,自主思维当属核心。所谓“思维的自主性”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头脑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行为的特性。如何在小学生习作评改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维?
一、 发现写作亮点,突出评价要点
要想对所评习作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如果围绕一个点评价并修改,那难度就会降低,学生兴趣就有可能提高,“火力”就会更集中,然后由此引发开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评改能力。如何选择这个评改的“点”呢?
所谓写作中的“亮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写得不错的一段话,用得恰当的几个词,有个性的几句话,有创意的立意等。而这些都是我们习作评改中值得评析的地方,可以放大,为讲评所用。这就要求在评改作文中,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有价值的地方,充分地肯定,多加鼓励。
1. 自划亮点,自我展示。让学生在自读和互读作文中,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反复阅读找出值得学习之处,不断提高自己把握要点的能力。
2. 自读感悟,感受深处为亮点。每次写完作文,我让学生做自己的第一位读者,反复阅读并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创新的地方,写得美的地方,出彩的地方。让学生阅读自己作文,充分利用一些符号来表达习作后的自我肯定。如作文中的好词圈出来,有优美语句的地方用波浪线标记,精彩之处用“!号”加注,生动段落送上“笑脸”……以此表示自己的欣赏。评价,包含肯定与鼓励。
3. 比较阅读,精彩片段为亮点。在同题作文、同班作文等活动中,比较是发现别人作文中精彩片段的较好方法。每星期,我会组织学生在班级展出接力作文、日记作文、单元作文。展示课上,我总是带学生布置“作文展览室”,欣赏出自自己之手的作品。尤其让他们注意画线部分,必要时还让学生进行自我解说。这样,既满足学生们的展示需求,提高了修改兴趣,又使学生在对比中找出差距,取长补短,为学生发现不足、修改文章做铺垫。
4. 互评互学,课堂展示。课堂是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取长补短的地方,习作展示应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可以是学生在习作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佳作,及时向学生展示,激励了作者,鼓舞了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是在课间结束前挑选部分典型作文集体展览,学生评后教师归纳,多讲成功,少讲不足,尽量以褒为主,一切以激励学生兴趣为前提;将批阅后的佳作在下堂语文课前予以展览、传阅,使之成为学生写作修改的热情和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好习作修改有较高的积极性。
二、 运用评价教法,教会学生修改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的自改能力是在实践中、修改中提高的,如何让学生运用自主思维方式,学会自改作文,老师评价引路,逐步教会学生修改方法是一种有效策略。
1. 教师边评边改,示范评改方法。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小学生,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供学生借鉴、选择,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评改方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评改起步阶段,老师可以给学生基本评价框架,鼓励学生分多步走:从修改标点符号、订正错别字到修改语句,让句子顺畅,词句运用恰当;从文章详略处理到主题选择,都要一步步评价、修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浮夸、不随便,以规矩订立方圆,让学生有章可循。
博采众长,才能有自己的方法。无论习作还是修改,老师都可以有序安排,统筹考虑。写人、记事交替进行,每次难度不断加深,每周一个小专题训练。
2. 学生自我评价,学会评价总结。自我评价可以不断提升小学生评改习作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学会评,立足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为此,每篇作文后,我都要求学生自我赏读习作,自评习作的等第。自读的过程,再一次让学生回顾自己作文,二次回忆所写作文,在多次诵读中感受写作文的快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我评价时,学生也许不能非常到位地评价自己习作,老师可以多鼓励,多帮扶,让他们写简短的几句话评语,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重树自信。具体操作,我们学生可以每次作后自己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进行默读,发现并改正字词句和标点错误;第二遍从整体上修改,让文章重点更加突出;第三遍自由读,从细节处对作文进行增减和删调。
3. 同学互相评价,借鉴评改做法。同学间评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最初,可以遵循习作的顺序,逐段评价、修改。
例如,两位同学可以比对自己和他人的开头,互相交换阅读,看看是我的“开门见山式”开头好还是你的“抒情诗意式”开头好,当然,要结合具体文章,比较之后,双方进行讨论,甚至辩论,然后得出一定的写作方法。好的开头有的可以吸引读者读下去,有的下笔点题,一目了然,各有各的美,需要在评改中体会。为提高学生修改水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专项训练内容让学生练习修改,通过共同修改一些典型句子,他们既能分享到同伴智慧,又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习得修改方法,提高修改能力。
教学中,自评自改要由“扶”到“放”,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改,需有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躁冒进。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最佳的策略是从片段入手,循序渐进,便于学生作自改练习,也便于教师指导,取得最优效果。
三、 培养思维品质,关注评价本质
习作评价是一项具有多种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写作兴趣,交流评价方法,还可以锻炼自主思维,培养学习品质。
1. 分组评改,培养团队意识。分组评改,组员搭配很有学问。自主评价可以分为三人小组或四人小组。每组推选一位责任心强、语文素质较高、有一定感悟能力的同学来做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评改,并把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亮点提炼出来。不同层次学生搭配,便于互帮互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有多种搭配方式:随机搭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伙伴,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指定搭配,优差帮扶,强强联手,优上更有,弱弱拼凑,提升自信;小组互派,在竞争中寻找乐趣。
总之,教师对习作评改分组要因人因时而不断组合,不能机械地每次都不改变评改对象,让学生毫无激情可言,让评改变得枯燥。
2. 标划精彩,提升修改兴趣。(1) 用多把“尺子”衡量,更多激励。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激励性语言多角度给予委婉评价。可以从选题、语言、修辞、感情等多个方面予以肯定性评价,同时委婉提出建设性建议。如字迹马虎可以写“如果认真书写,就更好了!”语言不生动的,可以写“用个修辞,换个说法试试”等。彼此鼓励让学生之间相处更融洽,学会欣赏习作,挖掘“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处标点、一段行文格式或字迹、学习态度,都会让同学乐于接受伙伴评价,并根据评价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2) 多几句话语追问,关注细节。评价要具体,不要空洞。习作讲评课《赏菊》中,交流欣赏片断时,学生一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语言生动!”我追问:“哪里生动?”孩子思考了一会:“我最欣赏文中描写菊花颜色的句子。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几种不同颜色的菊花,而且比喻恰当,用词准确。”我说:“比如哪个地方?”孩子们都低下头找了起来。纷纷举起小手:“洁净的雪球”“燃烧的火焰”“金发女郎的秀发”“这个‘透写出了味道浓”……
学生们说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
3. 多元评改习作,促进个性发展。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接受式”向“自主灵动式”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自评作文,有利于学生反思,自我提高;互评作文,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小组评改,有利于团队合作,共生共赢;家长评改,有利于亲子互动,家校合作。多元评改,在学生自主思维引导下,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从学习方法到训练思维,从提升兴趣到培养多种学习品质,都得到了发展。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