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2016-12-13薛万博
□薛万博
如何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薛万博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
本课目的:通过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要求的解读,提醒党员干部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当成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责任。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用专章论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可见其重要性。
“勇于和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阐释:批评,是指出他人的缺点或错误,并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帮助其改正;自我批评,是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自我揭露、自我剖析,拿出改正的办法并付诸实施。两者统称党内批评。
95年来,党内批评作为党的建设的一种有力武器,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红脸出汗”的重要性,强调“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
不过,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在一些地方,“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讲得少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难以开展起来,民主生活会很多成了评功摆好会”。前不久热播的反腐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这样剖析——许多落马高官习惯于搞“一言堂”,导致批评与自我批评形同虚设,致使党内政治生活流于形式、走了过场,也使自己滑入违法乱纪的深渊。
对于这种现象,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评析,有的人开展批评跟演戏一样,事先写好脚本,甚至跟被批评的人做了沟通:我批评你这个,你批评我那个,看看你能不能接受。有的人还用批评的方式变相表扬,比如批评某个领导不注意休息、工作太卖力气了,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批评这种庸俗化倾向:“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摘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这种‘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还怎么向前发展啊?这些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那么,在落实党要管党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该如何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呢?
《准则》对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比如,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坚持“团结——批评——团结”,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决不能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
有党建专家指出,这是对于如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规定,也是检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是坚持得好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明确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二是“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三是“批评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四是“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五是“这个武器要经常用,越用就越灵”。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一种自觉、一种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编辑:薛万博电子信箱:xuewanbo@163.com]